TCP 是一种流式协议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讲的都是单个客户端 - 服务器的例子,可能会给你造成一种错觉,好像 TCP 是一种应答形式的数据传输过程,比如发送端一次发送 network 和 program 这样的报文,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的结果基本是这样的:

发送端:network ----> 接收端回应:Hi, network

发送端:program -----> 接收端回应:Hi, program

这其实是一个假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网络条件比较好,而且发送的数据也比较少。

为了让大家理解 TCP 数据是流式的这个特性,我们分别从发送端和接收端来阐述。

我们知道,在发送端,当我们调用 send 函数完成数据“发送”以后,数据并没有被真正从网络上发送出去,只是从应用程序拷贝到了操作系统内核协议栈中,至于什么时候真正被发送,取决于发送窗口、拥塞窗口以及当前发送缓冲区的大小等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假设每次 send 调用发送的数据,都会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被发送出去。

如果我们考虑实际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假设发送端陆续调用 send 函数先后发送 network 和 program 报文,那么实际的发送很有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第一种情况,一次性将 network 和 program 在一个 TCP 分组中发送出去,像这样:

…xxxnetworkprogramxxx…

第二种情况,program 的部分随 network 在一个 TCP 分组中发送出去,像这样:

TCP 分组 1:

…xxxxxnetworkpro

TCP 分组 2:

gramxxxxxxxxxx…

第三种情况,network 的一部分随 TCP 分组被发送出去,另一部分和 program 一起随另一个 TCP 分组发送出去,像这样。

TCP 分组 1:

…xxxxxxxxxxxnet

TCP 分组 2:

workprogramxxx…

实际上类似的组合可以枚举出无数种。不管是哪一种,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 network 和 program 这两个报文是如何进行 TCP 分组传输的。换言之,我们在发送数据的时候,不应该假设“数据流和 TCP 分组是一种映射关系”。就好像在前面,我们似乎觉得 network 这个报文一定对应一个 TCP 分组,这是完全不正确的。

如果我们再来看客户端,数据流的特征更明显。

我们知道,接收端缓冲区保留了没有被取走的数据,随着应用程序不断从接收端缓冲区读出数据,接收端缓冲区就可以容纳更多新的数据。如果我们使用 recv 从接收端缓冲区读取数据,发送端缓冲区的数据是以字节流的方式存在的,无论发送端如何构造 TCP 分组,接收端最终受到的字节流总是像下面这样:

xxxxxxxxxxxxxxxxxnetworkprogramxxxxxxxxxxxx

关于接收端字节流,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这里 netwrok 和 program 的顺序肯定是会保持的,也就是说,先调用 send 函数发送的字节,总在后调用 send 函数发送字节的前面,这个是由 TCP 严格保证的;

第二,如果发送过程中有 TCP 分组丢失,但是其后续分组陆续到达,那么 TCP 协议栈会缓存后续分组,直到前面丢失的分组到达,最终,形成可以被应用程序读取的数据流。

网络字节排序

我们知道计算机最终保存和传输,用的都是 0101 这样的二进制数据,字节流在网络上的传输,也是通过二进制来完成的。

从二进制到字节是通过编码完成的,比如著名的 ASCII 编码,通过一个字节 8 个比特对常用的西方字母进行了编码。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需要传输数字,比如 0x0201,对应的二进制为 00000010000000001,那么两个字节的数据到底是先传 0x01,还是相反?

TCP的“流”_字节流

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上,对于如何存储这个数据没有形成标准。比如这里讲到的问题,不同的系统就会有两种存法,一种是将 0x02 高字节存放在起始地址,这个叫做大端字节序(Big-Endian)。另一种相反,将 0x01 低字节存放在起始地址,这个叫做小端字节序(Little-Endian)。

但是在网络传输中,必须保证双方都用同一种标准来表达,这就好比我们打电话时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否则双方不能顺畅地沟通。这个标准就涉及到了网络字节序的选择问题,对于网络字节序,必须二选一。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协议使用的是大端字节序,我个人觉得大端字节序比较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你可以想象手写一个多位数字,从开始往小位写,自然会先写大位,比如写 12, 1234,这个样子。

为了保证网络字节序一致,POSIX 标准提供了如下的转换函数:

TCP的“流”_字节流_02


这里函数中的 n 代表的就是 network,h 代表的是 host,s 表示的是 short,l 表示的是 long,分别表示 16 位和 32 位的整数。

这些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在主机(host)和网络(network)的格式间灵活转换。当使用这些函数时,我们并不需要关心主机到底是什么样的字节顺序,只要使用函数给定值进行网络字节序和主机字节序的转换就可以了。

你可以想象,如果碰巧我们的系统本身是大端字节序,和网络字节序一样,那么使用上述所有的函数进行转换的时候,结果都仅仅是一个空实现,直接返回。

比如这样:

TCP的“流”_字节流_03

报文读取和解析

应该看到,报文是以字节流的形式呈现给应用程序的,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应用程序如何解读字节流呢?

这就要说到报文格式和解析了。报文格式实际上定义了字节的组织形式,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按照统一的报文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和解析,这样就可以保证彼此能够完成交流。

只有知道了报文格式,接收端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报文读取和解析工作。

报文格式最重要的是如何确定报文的边界。常见的报文格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长度预先通过报文告知给接收端;另一种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字符来进行边界的划分。

显式编码报文长度

报文格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把要发送的报文长度预先通过报文告知接收端,你可以看到文章中有这样一张图。

TCP的“流”_网络协议_04


由图可以看出,这个报文的格式很简单,首先 4 个字节大小的消息长度,其目的是将真正发送的字节流的大小显式通过报文告知接收端,接下来是 4 个字节大小的消息类型,而真正需要发送的数据则紧随其后。

发送报文

发送端的程序如下:

TCP的“流”_tcp_05


程序的 1-20 行是常规的创建套接字和地址,建立连接的过程。我们重点往下看,21-25 行就是图示的报文格式转化为结构体,29-37 行从标准输入读入数据,分别对消息长度、类型进行了初始化,注意这里使用了 htonl 函数将字节大小转化为了网络字节顺序,这一点很重要。最后我们看到 23 行实际发送的字节流大小为消息长度 4 字节,加上消息类型 4 字节,以及标准输入的字符串大小。

解析报文:程序

下面给出的是服务器端的程序,和客户端不一样的是,服务器端需要对报文进行解析

TCP的“流”_数据_06


这个程序 1-41 行创建套接字,等待连接建立部分和前面基本一致。我们重点看 42-55 行的部分。45-55 行循环处理字节流,调用 read_message 函数进行报文解析工作,并把报文的主体通过标准输出打印出来。

解析报文:readn 函数

在了解 read_message 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来看第 5 讲就引入的一个函数:readn。这里一定要强调的是 readn 函数的语义,读取报文预设大小的字节,readn 调用会一直循环,尝试读取预设大小的字节,如果接收缓冲区数据空,readn 函数会阻塞在那里,直到有数据到达。

TCP的“流”_tcp_07


readn 函数中使用 count 来表示还需要读取的字符数,如果 count 一直大于 0,说明还没有满足预设的字符大小,循环就会继续。第 9 行通过 read 函数来服务最多 count 个字符。11-17 行针对返回值进行出错判断,其中返回值为 0 的情形是 EOF,表示对方连接终止。19-20 行要读取的字符数减去这次读到的字符数,同时移动缓冲区指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字符数是否已经读取完毕。

解析报文: read_message 函数

有了 readn 函数作为基础,我们再看一下 read_message 对报文的解析处理:

TCP的“流”_tcp_08


在这个函数中,第 6 行通过调用 readn 函数获取 4 个字节的消息长度数据,紧接着,第 11 行通过调用 readn 函数获取 4 个字节的消息类型数据。第 15 行判断消息的长度是不是太大,如果大到本地缓冲区不能容纳,则直接返回错误;第 19 行调用 readn 一次性读取已知长度的消息体。

实验

我们依次启动作为报文解析的服务器一端,以及作为报文发送的客户端。我们看到,每次客户端发送的报文都可以被服务器端解析出来,在标准输出上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点。

TCP的“流”_tcp_09


特殊字符作为边界

前面我提到了两种报文格式,另外一种报文格式就是通过设置特殊字符作为报文边界。HTTP 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TCP的“流”_接收端_10


HTTP 通过设置回车符、换行符做为 HTTP 报文协议的边界。

下面的 read_line 函数就是在尝试读取一行数据,也就是读到回车符\r,或者读到回车换行符\r\n为止。这个函数每次尝试读取一个字节,第 9 行如果读到了回车符\r,接下来在 11 行的“观察”下看有没有换行符,如果有就在第 12 行读取这个换行符;如果没有读到回车符,就在第 16-17 行将字符放到缓冲区,并移动指针。

TCP的“流”_数据_11


总结

和我们预想的不太一样,TCP 数据流特性决定了字节流本身是没有边界的,一般我们通过显式编码报文长度的方式,以及选取特殊字符区分报文边界的方式来进行报文格式的设计。而对报文解析的工作就是要在知道报文格式的情况下,有效地对报文信息进行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