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末的西雅图,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每天下午都在湖畔中学外面会合,他们都是这所郊区私立中学的学生。会合后,他们会蹬上自行车,赶往一家叫做“计算 机中心公司”(ComputerCenerCorporation,孩子们淘气地将其称为CCubed)的当地公司。尽管公司已经下班,孩子们却刚刚开始 上班。他们觉得自己颇像一群夜班工人,每天晚上都干得很晚,一边在公司的DEC计算机上敲敲打打,一边吃着比萨饼,喝着可乐。
这群孩子的领袖是两个不同寻常的学生。他们比所有的同伴对计算机都更为着迷,事实上,同学们把他俩称作“计算机疯子”。15岁的保罗·艾伦和13岁的比尔盖茨都擅长数学,格外喜欢编程。
艾伦、盖茨及其他孩子被这家公司雇来寻找计算机程序中的错误。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公司“允许”他们使用计算机,因为孩子们得不到报酬,纯粹是为了好玩儿。CCubed愿意这样做,因为它与DEC公司签有合同,只要CCubed能找出DEC软件中的“臭虫”,就不必为使用DEC计算机而付费。
DEC的软件程序是新开发出来的,很复杂,难免存在不少错误。DEC公司与CCubed签这种合同是软件公司的一种常见做法,意在发现软件中最细微的缺陷。半年下来,孩子们收获甚丰,盖茨的成绩尤为突出。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编撰的《问题报告书》,最后长达300页。DEC中止了与CCubed的合同,盖茨后来回忆说,“DEC发现,这帮家伙总能挑出毛病”。
在挑错的过程中,艾伦与盖茨的计算机技能与日俱增;很快,他们就开始往程序中加入自己的东西,以便让其运行得更好。盖茨会批评DEC的个别编程人员说:“看啦,xxx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也许盖茨变得过于傲慢了。软件似乎是一种可以令他随心所欲的东西,例如,他在CCubed为湖畔中学编写学生座次排序软件时,偷偷地加进一些指令,使自己成为班上几乎唯一一个周围坐满了女生的男孩。如同他在自述这段经历时所说:“很难把我同一台能如此明确无误地展示我的成功的机器分开,我已经深深陷进去了。”他陶醉于由于控制那些巨大的计算机而产生的权力感之中,开始摆弄计算机安全系统。在分时计算机系统(time-sharingcomputersystem)--例如盖茨所熟悉的DEC计算机--中,许多用户同时使用一台机器。系统内置了一种安全保护设施,以防止某一个用户侵入其他用户的文档或破坏程序的运行。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其破坏操作系统,否则的话,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都会陷入停顿。
盖茨很快成为计算机安全的行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进入各种计算机系统。他成了一名黑客。外人很难想象到,这个长着一副娃娃脸的中学生,只需在一部终端上敲出14个字母,便可以令DEC计算机系统俯首称臣。盖茨开始搞各种各样的电子恶作剧。
同电脑系统捣乱给盖茨在某些圈子里带来了声誉,但也招致了麻烦。在学会应付DEC系统后,盖茨转而寻求更大的刺激。当时与IBM一起从事大型机生产的控制数据公司(CDC)建有一家全国计算机网Cybernet,CDC声称此网无论何种情况下都是安全可靠的。这个牛皮在盖茨看来吹得太大了。
华盛顿大学的一部CDC计算机与Cybernet相连。盖茨开始研究这部机器及其运行的软件,他逐字逐句地琢磨网络的技术规范,仿佛在迎接一场大考一样。他对艾伦说,网络中有一些外围处理器,只要能控制其中的一台,就可以利用这台机器控制主机。这种逐渐攻入系统的办法,就好象打扮成一只工蜂而进入蜂巢。系统管理员会注意到外围处理器的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通过终端讯息的形式显示出来的,盖茨控制了外围处理器送出的所有讯息。
他希望在他悄悄撬开系统之门时,保留一切正常的假象以骗过管理员。
这一招果然奏效。盖茨控制了一台外围处理器,在系统管理员的眼皮底下溜进系统,并在系统内所有的计算机上安放了同样的特别程序。他的恶作剧导致所有的计算机同时中断了工作。盖茨为此窃笑了好几天,然后CDC却不觉得此事有什么好笑。不幸的是,盖茨的作案手法还不够高明。CDC抓住了他,盖茨不得不远离计算机一年。
在这一年中,盖茨试图过正常的生活。这时他在中学读九年级。然而电脑捣乱活动被视为技术亚文化群中的传奇行为。几年后,当盖茨试图在圈内树立自己的地位时,他毋需出示自己编写的漂亮软件,只要说:我攻破过DEC和CDC计算机系统,就足够了。守法的黑客开始缓慢地被少年冒险者所取代。
当英特尔推出8008芯片时,保罗·艾伦敏锐地意识到,尽管这第一个微处理器的真正作用--用于微电脑。那时计算机行业还没想到利用微处理器制造一台真正的计算机。8008被描述成适合于任何计算、控制和决策系统,有如一个灵巧的终端。当时,微处理器速度缓慢,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有限。没有一种程序员所以熟悉的语言能使用于8008,这样一来,要想为它编写一个复杂的程序几乎是不可能的。
艾伦要为英特尔的小芯片写一个专门的BASIC语言,盖茨深表怀疑,因为8008是为计算机而制造的,不够复杂和精密。尽管如此,两人还是花360美元买了一块芯片,动手设计出一块电路板,编起程序来。由于芯片功能太差,他们放弃了BASIC语言,转而用小芯片启动一台机器。该机器可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监视器传来的消息。许多市政当局测量交通流量都采用这样的办法:在一条选定的街道上拉一条橡胶软管,当车辆通过软管时,它便撞击了位于软管尾端的金属箱中的带子。盖茨认为可以利用8008处理这些带子,并打印出图形和其他数据。他为自己的新公司取名为交通数据公司(Trof-O-Data),盖茨说,那时它听起来像诗一样。
交通数据公司并没有获得成功,也许是因为市政当局不愿意从两个毛头小子手中购买设备。那一年,艾伦19岁,盖茨16岁,不过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
在这次商业冒险失败后,艾伦上了大学。一家大公司TRW公司听说艾伦与盖茨在CCubed的成就,主动找上门来为两人提供了一份开发软件的工作。一年能挣3万美金!这样的工作令两个年轻人眼睛发亮。艾伦离开大学,盖茨也从中学请假,两人一起编起软件来了。
他们过了一年半的计算机少年的梦幻生活。程序员通常都不愿意与别人共享专业知识,但盖茨却很会利用自己的年轻外表向人请教。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两人学到了更多的计算机技能,并且发现,这些技能可以为自己带来丰厚的收入。盖茨买了一艘快艇,两人常常一同前往附近的湖中兜风。
少年黑客看到了软件业下面深埋的黄金。但金钱的回报绝不是唯一的诱惑:编写软件是一场公平的游戏,逻辑的清晰与思想的锋利,决定着谁是游戏的胜方。这种游戏对于两个天才少年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艾伦与盖茨在TRW的工作最终结束了,但对这两个少年黑客来说,它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盖茨回忆说:计算机鼓舞我们沉浸在一种梦想中,总有一天上百万的人都会拥有他们自己的计算机。每过一年,我便愈加坚信计算机和计算机的使用必定会变得越来越廉价和普及。我敢肯定我如此坚决地去帮助开发个人计算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自己想要拥有一台。
盖茨上了哈佛大学。他大多数时间都逃课,到期末的时候再玩命学以应付考试,闲暇时间都用来玩扑克。艾伦则在波士顿找了一份程序设计工作。他常常开车到哈佛,以便与盖茨继续关于未来计划的长谈。1974年,这一未来由于牛郎星的出现变得清晰可见。这也就是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描述过的那个时刻,他说,正是这一刻使我们的未来之梦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