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与细胞系统,数字系统与生物系统


这是之前一篇节选的补充:

机器人专业不合格且失败讲师如何让内心保持充盈的正能量(节选)


如何寻求内心的平静-自动控制原理篇_持续学习

意识能量图 

哪里更容易失去内心的平静

从自动控制原理的角度来看,在“自我”、“本我”、“真我”、“超我”、“忘我”、“无我”和“空我”这些状态中,本我状态可能更容易失控。

本我代表着人的基本欲望和冲动,是系统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驱动力或需求。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这相当于系统对某个特定状态的强烈追求和维持,而这种追求往往是基于人的本能和原始冲动。由于本我状态缺乏高级的认知控制和道德约束,它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内部冲动的影响,从而导致系统失控。

例如,当一个人处于极度饥饿或愤怒的状态时,他的本我可能会驱使他采取一些冲动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些行为可能会对他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和道德约束,本我就有可能导致系统(即人)失控。

因此,在人的内心世界中,保持对本我状态的认知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系统能够保持稳定和适应性,并避免失控的风险。同时,通过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加强道德教育和提高认知水平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对本我状态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主观和客观

感知世界需要客观,同样,认识自我也需要客观。

从自动控制原理的角度来解析心理学中的“自我”、“本我”、“真我”、“超我”、“忘我”、“无我”和“空我”,我们可以将这些概念视为一个人作为复杂系统(即“我”这个系统)中的不同状态或层面,每个状态或层面都对应着不同的控制策略、反馈机制和系统性能。

  1. 自我(Self)
  •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自我”可以视为系统的当前状态或工作点。它是系统对外界刺激和内部变化做出反应的基础。
  • “自我”通过感知外界环境、接收内部信号,并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和行动,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1. 本我(Id)
  • “本我”可以看作是系统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驱动力或需求,类似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基础设定值或目标。
  • 它代表着人的基本欲望和冲动,是系统追求满足和平衡的内在动力。在自动控制中,这相当于系统对某个特定状态的追求和维持。
  1. 真我(True Self)
  • “真我”可以视为系统最真实、最本质的状态或特性,是系统独特性的体现。
  •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这相当于系统的固有属性或特性,是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关键所在。追求“真我”就是追求系统内在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1. 超我(Superego)
  • “超我”代表着系统的道德、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是系统对更高层次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这可以看作是系统的高级设定值或目标,是系统努力达到的理想状态。超我通过设定高标准、严要求来推动系统不断进步和完善。
  1. 忘我(Forgetfulness of Self)
  • “忘我”状态是指系统在特定情境下暂时忽略或忘记自身的存在和需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某项任务或活动中。
  •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这相当于系统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进入一种特殊的工作模式,如自动跟踪、自适应控制等,以实现对外部环境的更好适应和响应。
  1. 无我(Non-Self)
  • “无我”状态是指系统超越了自身的局限和束缚,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自由和解放。
  •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这可以看作是系统实现了对外部环境的完全适应和融合,达到了最优控制或自适应控制的状态。无我状态意味着系统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而不受自身限制。
  1. 空我(Empty Self)
  • “空我”状态是指系统内部达到了一种空灵、无执的状态,没有固定的目标或追求。
  •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这可以看作是系统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或平衡状态,其中没有明确的控制目标或设定值。空我状态可能意味着系统暂时处于休眠或待机状态,等待新的刺激或指令。

综上所述,从自动控制原理的角度来看,“自我”、“本我”、“真我”、“超我”、“忘我”、“无我”和“空我”都可以视为一个人作为复杂系统(即“我”这个系统)中的不同状态或层面。每个状态或层面都对应着不同的控制策略、反馈机制和系统性能,共同构成了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和复杂行为表现。


差异

电气机器系统和人的差异在于控制器和人脑。

本质无差异,只不过是组成部分不同而已。

一个是模拟数字电路组成,一个是生物细胞组成。

一个是硅基,一个是碳基。


自动控制原理

如何寻求内心的平静-自动控制原理篇_笔记_02

自动控制原理中保持一个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通俗且有趣地解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系统的稳定性。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山坡上,如果你轻轻一推就能稳稳地站住,那么这个“站住”的过程就可以看作是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反之,如果你一推就滑下去了,那系统就是不稳定的。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稳定性指的是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或内部变化后,能否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二、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呢?

  1. 系统结构:就像山坡的坡度会影响你是否能站住一样,系统的结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等)也会影响其稳定性。
  2. 外部干扰:就像突然刮来的一阵风可能会让你站不稳一样,外部干扰(如噪声、突变信号等)也会破坏系统的平衡。
  3. 内部变化:系统内部的元件老化、磨损等也会导致性能下降,影响稳定性。

三、如何保持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保持一个系统的稳定性。

  1. 合理设计系统结构
  • 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比如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的参数,可以使系统更加稳定。
  • 优化系统参数:根据系统的特性和需求,调整增益、时间常数等参数,使系统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 引入反馈机制
  • 反馈是保持系统稳定的关键。通过测量系统的输出,并将其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然后将误差信号作为控制输入的一部分,反馈给系统进行调整。这样,即使系统受到干扰或内部变化,也能通过反馈机制迅速恢复到平衡状态。
  1. 使用鲁棒控制方法
  • 鲁棒控制是一种考虑系统不确定性和干扰的控制方法。通过设计鲁棒控制器,使系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抗不确定性和干扰的影响,保持稳定性。
  1. 实时监控与调整
  •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的状态和性能参数,及时发现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通俗有趣的比喻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可以用一个通俗有趣的比喻来说明:

想象你正在驾驶一辆汽车,汽车就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你要保持汽车在道路上稳定行驶(即保持系统稳定),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1. 选择合适的驾驶策略:根据路况和车速选择合适的档位和油门大小(相当于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参数)。
  2. 观察路况并及时调整:时刻注意前方的路况和车辆动态(相当于引入反馈机制),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方向盘和油门(相当于根据误差信号进行调整)。
  3. 应对突发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如突然出现的行人或障碍物)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相当于使用鲁棒控制方法抵抗干扰)。
  4. 定期检查保养:定期对汽车进行检查和保养(相当于实时监控与调整系统状态和性能参数),确保汽车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像驾驶汽车一样,保持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了。


人是一个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

从自动控制原理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一个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策略。以下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的阐述:

一、理解人的自动控制系统

人的自动控制系统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等。在这个系统中,“被控对象”可以理解为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等,“控制器”则是由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心理机制等共同构成的复杂网络。当我们面临外界刺激或内心波动时,这个系统就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以维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二、反馈机制的应用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机制是保持系统稳定的关键。同样地,人在寻求内心平静时,也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具体来说,这包括:

  1. 自我觉察:首先,我们需要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就像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一样,能够实时感知系统的输出状态。通过冥想、日记记录等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自我觉察的能力。
  2. 情绪调节:当觉察到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调节。这类似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反馈控制器,通过调整控制策略来消除误差信号(负面情绪)。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方法来平复情绪。
  3. 持续监控与调整:内心的平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监控。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这种持续监控与调整的过程,正是自动控制系统保持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三、控制策略的选择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策略的选择对于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同样地,人在寻求内心平静时,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控制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目标设定:明确自己寻求内心平静的目标,并为之设定具体的计划和步骤。这有助于我们保持专注和动力,持续推动自己向目标前进。
  2. 正念冥想: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减轻压力。通过正念冥想,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感知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调节情绪和行为。
  3. 积极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寻求内心平静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过分纠结于过去的错误或未来的不确定性。
  4. 寻求支持:当我们面临巨大的内心波动时,不妨向亲朋好友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以为我们提供额外的力量和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四、总结

从自动控制原理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一个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选择适合自己的控制策略,并持续监控与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详细分析

从哲学角度来看,自动控制原理与人的自我控制虽然在本质上都体现了对系统状态的调节与控制,但它们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两者差异的详细叙述:

一、控制器的本质差异

  1. 组成材料与结构
  • 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控制器主要由模拟数字电路组成,是硅基电子设备的典型代表。这些控制器通过预设的程序和算法,对机器或生产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
  • 而人的自我控制则依赖于高度复杂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是一个由生物细胞组成的碳基系统。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实现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自我行为的调节。
  1. 信息处理方式
  •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输出控制信号,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这种处理方式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 人的自我控制则涉及更加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认知、情感等多个层面的交互作用。人的大脑能够处理模糊、不确定的信息,并做出灵活多变的决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控制策略的灵活性

  1. 固定与可变
  • 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通常是根据预设的程序和算法来执行的,具有较高的固定性和可预测性。一旦系统参数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控制策略或程序。
  • 人的自我控制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对不同的情境和挑战,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控制策略,甚至创造出新的策略来应对未知的情况。
  1. 目的与动机
  • 自动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使被控对象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达到预设的性能指标。这种目的通常是客观、可量化的。
  • 人的自我控制则往往受到主观因素(如情感、价值观、信念等)的影响。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驱动,还受到内部动机和目标的引导。这种复杂的动机体系使得人的自我控制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三、控制过程中的反馈与调节

  1. 反馈机制
  •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含反馈机制,通过测量被控对象的输出状态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来指导控制器的调整。这种反馈机制有助于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 人的自我控制也依赖于反馈机制,但反馈来源更加广泛和多样。除了来自外部环境的直接反馈外,人还能够通过内部反思、自我评价等方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自我行为的调节和改进。
  1. 调节能力
  • 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依赖于控制器的算法和性能。在预设范围内,系统能够自动进行精确的调节以适应变化。
  • 人的自我控制则具有更高的调节能力和创造力。人不仅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行为进行微调,还能够通过学习和创新来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这种调节能力使得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综上所述,自动控制原理与人的自我控制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源于控制器本质、控制策略灵活性以及控制过程中的反馈与调节机制的不同。然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都体现了对系统状态的调节与控制这一共同本质。这种本质的一致性使得我们可以从自动控制原理中汲取灵感和智慧来指导人的自我控制实践。


如何寻求内心的平静-自动控制原理篇_学习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