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的时候,搜索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其他博主的描述是这样的:

第1种: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线程池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_主线程

第2种: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线程池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_线程池_02

第3种: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线程池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_java_03

第4种:JDK文档(汉化版)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线程池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_线程池_04

他们的描述让我看的很懵逼,特别是第3种,仔细看他的测试代码,并没有用CallerRunsPolicy,而是用的AbortPolicy拒绝策略。。。。这是一篇高浏览量的博文,而且多人转载

其中上面几种情况中写到的“execute方法的调用线程”、“调用者线程”、“execute函数的上层线程”、“execute本身的线程”就是指的主线程,举个例子如下图所示,主线程就是平时执行main方法中代码的线程。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线程池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_java_05

再通过一个例子详细说明:

class MyTask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ring id;

public MyTask(String id) {
this.id = id;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id);
}
}

public class RejectPolic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ecutorService es = new ThreadPoolExecutor(2, 2, 0L, TimeUnit.MILLISECONDS,
new ArrayBlockingQueue<Runnable>(3), 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new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
MyTask t1 = new MyTask("id:1");
MyTask t2 = new MyTask("id:2");
MyTask t3 = new MyTask("id:3");
MyTask t4 = new MyTask("id:4");
MyTask t5 = new MyTask("id:5");
MyTask t6 = new MyTask("id:6");
MyTask t7 = new MyTask("id:7");

es.execute(t1);
es.execute(t2);
es.execute(t3);
es.execute(t4);
es.execute(t5);
es.execute(t6);
es.execute(t7);
}
}

这里使用主要参数是:核心线程数为2、最大线程数为2、有界队列(容量为3)、默认线程工厂、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

运行结果如下:

id:1id:2id:3id:4id:6id:5id:7

可以看到所有的任务都执行了,没有真正意义上被拒绝的。

学习资料:Java进阶视频资源

代码中定义了核心线程数为2的线程池,一共有7个任务要执行,其中2个任务创建线程执行去了,3个任务放入了任务队列(workQueue)。

当提交到第6个任务的时候,会触发拒绝策略,在这里我们配置了CallerRunsPolicy策略,主线程直接执行第六个任务去了,不再向下执行main方法中的es.execute(t7)这段代码。

也就是说,在本程序中最多会有3个任务在执行,3个在等待。由此限制了线程池的等待任务数与执行线程数。所以JDK文档才会说:“这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反馈控制机制,将降低新任务提交的速度”。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线程池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_java_06

我的一点个人理解,希望能有助理解。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线程池CallerRunsPolicy()拒绝策略_主线程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