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宋松原文|https://medium.com/solo-io/linkerd-or-istio-6fcd2aad6e42本周我开始写一篇比较Istio和Linked的帖子,并且告诉我自己:我将用一个表格来比较两者的特性,这将会很棒,人们会爱上它,这个世界将会幸福几秒钟。我向自己承诺这将是一个公平的比较,没有任何偏见。虽然比较的表格仍然存在,但我转移了文章的终点:目标不再是哪个更好,而是哪个
导读当下微服务的实践方案中,Spring Cloud,Dubbo作为主流的落地方案,在企业应用架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企业应用架构如何从微服务架构向Service Mesh架构演化,并形成落地方案。需要特别说明:本文讨论的架构目前适用于普通的企业级应用,其他行业(例如互联网)需要进一步扩展。 在讨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实:企业应用一定是围绕业务进行的。无论采用什么的架构落地,都是为
简述Kubernetes 是一种用于在一组主机上运行和协同容器化应用程序的系统,提供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的机制。应用运行在 kubernetes 集群之上,实现服务的扩容、缩容,执行滚动更新以及在不同版本的应用程序之间调度流量以测试功能或回滚有问题的部署。Kubernetes 实现管理服务的各项功能是通过定义各种类型的资源来实现的,如 deployment、pod、service、volume
导读云原生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作为典型技术之一的微服务架构,过去我们还说它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对服务团队的技术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但是,随着开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技术和工具涌现出来,让云原生落地不再困难。为此,博云研究院后续将不定期的总结整理云原生相关的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的最佳实践,借助博云和开源社区共同的力量,帮助客户更加标准化、简单化开启云原生之路。背景基于Spr
翻译|李守超原文|https://www.getambassador.io/about/microservices-api-gateways/导读企业API网关是一个很成熟的工具,市场上的相关成熟产品也很多。但是,在对轻量级、快速响应要求很高的微服务架构下,传统企业级API网关作为企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又显得有些重了。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业务目标(生产率与管理)的不同是如何要求我们实现一种完全不同的
导读近期与几位企业用户交流ServiceMesh及其相关技术,大家对于它所展现的形态以及未来发展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但对当下企业应用现状如何与ServiceMesh整合到一起又表现出极大的困惑。本文力图结合ServiceMesh技术特性与企业应用的实际情况,就ServiceMesh如何应对企业应用给出博云自身的思考,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在进行详细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ServiceMes
导读微服务已经成为过去几年软件架构设计的“事实标准”,大多数企业在推动内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服务软件系统开始由单一或者SOA服务向微服务转型。那么转型过程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本文结合过往博云微服务落地实践经验,分享微服务落地实践的过程中思考。目前当技术人员提及微服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SpringCloud、Dubbo等实现服务的技术框架。这在我们采用微服务的初期阶段是最先考虑的因素。可是随着服
微服务架构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架构风格,它是一种以业务功能组织的服务集合,可以持续交付、快速部署、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能力,而且还使组织更容易去尝试新技术栈。微服务具有几个关键特征:高度可维护和可测试性与其他服务松散耦合且可独立部署能够由一个小团队开发现在很多公司企业想将自己的单体应用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在这个问题上,MartinFowler提出了3个前提,而PhilCalcado对其进行了扩展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