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阻塞队列:多线程并发处理,线程池! 阻塞队列 4种解决方案方式抛出异常不抛异常,有返回值阻塞等待超时等待添加addofferput()offer (Timeout)移除removepolltake()poll (Timeout)检测队首元素element()peek()//▶ 1. 抛出异常/** 抛出异常 add:超出队列指定容量,会报:Queue full
在linux中,一个等待队列通过一个“等待队列头(wait queue head)”来管理,等待队列头是一个类型为wait_queue_head_t的结构体,定义在<linux/wait.h>中 两种定义并初始化方法: DECLARE_WAIT_QUEUE_HEAD(name); wait_queue_head_t my_queue; init_waitqueue_head(&am
原创 2015-03-15 19:08:00
477阅读
最近在实现了一个对sqlite3进行简单封装的异步库aiosqlite,让其支持异步的方式调用。因为是python2.7,标准库中没有原生的类似asyncio的模块,所以依赖第三方tornado库。由于sqlite3本身查询数据文件的操作是阻塞的,要想实现异步调用,就不得不通过多线程的方式,在执行查询语句的时候通过多线程操作,从而达到伪异步。使用多线程的过程中,刚好跟同事聊了几句关于
# Redis 阻塞命令实现指南 ## 引言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和持久化方式。Redis 的阻塞命令是一种可以使客户端在执行某些指令时等待服务器返回结果的方式。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实现 Redis 的阻塞命令,并通过示例代码演示每一步的具体操作。 ## 流程图 ```mermaid graph TD A(客户端发送阻塞命令)
原创 2023-10-13 08:21:31
52阅读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ignal.h"  #include"wait.h"   void s
原创 2011-10-31 21:24:14
654阅读
  #include"stdio.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ignal.h"  void sigint_handler(int sig)  { &nb
原创 2011-10-31 21:23:02
511阅读
Redis主从同步是怎么实现的?主从节点建立连接后,从节点会进行判断 1.如果这是从节点之前没有同步过数据,属于初次复制,会进行全量重同步 那么从节点会向主节点发送PSYNC?-1 命令,请求主节点进行全量重同步。 2.如果这是从节点不说初次复制(例如出现掉线后重连), 这个时候从节点会将之前进行同步的Replication ID(一个随机字符串,标识主节点上的特定数据集)和offset(从服务器
转载 2024-09-10 20:57:37
34阅读
标题没有考虑好,只是一个翻译的问题,暂时先这么定。接触这个例子之前,我认为在FreeRTOS如果软件设计中出现非阻塞任务或许是一个设计的失败。如果有的非阻塞的任务的话,那么直应该是idle。从这个例程看,或许我理解的还是不正确。 原始的软件,打印的速度太快不利于观察,我把代码进行了一下修改以便我能够更好的做一下效果的监控。 值得一说...
原创 2021-06-22 16:14:27
496阅读
标题没有考虑好,只是一个翻译的问题,暂时先这么定。接触这个例子之前,我认为在FreeRTOS如果软件设计中出现非阻塞任务或许是一个设计的失败。如果有的非阻塞的任务的话,那么直应该是idle。从这个例程看,或许我理解的还是不正确。 原始的软件,打印的速度太快不利于观察,我把代码进行了一下修改以便我能够更好的做一下效果的监控。 值得一说...
原创 2022-03-10 14:00:05
78阅读
下面的这个图非常重要!你如果看懂了这个图,那么对于多线程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1、新建状态(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2、就绪状态(Runnable):线程对象创建后,其他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该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线程池中,变得可运行,等待获取CPU的使用权。3、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的线程获取了CPU,执行程序代码。4、阻塞状态(Blocked):
转载 2023-06-15 22:14:41
82阅读
假设三级CLOS网络构造如下:第一级为K个nxm的交换单元第二级(中间级)为m个KxK个交换单元第三级为K个mxn个交换单元 对于某次请求从第一级的某个交换单元S的端口A输入,从第三级的某个交换单元Q的端口B输出。此时称正在被S使用的第二级的交换单元的集合为T(S),正在被Q使用的第二级的交换单元的集合为T(Q)。(正在使用指的是正在传输) “T(S) U T(Q)等于由第二级
转载 2023-06-15 22:14:56
213阅读
 线程在执行中如果遇到(I/O 操作)如磁盘读写或网络通信,通常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这时操作系统会剥夺这个线程的 CPU 控制权,使其暂停执行,同时将资源让给其他的工作线程,这种线程调度方式称为 阻塞。当 I/O 操作完毕时,操作系统将这个线程的阻塞状态解除,恢复其对CPU的控制权,令其继续执行。这种 I/O&nbsp
同步阻塞IO在这个模型中,应用程序(application)为了执行这个read操作,会调用相应的一个system call,将系统控制权交给kernel,然后就进行等待(这其实就是被阻塞了)。kernel开始执行这个system call,执行完毕后会向应用程序返回响应,应用程序得到响应后,就不再阻塞,并进行后面的工作。例如,“在调用 read 系统调用时,应用程序会阻塞并对内核进行上下文切换。
转载 2023-05-11 21:40:04
54阅读
package concurrentTest;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
一.SelectableChannelSelectableChannel支持阻塞和非阻塞模式的channel 非阻塞模式下的SelectableChannel,读写不会阻塞SelectableChannel可以向Selector注册监听就绪读和就绪写时间,当Selector发现这些时间触发,就会通知SelectableChannel进行读写主要函数(1)public SelectableChann
I/O设备用户态,内核态(内核缓冲区)read函数 阻塞和非阻塞描述的是用户线程调用内核IO操作时的用户线程的状态:阻塞表示在调用内核IO时,用户线程会挂起,直到调用返回到用户空间才继续执行;非阻塞表示在调用内核IO时立即返回一个状态码或者数据,用户线程一直处于忙的状态阻塞:当我们调用read、send、write等等系统调用API时,会把内核的缓存区里的数据拷贝到用户态的缓存区里,如果
转载 2023-11-30 23:37:42
42阅读
阻塞交互架构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广泛应用的设计模式,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性能和交互效率。本文将介绍无阻塞交互架构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代码示例来说明其实际应用。 ## 无阻塞交互架构的原理 在传统的阻塞交互架构中,当一个任务需要执行时,系统会一直等待该任务完成才能继续执行下一个任务。这种方式会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 而无阻塞交互架构则采用了一种非阻塞的方式来处
原创 2023-12-13 05:02:00
44阅读
# 无阻塞转发架构 在计算机网络中,无阻塞转发架构是一种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利用多线程或多进程在网络设备中并行处理数据包,避免了传统的阻塞模式下的性能瓶颈。这种架构可以提高网络设备的处理速度,降低延迟,提升用户体验。 ## 无阻塞转发的原理 无阻塞转发架构的核心在于并行处理数据包。当网络设备收到数据包时,不再需要等待上一个数据包处理完成才能处理下一个数据包,而是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包。
原创 2024-07-12 05:38:59
56阅读
# 无阻塞的clos架构设计与实现 ## 什么是clos架构? 在计算机网络中,clos架构是一种用于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的高效结构。它倚赖于一系列交换机,分为三个层级:输入层、中间层和输出层。每个交换机在输入和输出层之间有多条路径可选,这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容错能力。 ## 为什么选择clos架构? 相比传统的三层网络结构,clos架构不仅具有更好的扩展性,还可以减少网络中的瓶颈,
原创 2024-06-18 05:20:57
100阅读
## 无阻塞网络架构实现指南 ### 1. 引言 无阻塞网络架构是一种能够提高网络应用性能和可伸缩性的设计模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介绍如何实现无阻塞网络架构,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的原理和应用。 ### 2. 流程概述 下面是实现无阻塞网络架构的基本流程,我们将逐步展开每一步的具体实现。 | 步骤 | 描述 | | --- | --- | | 步骤1 | 创建套接字 | | 步骤2 |
原创 2023-09-16 07:31:00
195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