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接口的配置与管理这里主要以交换机为例一、以太网子接口配置与管理以太网子接口可用于VLAN间的三层互通和局域网与广域网间的互联。在三层互通方面,VLAN可将一个物理的LAN在逻辑上划分多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可以直接互相二层通信,而VLAN间的主机不能互相二层通信。要实现不同VLAN间用户互通必须借助三层技术。在华为设备中,有以下两种方法可实现:1)在三层交换机上通过VLANIF接口实现;2
转载 2024-04-13 12:01:56
672阅读
IP地址分类说明IP地址组成部分: 网络部分+主机部分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组成 每八位二进制数表示地址 称为点分十进制 按照IP地址范围分类: A类 B类 C类 D类 E类 按照IP地址用途分类: 公网地址: 公网地址全球唯一 公网地址网段信息可以出现在运营商路由表中 私网地址: 私网地址可以重复 私网地址网段信息不可以出现在运营商路由表中 特殊技术NAT技术: 网络地址映射技术 按照IP通讯
一、单臂路由概述1、单臂路由的概念单臂路由是指在路由器的一个接口上通过配置接口(或“逻辑接口”,并不存在真正物理接口)的方式,实现原来相互隔离的不同VLAN(虚拟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单臂路由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2、链路类型交换机连接主机的端口为access链路交换机连接路由器的端口为Trunk链路二、单臂路由的接口1、接口的概念路由器的物理接口可以被划分为多个逻辑接口,这些被划分后的逻
一、VLAN技术产生背景vlan技术---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路由器特点:提供路由,转发数据、每个接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而交换机不能隔离广播域,相 反会产生广播风暴,所以为了缩小广播域,诞生了vlan技术二、VLAN作用及特点VLAN作用:将一个大的广播域划分成若干个小的广播域,减少了广播风暴的出现VLAN特点:同一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通信,不同vlan内的主机没法通信,要想通信,必须
VLAN终结简介定义VLAN终结是指设备对接收到的报文中的VLAN标签进行识别,根据后续的转发行为对报文中的单层或双层VLAN标签进行剥除,然后进行三层转发或其他处理。也就是这些VLAN标签只在终结之前生效,之后的三层转发或其他处理不再依据报文中的这些标签。VLAN终结的实质包含两个方面:对接口接收的报文,剥除VLAN标签后进行三层转发或其他处理。对接口发出的报文,将相应的VLAN标签添加到报文中
前言:公司以前人员比较少,但是经常会有客户来公司驻场协作工作。公司希望驻场同事不能访问公司内部特定的共享盘。但是还是有个别共享盘对他们开放。开始我想的是共享盘设置账号密码形式。可是老板又担心相互之间可以询问账号密码(此时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然后我又想到了用域服务器,设置可以访问共享的域账号。但是这需要现有员工都入域(有些人不想改变他们的环境,推动有难度,并且耗时较长),是个长期工作。最后
一般,Ubuntu下的库文件名字都是lib开头。然后以什么什么so。x。x。x版本号结尾。然后呢,经常从网上找个tar。gz的包包下来,说是linux 32bit的,放到主文件夹解压缩,右击主程序,选择权限,配好可读可写,完了,加上可运行权限。完了,双击该主程序,运行,什么反应都没有。。。心情very的-_-#然后只好,gnome-terminal命令行模式,cd命令进入主程序所在文件夹,完了su
vlanif SVI 接口 一、VLANIF  (1)vlan端口:是物理端口,通常我们通过配置access vlan 10 使某个物理接口属于vlan 10(2)vlan if : interface vlan 是逻辑端口,通常这个接口地址作为vlan下面用户的网关。例如:interface vlan 10ip add 192.1vlan
转载 2024-02-10 16:08:43
260阅读
以太网接口的定义是什么呢?以太网接口简略说便是网络数据连接的端口,以太网接口类型分为传统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两种。传统以太网接口契合10Base-T物理层规范,作业速率为10Mbit/s,有全双工半双工两种作业方法。快速以太网接口契合100Base-TX物理层规范,兼容10Base-T物理层规范,可以在10Mbit/s、100Mbit/s两种速率下作业,有半双工全双工两种作业方法。它具有
经常有人问,说自己的局域网IP不够用了,该怎么样扩容,这也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当然解决办法有好几种,按解决方法从一般到最优给大家分析一下一、常规解决办法-增加路由器适用环境:1.使用的普通路由器,无法扩大子网。路由只支持一个网段2-254范围2.局域网环境复杂,有监控,有办公,有无线连接方法:主路由的LAN口接副路由器的WAN口,开启设备的DHCP。注意事项:主路由副路由网段最好错开,比如主的
转载 2024-07-30 16:02:37
1090阅读
文章目录1.查看网络接口信息 ifconfig2.设置网络接口参数 ifconfig3.查看主机名称 hostname4.查看路由表条目route5.设置路由记录 route6.查看网络连接情况 netstat7.获取socket统计信息 ss8.跟踪数据包 traceroute9.域名解析 nslookup10.设置网络参数的方式11.网络接口配置文件12.主机名配置文件13.域名解析配置文件
<strong>一、VLAN模块初始化</strong> vlan_proto_init //在/proc/net/目录下创建vlan目录,之后在vlan目录下创建一个config条目 //读取/proc/net/vlan/config可以显示所有vlan类型虚拟接口vlan_id、对应的真实接口 vlan_proc_init() proc_vlan_dir = proc
VLAN翻译成中文是“虚拟局域网”。LAN可以是由少数几台家用计算机构成的网络,也可以是数以百计的计算机构成的企业网络。VLAN所指的LAN特指使用路由器分割的网络,也就是广播域。 为什么需要VLAN1. 什么是VLAN?VLAN(Virtual LAN),翻译成中文是“虚拟局域网”。LAN可以是由少数几台家用计算机构成的网络,也可以是数以百计的计算机构成的企业网络。VLAN所指的LAN特指使用
转载 2024-07-06 09:04:31
682阅读
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相互通信概述 单臂路由是指路由器的一个网络端口上通过配置接口(或者逻辑接口,即不存在真的物理接口)的方式,实现相互隔离的不同VLAN之间的互联互通。单臂路由的结构。配置接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围殴每个子接口分配一个IP地址。该IP地址与接口所属VLAN位于同一网段中; 2、需要在接口上配置802.1Q封装,用于剥除添加VLAN Tag,从而实现VLAN
转载 2024-07-01 07:09:49
476阅读
1.1 实现VLAN间通信实验1.1.1 实验介绍1.1.1.1 关于本实验划分VLAN后,不同VLAN的用户间不能二层互访,这样能起到隔离广播的作用。但实际应用中,不同VLAN的用户又常有互访的需求,此时就需要实现不同VLAN的用户互访,简称VLAN间互访。华为提供了多种技术实现VLAN间互访,常用的两种技术为VLANIF 接口Dot1q终结子接口。Dotlq终结子接口:接口也是一种三层的逻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一般来说就是配置VLAN路由。端口汇聚。VLAN的创建与配置:VLAN的创建比较简单,大体步骤分为三步,即创建VLAN,划分VLAN所属的端口,配置VLAN接口。配置VLAN接口的目的是实现VLAN间的相互通信,仅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才支持。若没有三层交换机,就采用二层交换机+路由的方式。1,VLAN创建命令: vlan vlan-id name vlan-name 例如
转载 2024-03-16 09:52:53
150阅读
紫色代表一级目录粉红代表二级目录蓝色代表三级目录红色代表关键字橙色代表说明物理层的定义功能   ISO/OSI 关于物理层的定义:     物理层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规程的特性,目的是启动、维护关闭数据链路实体之间进行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可能通过中继系统,在中继系统内的传输也是在物理层的。   物理层的功能     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只关注连接各
实验环境:CentOS 5.5 两个VLAN 10、40先介绍两个知识点:linux bridge实现了ieee 802.1d协议,这个实现,不能支持VLAN的功能。也就是说,这个实现,只能承载一个广播域,而不能承载多个广播域。当然,可以创建多个bridge device,每个bridge都对应不同的vlan,在bridge内部,包通过fdb表来转发,但是这个fdb表里面并没有vlan的信息。如果
 配置过程:启用所有设备,配置好主机的IP地址,CLIENT1:  10.0.0.1/24   CLIENT2:  10.0.1.1/24    CLIENT3:  10.0.0.2/24    CLIENT4:  10.0.1.2/24  VLAN
转载 2024-05-28 12:31:07
143阅读
1.网卡子接口     网卡上配置的接口,主要有两种: 网卡别名子接口 vlan接口 1.1 网卡别名子接口eth0:1 工作原理​​:这是一种简单的​​IP层虚拟化​​技术。它允许你在一块物理网卡上绑定多个IP地址,但这些IP地址都位于同一个网络段(同一个广播域)内。它不涉及修改数据帧的结构。 ​​典型场景​​:在一台服务器上托管多个Web站点(每个站点一个IP)、进行网络服务测试,或者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