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Python应用场景:web开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网络爬虫,数据分析。(小任务开发)信息安全,自动化测试,自动化运维Python优点:简单易用Python设计目标:适合短平快的开发Python特点:面向对象,强大的标准库,第三方模块Python缺点:速度慢,缺少中文材料(学好英语)第一天:目标:变量、数据类型、基本运算1)屏幕上显示信息print() 显示信息注1: \n&n
在我的理解中,python语言是一种强大的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语句较简单容易懂,但是对于我这种愚笨的学生,可能学的比较慢,也不太容易懂!所以在这里我恳切的希望老师多强调一些这门课程的重点难点!众所周知,熟能生巧,希望能通过反复的强调来达到这么一种效果!在我们的教学中,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很明显python课程也不例外,周二讲解理论,周三实践,进行具体的编写!老师的教学也很好,周三的上
转载
2023-12-19 19:32:05
165阅读
基于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的起始单元教学思考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并且给生活带来了便利,Python语言在这些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同时,Python作为一门“ 解释型”语言,可读性强,语法简便,能较好地引领学生进人程序设计的世界。本单元作为Python程序设计的起始单元,着重于打基础。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我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目标,除了提供系统的基础知识,让学
转载
2023-11-20 10:47:05
381阅读
# Python编程课评:简明易懂的编程之旅
Python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编程语言,其简单易学的特性深受编程初学者和专业开发者的喜爱。在参加完一门Python编程课程后,我对其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体会,并附上实际代码示例和可视化图形,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Python。
## Python的简洁性与强大功能
Python的语法简洁明了,使得程序的编写和维护变
在今天的博文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使用 Python 自动生成评课评语。这个功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使得评语更加标准化和个性化。接下来,我们将会逐步构建这个系统,涵盖从环境准备到实际应用的每个步骤,确保您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
### 环境准备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确保您已经安装了一些必要的前置依赖。以下是需要安装的 Python 库:
```bash
pip install numpy
# 使用 Python 实现观评课总结
在教育领域,观评课是教师自我提升和互相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使用 Python 编写一个简单的观评课总结程序,帮助教师们记录和分析他们的观课体验。本文将为刚入行的小白详细讲解实现流程,并提供必要的代码示例。
## 1. 流程概述
以下是实施观评课总结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第一次随笔: (原因:发表了不知道需要再次提交)主要问题:1、本学期python的学习体会,及教学形式的建议等2、博客园这种公开形式的作业提交,利与弊的看法 正文:首先先表述一下我对这种边讲边练的上课见解:因为这门语言是在机房学习,身边就是电脑,说实话第一次接触这种方式的学习吧,刚开始有些许的不适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便已经开始习惯,同时感觉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充分的让我们得
转载
2023-12-29 16:29:32
127阅读
当时,看见微信上对于python神奇功能的介绍,入坑了。现在到了爬虫精进的第10关了,简短评价一下吧:优点:1、人机交互很友好,不喜欢翻书的人蛮适合学的。2、用了车票以后助教老师盯得挺紧的,适合有拖延症的孩子学习。3、课程设置蛮合理的,到后边的一些代码有实用价值。不过第一部分语法学起来超级枯燥呀,大家请做好心理准备,这座大山翻过了会舒服很多。4、助教老师还是很负责的,有问必答。缺点:1、听课票设置
转载
2024-08-13 22:56:23
76阅读
走出python的语法沼泽,让计算思维主导课堂1.前言python语言虽然格式规范比较简单,但是看到课程内容的时候我也犯了难。八年级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纯代码的编程语言,虽然之前有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基础,但是其中难度的差异不可同日而语。如何让学生上课能听的懂,练习能有所得成了日常困扰我的难题。2.问题缘起在课程安排中,教学先让学生了解python的概念、优势,再从数据结构、算术运算到最基本
转载
2023-11-10 14:37:17
379阅读
Python技能树测评: 对于小白来说,这个技能树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 打开Python技能树之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主界面,其中最左边是目录。这个目录部分可以帮助Python初学者按照这个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基础知识,也可以让有一定基础的人快速的找到他想要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想来简单的分析一下Python技能树的优缺点优点1.最右边的笔记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学习的作用 你
# Python循环语句实现“评课”功能指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Python的循环语句实现一个简单的“评课”功能。对于刚入行的开发者来说,这个任务涉及到基本的编程逻辑和语法理解。通过这篇文章,你将了解流程、关键代码、以及如何以清晰的结构实现评课功能。
## 1. 整体流程
我们可以将实现评课功能的步骤分为几个明确的阶段。下表展示了整个流程:
| 步骤 | 描述
原创
2024-10-07 05:04:31
143阅读
又是一个雨天,窗外白茫茫的雨雾。秋天的清凉永远只能让人陶醉,却不显得有半点的儒生气。总之是一种若即若离德文捉摸不透的感觉,就像隐藏在雾中的冷冷清清。
汽车载着满车疲惫的人,茫然注视窗外的茫茫细雨。车里倒也十分的静,我是觉得好笑的:本来是为了出来散心,虽没有寻到什么开心的事,但异乡的风土人情确是让心有了一丝安慰。而此时此刻,如果说还有什么留念的话,静就是在好不过的享受了,汽车所奔驰的这个城市,于我
转载
2009-08-14 14:10:18
206阅读
先上效果图:
前言:
在这个年纪爱上vim,不是由于它美丽,仅仅是那天阳光非常好,我用它敲坏了键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
第一次接触vim,是在上linux操作系统的课上,当时的想法是,"这东西怎么这么难用,要输入个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输入".可是,经过几天的了解和练习之后.我深深的被震撼了.先进的理念/多种模式/全键盘操作/高速定位/风骚的快捷键和命令/丰富的插件/灵活的配置等等
转载
2017-04-20 12:34:00
136阅读
2评论
老师您好,我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学生,由于专业原因,我在大一下学期第一次接触Python,并因为它简洁的语言和强大的函数库所吸引,刚好在选课时得知学校有开python选修课,就慕名而来。 首先,是老师课程涉及方面的问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很需要python的爬虫功能的,所以希望老师可以在课上对requests库和numpy库有所涉及
转载
2024-05-21 19:47:07
232阅读
idea :老牌ide,传说是高手公认的,代码提示很智能,eclipse都是仿他的,界面不太喜欢,也很慢
jbuilder:单是一个安装文件就够受了,并且还是山寨版的eclipse,所以安了看了下,很失望,以前听人们说都是用它开发
netbean:一听这名字都很牛nb,可是你机器要够nb,不然他要是磨蹭起了可够你受得,并且界面也不敢恭维
eclipse:我比较喜欢,不是他的开源什么的东西,那
原创
2010-06-04 11:08:47
339阅读
骑着单车赶在路上,我突然感到脸上一阵凉丝丝的。抬头一望,原来是天上不知何时飘来了一朵乌云,它正像孩子似的调皮地遮在我头上。我不禁莞尔,轻轻吁出一口气,脚下也不由地放慢了速度。 那雨丝如小精灵般在我的脸上玩着捉迷藏。一会儿扑闪在睫毛上,挂上一层小水雾;一会儿吻在唇上申论万能宝典,带来一阵惊喜;一会儿又跳到脸颊上嬉戏水知道答案,让你舒服清爽。你不但恼不得,反而满心盛满了喜悦。不错,世上的所有生物
转载
2010-11-09 13:58:55
876阅读
对于linux操作系统,它也肯定是日后主流操作系统必然的发展趋势----开源,试想以后谁会愿意花大价钱去买核心代码不愿公开而又漏洞百出的WINDOWS系统,当然是开源且稳定高效的LINUX来得划算
原创
2010-05-08 22:32:59
568阅读
4评论
生活中很多第一次都不容易,第一次写博客,思绪良久,不知如何开头,就简单的记录一些吧。我是一名在读的学生,其实在之前的认知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能会接触到电脑编程这一方面,但是呢,现在既然选择了,就得风雨同行了,既来之则安之嘛。作为一名电脑小白,感觉还是挺有压力的,但愿自己能把压力转为动力,勤练习,多看书,这也算是给自己立个目标吧,一个礼拜至少得有3次以上学习记录。期待能在这里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原创
2020-02-28 13:48:26
269阅读
今天在WCS的测试中邂逅了这个从未接触的exception迫使我对它做了一些分析首先:
原创
2022-11-28 17:42:57
148阅读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软件行业作为其中的重要支柱,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软件专业技术人才,我国推出了软件水平考试(简称软考),以其权威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在IT领域享有广泛的认可度。近年来,软考不仅成为了衡量软件从业人员能力的重要标准,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以考代评的一种趋势。特别是在课英语方面,软考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软考以其全面的知识体系、严谨的评价标
原创
2024-04-19 10:57:34
7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