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 Mac OS 10.15.1, XCode 11.2.1,swift 5.0 写作时间:2019-11-26说明本文代码实现WWDC2019 视频Introducing SwiftUI: Building Your First App,改进的地方在于用XCode 11.2.1实现,视频上的内容是在XCode 11 beta上实现,有些api已经废弃。运行效果:创建SwiftUI工程,以及新
# Swift VStack 中增加 UIImageView 的实现 Swift 是一门现代的、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专门为苹果平台开发而设计。在构建用户界面时,`VStack` 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布局容器,它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排列多个视图。本文将介绍如何在 `VStack` 中增加 `UIImageView`,并通过代码示例帮助大家理解。 ## 基础概念 在 SwiftUI 中,`VStack`
原创 10月前
16阅读
学习swift的笔记,偶尔会更新一下变量与常量变量定义使用var,常量使用let,类型安全,有自动类型推导,注意赋值的=号两边必须有空格。 变量和常量名是可以几乎所有字符,这些都非常像javascript。中文编程一下牛逼了。var a = 123 //a为Int let b = "helo" //b为String var 猫叫 = "喵"数字十进制二进制 0b101 八进制 0o5 十六进制 0
转载 2024-01-02 10:59:57
39阅读
Hi, There。今天這個篇文章要來介紹 Swift 中 struct 和 class 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首先要先和大家提到一個觀念,Value Type 和 Reference Type 其中 struct 是 Value Type 而 class 是 Reference Type 所以這篇文章呈現的 struct 的行為也可以套用到所有的 value type 物件,相同地 class
转载 2024-06-14 20:44:13
34阅读
前言\\ Swift 其实比 Objective-C 复杂很多,相对于出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 Objective-C 来说,Swift 融入了大量新特性。这也使得我们学习掌握这门语言变得相对来说更加困难。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Swift 相比 Objective-C,写出来的程序更安全、更简洁,最终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Swift 相关的学习资料已经很多,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介
转载 2024-05-28 14:54:32
35阅读
numpy 中 vstack  是用来将两个矩阵分行 合并的  (通俗的说法) 1 >>> import numpy as np 2 >>> a = np.array([1,3,5]) 3 >>> b = np.array([2,4,6]) 4 >>> np.vstack((a,b)) 5 arr
转载 2023-07-05 17:50:10
536阅读
 下面开始正题,首先放上运行效果在主页(背景颜色有黄色的)点击button,跳出Alert(背景颜色为红色的)Alert内有一个ImageView,一个Button,点击Button,关闭Alert 如何实现这个效果,我想分两个步骤,【思路】和【实现】 一、思路先看看下方这张图片只要把Alert叠在主页上,那么就实现自定义Alert了但有几个设计思路要注意一下1.这个
转载 2023-11-03 20:14:49
155阅读
## 如何在 SwiftUI 中给 VStack 添加圆角 在 SwiftUI 中,给一个 `VStack` 添加圆角显示效果是一个常见的需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实现这一功能。为了便于理解,下面有一个简单的流程表格,总结了我们需要完成的步骤。 ### 流程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10月前
101阅读
如何使用vstack在Python中实现垂直堆叠 ## 引言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numpy库中的vstack函数来实现垂直堆叠。vstack函数允许将两个或多个数组沿垂直方向堆叠在一起,生成一个新的数组。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vstack函数来实现垂直堆叠,并提供详细的步骤和示例代码。 ## 整体流程 实现"vstack python"的主要步骤如下所示: 1. 导入必要的库 - 首先,
原创 2023-10-28 14:19:00
219阅读
# SwiftUI VStack - 了解垂直布局的玩转之道 ![VStack]( > 在 SwiftUI 中,`VStack` 是一种用于垂直布局的视图容器。它允许我们将多个视图垂直排列在一起,并自动调整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 `VStack` 的使用方式,以及如何利用其强大的功能来创建优雅和灵活的用户界面。 ## 什么是 VStack? `VStack` 是 Swi
原创 2023-08-30 03:44:09
351阅读
vstack、hstack和dstack都用于把几个小数组合并成一个大数组。它们的差别是小数组的元素在大数组中的排列顺序有所不同。把两部手机摆到一起有几种方式?水平的左右排列,垂直的上下排列,还可以把手机一扣在手机二的顶上,把它们摞起来。这三种排列方式体现了vstack、hstack和dstack在合并数组时的特点。一、vstack    vstack实现了
转载 2023-06-21 23:52:34
995阅读
numpy.vstack(tup)[source]Stack arrays in sequence vertically (row wise).This is equivalent to concatenation along the first axis after 1-D arrays of shape (N,) have been reshaped to (1,N). Rebuilds ...
原创 2021-08-12 22:23:32
93阅读
批量注释,单行注释 (1)批量注释采用三引号''' content '''(2)单行注释采用#号# contentnp.hstack和np.vstack用法np.vstack:在竖直方向堆叠 np.hstack:在水平方向平铺 /*example*/ import numpy as np arr1=np.array([1,2,3]) arr2=np.array([4,5,6]) p
转载 2023-10-07 14:16:36
572阅读
# 实现swiftUI VStack 宽度 ## 简介 在SwiftUI中,VStack用于垂直排列视图,它会根据其子视图的大小自动调整自身的大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手动设置VStack的宽度。本文将介绍如何实现这一功能。 ## 流程图 ```mermaid flowchart TD A[创建VStack] --> B[设置Frame宽度] B --> C[添加子视
原创 2023-11-08 12:04:32
65阅读
# SwiftUI VStack 对齐 ## 简介 在 SwiftUI 中,VStack 是一个用于垂直排列视图元素的容器。当我们在 VStack 中添加多个视图元素时,我们常常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对齐。本文将介绍如何在 SwiftUI 中使用 VStack 对齐视图元素。 ## VStack 对齐方式 在 VStack 中,我们可以使用 alignment 属性来控制子视图的对齐方式。alig
原创 2024-04-05 06:08:27
182阅读
# 理解 NumPy 中的 `vstack` 函数 在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中,Python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编程语言。尤其是 NumPy 库为我们提供了高效的数组操作功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NumPy 中的 `vstack` 函数,并通过一些示例代码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 什么是 NumPy 的 `vstack` 函数? NumPy 是一个用于科学计算的 Python 库,
原创 9月前
217阅读
## Python中的vstack:数组的垂直堆叠 在Python中,处理数组的功能通常由NumPy库提供。`numpy.vstack`(Vertical Stack)是NumPy中一个十分实用的函数,能够将多个数组沿着垂直方向(即行方向)进行堆叠。堆叠操作有助于高效组织数据,尤其在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领域中,常常需要将多个数据集合并为一个整体。 ### numpy.vstack的基本用法
原创 8月前
169阅读
Storyboard是在iOS5之后新增的一个令人兴奋的功能,使用Storyboard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来构建你的app界面. 为了向你介绍什么是Storyboard,我会以一张图片为例.下面这张图就是你在本教程中使用Storyboard完成的一个app. 你也许还不是十分了解这个app是做什么的,但是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哪些界面,以及这些界面关系. 你可以在Storyboard看到所有的Vi
class SCNFloor 可以选择显示其上方场景反射的平面。 SCNFloor class SCNBox 六面多面体几何,其面均为矩形,可以选择带有圆角和圆角。 SCNBox class SCNCapsule 端部用半球覆盖的直圆柱几何体。
该函数的调用方法:numpy.vstack(tup)各个参数意义:tup:输入的参数应该为一个元组,即(tuple)对象。有
原创 2022-07-13 18:14:12
304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