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复用HTTP2采用二进制格式传输,取代了HTTP1.x的文本格式,二进制格式解析更高效。 多路复用代替了HTTP1.x的序列和阻塞机制,所有的相同域名请求都通过同一个TCP连接并发完成。在HTTP1.x中,并发多个请求需要多个TCP连接,浏览器为了控制资源会有6-8个TCP连接都限制。 HTTP2中同域名下所有通信都在单个连接上完成,消除了因多个 TCP 连接而带来的延时和内存消耗。单个连接上
转载 2023-11-01 23:33:07
97阅读
# TCP多路复用及其在Python中的应用 在网络编程中,TCP(传输控制协议)是最为常用的传输协议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单线程处理连接的方式已不再能满足高并发请求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CP多路复用广泛应用于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通信中。本文将介绍TCP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并展示如何在Python中实现它的功能。 ## 什么是TCP多路复用TCP多路复用是一种技术,它允许在单一
原创 7月前
20阅读
# TCP多路复用技术在Python中的应用 ## 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中,TCP(传输控制协议)作为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广泛应用于数据传输。然而,当我们需要同时处理多个TCP连接时,传统的单线程或阻塞方式可能会导致性能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CP多路复用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探讨什么是TCP多路复用,并提供一个Python代码示例来演示如何实现这一技术。 ## 什么是TCP多路复用? **
原创 2024-09-25 06:56:47
57阅读
该系列博文会告诉你如何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入手,一步步地学习Java网络基础,从socket到nio、bio、aio和netty等网络编程知识,并且进行实战,网络编程是每一个Java后端工程师必须要学习和理解的知识点,进一步来说,你还需要掌握Linux中的网络编程原理,包括IO模型、网络编程框架netty的进阶原理,才能更完整地了解整个Java网络编程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为了更好地总
在 HTTP/1 中,每次请求都会建立一次HTTP连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次握手4次挥手,这个过程在一次请求过程中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即使开启了 Keep-Alive ,解决了多次连接的问题,但是依然有两个效率上的问题:第一个:串行的文件传输。当请求a文件时,b文件只能等待,等待a连接到服务器、服务器处理文件、服务器返回文件,这三个步骤。我们假设这三步用时都是1秒,那么a文件用时为3秒,b文件传输
转载 2023-09-27 09:32:15
212阅读
简述IO1.首先,传统java.io包,基于流模型实现,提供常见功能,File抽象,输入输出流等。交互方式是同步、阻塞的方式,即读取输入流或写入输出流时,在读、写动作完成之前,线程会一直阻塞,他们之间的调用时可靠的线性顺序。 2.java.io包的好处是代码比较简单、直观,缺点是IO效率和扩展性存在局限性,容易成为性能瓶颈 3.很多时候,java.net下面提供的部分网络API,比如Socket,
转载 2023-08-11 17:58:43
172阅读
多路复用代替原来的序列和阻塞机制,所有就是请求的都是通过一个 TCP 连接并发完成。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浏览器限制同一个域名下的请求数量的问题。在 HTTP/2 中,有了二进制分帧之后,HTTP/2 不再依赖 TCP 链接去实现多流并行了,在 HTTP/2 中:同域名下所有通信都在单个连接上完成,同个域名只需要占用一个 TCP 连接,使用一个连接并行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单个连接可以承载任意数量的双向
上上篇博客讲的套接字,由于其阻塞性而导致一个服务端同一时间只能与一个客户端连接。基于这个缺点,在上篇博客我们将其设置为非阻塞实现了一个服务端同一时间可以与多个客户端相连,即实现了并发,但其同样留下了一个缺点:CPU的利用率低。这一篇博客是基于这个缺点再进一步进行改善,即实现并发,又提高CPU的利用率。什么是epoll?epoll是Linux内核为处理大批量文件描述符而作了改进的poll,是Linu
转载 2023-07-02 17:56:02
171阅读
  多路复用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服务器端需要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此时就需要使用多路复用。   实现多路复用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非阻塞的方式套接字,服务器端不断的查询每一个套接字的状态,如果有数据到达则读出数据,如果没有数据到达则查看下一个套接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轮询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CPU时间,效率非常的低。   另一种方法是服务器
原创 2012-07-05 20:49:16
444阅读
selector模块使用:
原创 2021-05-20 18:03:05
277阅读
腾讯面试被问得不知所措的一个问题 redis是一个单进程单线程的内存数据库,主要用来作为缓存系统。采用了网络io多路复用技术来保证在多连接的时候的系统的吞吐量 为什么redis使用io多路复用技术?   因为redis是单线程的,所有的操作都是按照顺序线性执行的,但是由于读写操作是阻塞的,所以某个请求假如是阻塞的话那么整个进程都无法对其他客户端提供服务。所以
1、基本概念  IO多路复用是指内核一旦发现进程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IO条件准备读取,它就通知该进程。IO多路复用适用如下场合:  (1)当客户处理多个描述字时(一般是交互式输入和网络套接口),必须使用I/O复用。  (2)当一个客户同时处理多个套接口时,而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但很少出现。  (3)如果一个TCP服务器既要处理监听套接口,又要处理已连接套接口,一般也要用到I/O复用。  (4)如果一个
文章目录selectselect优点select缺点select的工作流程pollepollepoll的工作原理epoll工作模式epoll的特性NIO使用多路复用器示例 selectselect最早于1983年出现在4.2BSD中,它通过一个select()系统调用来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数组,当select()返回后,该数组中就绪的文件描述符便会被内核修改标志位,使得进程可以获得这些文件描述符
什么是多路复用很多地方都说到这个名词?其实没那么难理解,其实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概念,是一种监听的机制,操作系统负责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soket其实在linux就是一个文件,或者缓存区);区别:端口和socket是两个不同的东西,socket可以理解为一个文件或者缓存区。阻塞和非组赛也没那么难理解,和操作系统课本的概念是一样的,都是说进程或者线程的一种状态,并不是说用了NIO非阻塞类型的编程就不存在
转载 2023-12-05 16:54:39
125阅读
I/O 指的是网络I/O。多路指的是多个TCP 连接(Socket 或Channel)。复用指的是复用一个或多个线程。它的基本原理就是不再由应用程序自己监视连接,而是由内核替应用程序监视文件描述符。客户端在操作的时候,会产生具有不同事件类型的socket。在服务端,I/O 多路复用程序(I/O Multiplexing Module)会把消息放入队列中,然后通过文件事件分派器(File event
转载 2023-05-25 15:53:19
197阅读
目录1、说明1.1、多路复用的几种机制2、函数简介2.1、select2.2、poll2.3、epoll2.3.1、epoll_create2.3.2、epoll_ctl2.3.3、epoll_wait2.4、其他方法3、epoll3.1、LT模式和ET模式3.2、优缺点1、说明socket编程的demo中使用的都是最基本的,但是一般不会真正用在项目中的代码。而实际项目中,需要面临复杂多变的需求环
原创 2023-03-24 09:30:31
191阅读
         上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使用系统调用select返回指定fd的就绪的时间信息,然后在java层面利用SelectionKey等抽象概念来封装这些信息,来达到对上层提供简单灵活的接口,并屏蔽底层细节。处理Select系统调用返回的信息        上层抽象Selector通过调用select方法,
转载 2023-09-23 07:29:32
69阅读
关于I/O多路复用:I/O多路复用(又被称为“事件驱动”),首先要理解的是,操作系统为你提供了一个功能,当你的某个socket可读或者可写的时候,它可以给你一 个通知。这样当配合非阻塞的socket使用时,只有当系统通知我哪个描述符可读了,我才去执行read操作,可以保证每次read都能读到有效数据而不 做纯返回-1和EAGAIN的无用功。写操作类似。操作系统的这个功能通过select/poll/
转载 2023-11-06 23:57:28
127阅读
上文介绍了python网络编程的进程线程,多线程,多进程相关,接下来介绍协程Python由于众所周知的GIL的原因,导致其线程无法发挥多核的并行计算能力(当然,后来有了multiprocessing,可以实现多进程并行)。既然在GIL之下,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在运行,那么对于CPU密集的程序来说,线程之间的切换开销就成了拖累,而以I/O为瓶颈的程序正是协程所擅长的:多任务并发(非并行),每个任务
一些基本概念IO复用(input output) 建立http连接,有三次握手,会有一定的消耗。实现header头中的keep-alive保持长连接。IO多路复用 是指内核一旦发现进程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IO条件准备读取,它就通知该进程。I/O多路复用就是通过一种机制,一个进程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socket),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简单来说,
转载 2024-03-29 07:33:38
463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