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解:一、架构1. Replication + Sentinel架构 使用社区版本推出的原生高可用解决方案,其架构如下: 使用社区版本推出的原生高可用解决方案,其架构如下:Sentinel作用:监控:会不断检查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是否正常运行。通知:当被监控的某个Redis服务器出现问题,Sentinel通过API脚本向管理员或者其他应用程序发送通知。自动故障转移:当主节点不能正常工作时,S
概述本文主要描述了 Redis 的安装,基本的数据类型以及如何通过 redis-cli 来对 Redis 数据库进行基本的操作。安装Ubuntu 下可以通过如下命令进行 Redis 的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redis-server安装成功后,会自动运行 Redis 的服务进程$ ps -ef | grep redis redis 452 1 0 02
1.什么是Redis持久化?Redis是一个支持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Redis需要经常将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来保持持久化。2.为什么要持久化?Redis中的数据都是保存在内存中, 为了防止发生断电时数据丢失。 所以要把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硬盘上。3.怎么做到持久化?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3.1.RDB(默认快照):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方法: 在安装目录的redis.
转载 2023-08-26 22:56:39
108阅读
Redis支持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持久化功能有效地避免因进程退出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下次重启时利用之前持久化的文件即可实现数据恢复。RDB:RDB持久化是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硬盘的过程,触发RDB持久化过程分为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触发机制   手动触发分别对应save和bgsave命令   save命令: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知道RDB
转载 2023-05-25 13:13:39
711阅读
struct redisDb {     dict *dict;                    // 保存键值对的字典     dict *expires; &n
转载 2024-04-22 20:32:42
39阅读
1. 服务器中数据库结构Redis 服务器将所有数据库都保存在服务器状态 redisServer 结构的 db 数组中,由 redisDb 结构代表一个数据库struct redisServer { // ... // 一个数组,保存着服务器中的所有数据库 redisDb *db; }Redis 服务器默认会创建16个数据库,默认情况下,Re
转载 2023-07-29 14:41:33
445阅读
概要本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单机数据库。分别介绍单机数据库的实现原理,数据库的持久化,Redis事件,服务器维护管理客户端以及单机服务器的运作机制。数据库数据库结构 Redis数据库由redis.h/redisDb定义,结构如下:typedef struct redisDb { dict *dict; //字典,用来保存这个数据库中所有的键值对 dict
转载 2023-08-01 15:24:44
121阅读
redis redis db0到db15springboot连接redis添加配置文件application.properties测试是否连接成功redis动态切换database redis db0到db15可以理解为数据库表这是redis默认提供的16个表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数据存在不同的db上 取得时候可以在不同的db拿到不同类型数据springboot连接redispom.xml文件中引入
转载 2023-06-14 18:05:01
292阅读
为什么这么设计(Why’s THE Design)是一系列关于计算机领域中程序设计决策的文章,我们在这个系列的每一篇文章中都会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这种设计的优缺点、对具体实现造成的影响。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虽然我们经常将 Redis 看做一个纯内存的键值存储系统,但是我们也会用到它的持久化功能,RDB 和 AOF 就是 Redis 为我们提供的两种持久化工具
# Redis 进入 DB2:一种高效的数据交互方式 ## 引言 在现代应用开发中,数据存储和管理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对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运而生。本文将介绍 RedisDB2 两种数据存储方式,并探讨 Redis 如何进入 DB2,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 ## 什么是 RedisRedis(Remote Dictionar
原创 8月前
20阅读
# Redis 进入 db0 ## 介绍 Redis是一款开源的内存数据存储系统,通常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队列的中间件。Redis 支持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由一个数字索引来标识。默认情况下,Redis有16个数据库,索引从0到15。在Redis中,db0表示第一个数据库,也是默认的数据库。 本文将介绍如何连接到Redis服务器并切换到db0数据库。我们将使用Redis官方提供的Pyth
原创 2023-10-19 14:55:59
92阅读
# Redis 进入 db01 ## 一、什么是 Redis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库,也可以称之为缓存服务器。它以键值对(key-value)的形式存储数据,并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提供了丰富的API供用户操作和管理数据。 Redis的特点包括高性能、支持持久化、数据结构丰富、支持事务和发布订
原创 2024-05-03 04:01:56
21阅读
参考了文档和别人的解释,有很多功能没用到,以及解释的不购详细。------------------------------------------------------------------------------------------------------------------------------------------------------------------------#
持久化RDB持久化RDB 既可以手动执行,自动执行根据服务器配置选项定时执行,使用save配置save 900 1 // 900s 修改 1次 save 300 10 // 300s 修改 10次 save 60 10000 // 60 修改 10000次则会在满足以上条件任意一个,即会生成RDB文件 2. RDB 文件是一个二进制文件,可以将当前内存中的数据生成这种类型的文件,当然也可以通过RB
转载 2024-02-22 14:02:19
59阅读
目录一、Redis简介1. 单进程快速的原因2.epoll 机制优势二、Redis 优点三、redis部署1.Redis安装部署及编译安装2.配置 Redis 相关配置文件及启动服务四、Redis 常用工具五、redis-cli 命令行工具(远程登陆)六、redis-benchmark 测试工具七、Redis数据库常用命令八、Redis 多数据库常用命令(16个库 0-15) 一、Redis简介
       Redis 可以说是现在非常热门的一项技术了,那么,Redis究竟是什么呢?       Redis的全称是「Remote DictionaryService」,是一个由Salvatore Sanfilippo写的key-value存储系统。Redis 以其超高的性能、完美的文档、简洁易懂的源码
一、持久化概述我们都知道,Redis是一个基于内存的数据库,针对所有的数据读写都在内存中操作,Redis也因为高效的内存操作而成为著名的高性能键值对存储数据库。但是基于内存的数据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如果Redis进程崩溃、OS系统崩溃或主机掉电都可能导致Redis实例中的数据丢失。为了解决这种当系统发生crash的时候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Redis引入了持久化的机制,从而为Redis内存的数据提
# Redis 进入 db2 命令详解 在使用 Redis 数据库时,了解如何切换数据库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管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Redis 默认配置有 16 个数据库,其中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键值存储空间。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Redis 的命令切换到 db2,并提供相关代码示例和流程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 Redis 数据库简介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
原创 8月前
40阅读
# Redis 进入 db0 命令实现指南 ## 概述 在本文中,我将教会你如何使用 Redis 命令进入 db0,也就是 Redis 数据库的第一个数据库。我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相应的代码示例,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 整体流程 下面是整个过程的流程图,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每个步骤的执行顺序。 ```mermaid pie title Redis 进入 db0 命令实现流程 "连接 R
原创 2023-10-09 10:02:03
115阅读
一、服务器中的数据库Redis服务器将所有数据库信息保存在redis.h/redisServer, redisServer包含db数组,如下:1 struct redisServer { 2 //... 3 redisDb *db; 4 //... 5 };每个Redis客户端都有自己的目标数据库,默认情况是db[0],客户端可以通过SELECT命令切换数据库。例如,某个客户端使用SELECT 1
转载 2024-07-13 09:08:32
37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