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堆叠架构是一种旨在简化系统复杂性和提高可维护性的架构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堆叠架构逐渐显露出其在灵活性和扩展性方面的不足。因此,很多团队开始探索去堆叠架构的解决方案。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个主题,包括背景描述、技术原理、架构解析、源码分析、案例分析以及扩展讨论。
### 背景描述
去堆叠架构是一种从传统堆叠式架构向更为灵活和高效的架构转型的过程。随着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环境的不断演进,以下问
华为: 盒式交换机堆叠技术:iStack堆叠(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设备)(最多9台设备) 框式交换机堆叠技术:CSS集群堆叠加聚合技术好处: 1、简单 各层设备均使用堆叠技术,逻辑设备少,网络拓扑简单,二层天然无环,无需部署xSTP 破环协议。 2、高效 各层设备间使用Eth-Trunk链路聚合技术,负载分担算法灵活,链路利用率高。 3、可靠 堆叠技术间
转载
2023-11-09 05:35:45
362阅读
# 如何实现网络去堆叠架构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网络去堆叠架构(Network Disaggregation Architecture)是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旨在将网络功能和硬件进行解耦,以便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对于刚入门的开发者而言,掌握这一架构的实施步骤以及必要的代码实现至关重要。
## 流程概述
为了帮助你理解这一过程,下面是实现网络去堆叠架构的主要步骤。一些步骤可能会需要额外的
多CPU架构演进对称多处理器结构:(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or)服务器最开始的时候是单CPU,然后才进化到了双CPU甚至多CPU的SMP架构。所谓SMP架构指的是多路CPU无主次,共享内存、总线、操作系统等。此时每个CPU访问内存任何地址所耗费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也称为一致存储器访问结构大家共享同样的内存,所以扩展能力有限,因为CPU数量增加了,内存访问冲突也会增加
转载
2024-08-15 09:40:36
48阅读
一、堆叠技术
堆叠技术iStack:本质上是硬件技术(软硬件结合)可以吧多个设备回合成一个设备,原理把相同交换机的备板相连。
堆叠缺点: 1、会浪费一些转发性能
2、主要缺点,升级和割接会特别困难
角色:
堆叠中所有的单台交换机都成为成员交换机,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角色:
1、主交换机: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堆叠中只有一台主交换机
2、备交换机:是主交
转载
2023-10-16 19:20:27
2596阅读
1、生成树无法解决单一vlan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法:iStack堆叠堆叠优势:将多个设备合并成一个设备,不存在结构被干掉的情况;堆叠用于接入层比较多;省掉生成树堆叠缺点:1.浪费设备性能 2.升级,割接特别困难2、iStack基本概念 (1)角色 堆叠中所有的单台交换机都称为成员交换机,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种角色: 主交换机(Master):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堆叠中只有一台主交换机。 备交换机(S
转载
2024-02-28 13:41:54
660阅读
配置堆叠系统对接NLB服务器群集示例(通过物理链路环回方法)设备通过物理链路环回方法对接NLB服务器群集简介NLB是微软在Windows Server上开发的多服务器群集负载均衡特性。交换机与NLB服务器群集相连时,NLB服务器要求交换机能够将目的IP地址是NLB服务器群集IP地址的报文发给NLB服务器群集中的每台服务器。NLB服务器可以工作在单播模式、组播模式和IGMP多播模式。目前交换机仅支持
转载
2024-06-03 22:36:22
142阅读
堆叠(Stack)是在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机上进行扩展端口、简化管理的技术,是一种非标准化技术。堆叠只有在自己厂家的设备之间完成,属于私有内部实现,此设备必须具有堆叠功能才可实现,并且堆叠需要专用的堆叠模块和堆叠线缆,不同型号设备支持的堆叠设备数量不同,一般框式设备是2~4,盒式设备是2~10个。如今,堆叠已经成为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必选项,也有人将这种技术视为一种虚拟化技术,即实现了设备的“多虚一”,
转载
2023-11-27 19:27:57
117阅读
堆叠LSTM架构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时序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它拥有多个LSTM层,能够提取更丰富的特征信息。在这篇博文中,我将详细记录堆叠LSTM架构的背景、技术原理、架构解析、源码分析、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力求为读者呈现全面的理解。
### 背景描述
在现代机器学习领域,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被广泛应用于时序数据分析。随着数据规模的扩大,单层LSTM的性能逐渐无法满
一、PCB板外形的设计
1、一般PCB边缘距最外边至少2.5mm,若是2.0mm的话,则要考虑在主板上做扣位挖切!要详细计算这些地方需要进行主板挖切的尺寸,以求整机的空间利用率最优化。
2、在主板设计时要注意Boss孔的位置是否便于壳体结构的设计,螺钉打入的空间,孔周围的元器件禁布置区域。卡扣定位需要在主板设计中优先考虑卡扣以及卡扣支撑的合理位置,并设定元器件的禁布置区。
3、主板的厚度一般为0.
前言欢迎来到NOIP考前复习系列。。。。。。今天要讲的是Dijkstra。。。当然,如果有任何错误的话,欢迎留言指出哟。。。算法作用Dijkstra算法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问题,即求取从一个给定的起点出发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算法原理如图:我们首先定义一个数组dd,代表我们选定的起点到其他各个点的距离最小值。然后,将dd数组中除了起点以外的所有的元素都赋成INF(无限大)。然后开始扫描起点所连接的点
转载
2024-07-17 13:50:36
22阅读
文章目录一、堆叠注入原理二、堆叠注入触发条件三、题目 一、堆叠注入原理mysql数据库sql语句的默认结束符是以;结尾,在执行多条SQL语句时就要使用结束符隔开,那么在;结束一条sql语句后继续构造下一条语句,是否会一起执行? 因此这个想法也就造就了堆叠注入二、堆叠注入触发条件堆叠注入触发的条件很苛刻,因为堆叠注入原理就是通过结束符同时执行多条sql语句,这就需要服务器在访问数据端时使用的是可同
交换机堆叠:作用: 1、简化管理,只要管理主设备,从设备同步配置 2、网络扩展能力,提升性能,当二层传输,2台服务器不同交换机通讯,需要占用设备之间的级联口带宽,对于性能要求高的,级联口必然会成为瓶颈,而堆叠有专用接口。 3、线路冗余,配合链路聚合方案,提供线路的冗余1、明确可行性a、硬件兼容,是否支持电口堆叠、光口堆叠、堆叠专口堆叠,支持的千兆还是万兆,目前一般不支持千兆接口,可以咨询供应商 b
转载
2023-12-21 09:06:19
213阅读
从性价比和可维护性出发,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
组网。
网线由一定距离长的双绞线与RJ45头组成。双绞线由8根不同线缆对绞合在一起,成队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
什么是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是指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图。什么是网络拓扑架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联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网络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拓扑结构。星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
转载
2024-03-14 20:39:57
170阅读
一、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堆叠 堆叠:是指将多台交换机设备通过线缆连接后组合在一起,虚拟化成一台设备,是一种横向虚拟化技术。 可靠组网:1、VRRP+MSTP (传统) 2、堆叠+链路捆绑(推荐) 华三:IRF ; 华为:堆
转载
2023-09-10 10:28:53
1301阅读
最近在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menu-bar希望始终显示在最上面,而在之后的元素都显示在它之下,当时设置了 z-index 也没有效果,不知道什么原因,因此找了一下css有关层叠方面的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记录一下~屏幕是一个二维平面,然而HTML元素却是排列在三维坐标系中,x为水平位置,y为垂直位置,z为屏幕由内向外方向的位置,我们在看屏幕的时候是沿着z轴方向从外向内的;由此,元素在用
实验十三、交换机超级堆叠实验一、 实验目的1、了解超级堆叠的应用环境;2、 了解超级堆叠的实现方法。二、 应用环境超级堆叠是标准堆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使用千兆电口卡以及普通的双绞线实现堆叠,双绞线的长度可以达到 100 米,突破了“堆叠只能在一个机柜中实现”的教条,实现分布式堆叠。超级堆叠带宽较大,费用比经济堆叠高,满足高性能堆叠的需求。超级堆叠也提供了堆叠冗余,当有一条线路出现问题的时候,堆叠组
转载
2024-07-26 15:07:46
110阅读
在现代网络架构中,交换机堆叠架构成为实现高可用性和灵活性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多个交换机以堆叠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网络管理人员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具弹性和易于管理的网络环境。本文将透彻解析交换机堆叠架构,包括其背景、技术原理、架构解析、源码分析、性能优化以及案例分析。
## 背景描述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展,网络规模日益庞大,传统的单一交换机往往无法满足高可用性、冗余和易管理性的需求。交换机堆叠架构
# 双核心堆叠网络架构科普
双核心堆叠网络架构是一种用于构建高性能、可靠性强的企业网络的架构设计。在这种架构中,两个核心交换机通过堆叠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可用性的网络核心,同时还能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好的负载均衡能力。双核心堆叠网络架构在企业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满足多种网络需求,比如数据中心网络、企业办公网络等。
## 双核心堆叠网络架构的特点
1. **高可用性**:双核心设计
原创
2024-06-16 04:29:17
1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