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学习pytorch框架,掌握模型保存与加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记录pytorch模型保存与加载的主要工具,和各种使用场景。 主要工具torch.savetorch.save方法使用python中的pickle库,保存对象到硬盘文件,注意对象不仅限于模型,还可以保存tensor、字典等其它对象。其签名如下:torch.save(obj, f: Union[str, os.PathL
转载
2024-01-16 16:37:35
218阅读
# PyTorch与Pickle包的安装及使用
在进行深度学习时,尤其是在使用PyTorch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的过程中,你会经常遇到模型的保存与加载问题。为了高效地进行模型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通常会用到`pickle`包。此外,`pickle`与PyTorch的结合使用也十分广泛。本文将为你介绍如何安装PyTorch和`pickle`包,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保存和加载模型。
## 1. PyTo
本文目录1 保存模型torch.save()2 加载模型2.1 torch.load()2.2 torch.nn.Module.load_state_dict()参考文章 1 保存模型torch.save()torch.save()将序列化对象保存到磁盘。序列化就是把数据变成可存储或可传输的过程的,只有序列化后的数据才可以写入到磁盘或者通过网。此函数使用Python的 pickle进行序列化。使
转载
2023-11-27 19:17:53
142阅读
python numpy运算(2)上一节的内容是抽象的线性代数基础概念。 但是作为程序员,我们不是数学家。numpy最多的还是作为一维数据的容器,进行各种批量的线性运算。所以,这一节脚踏实地做一些具体的运算。本节阅读需20min,实操需20min。 文章目录python numpy运算(2)前言一、np位运算位与,位或按位取反左移和右移二、常见的数学函数1.三角函数2.舍入函数3.四则运算3.倒数
转载
2024-06-17 13:59:15
35阅读
序列化 Pickle的问题和所有其他编程语言特有的序列化问题一样,就是它只能用于Python,并且可能不同版本的Python彼此都不兼容,因此,只能用Pickle保存那些不重要的数据,不能成功地反序列化也没关系
转载
2017-02-28 09:18:00
130阅读
2评论
Python中可以使用 pickle 模块将对象转化为文件保存在磁盘上,在需要的时候再读取并还原。具体用法如下:pickle.dump(obj, file [, protocol]) 这是将对象持久化的方法,参数的含义分别为:obj: 要持久化保存的对象;file: 一个拥有 write() 方法的对象,并且这个 write()&
转载
2024-01-16 12:39:12
111阅读
pickle模块实现了一个基本但功能强大的Python对象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算法。通过pickle模块的序列化操作,可以将几乎所有的Python对象转换为二进制字节流的形式保存到文件中,永久存储,该过程称之为pickling;而通过pickle的反序列化操作,可以从文件中将二进制的形式转换成对象,创建上一次程序保存的对象,该过程称之为unpickling。基本接口:pickle.dump(obj,
转载
2023-05-29 15:46:27
235阅读
1.1 持久化模块pickle模块是Python专用的持久化模块,所谓的持久化就是让数据持久化保存,可以持久化包括自定义类在内的各种数据,比较适合Python本身复杂数据的存储。但是持久化后的字符串是只能用于Python环境,不能用作与其他语言进行数据交换。pickle的本意是腌渍的意思,就是将物品永久地保存成文件,用的时候读出来还能用。1.2 pickle模块的作用pickle模块的作用是把Py
转载
2023-06-26 15:19:30
392阅读
作用pickle模块几乎可以把所有Python的对象都转化为二进制的形式存放,这个过程称为pickling,从二进制形式转换为对象的过程称为unpickling.pickle.dump9data,file):将data写入file>>> import pickle
>>> my_list = [123,3.14,'小甲鱼',['another list']]
&
转载
2023-11-24 14:53:37
76阅读
python3 pickle持久化的储存数据。python程序运行中得到了一些字符串,列表,字典等数据,想要长久的保存下来,方便以后使用,而不是简单的放入内存中关机断电就丢失数据。python模块大全中pickle模块就排上用场了, 他可以将对象转换为一种可以传输或存储的格式。pickle对象串行化pickle模块将任意一个python对象转换成一系统字节的这个操作过程叫做串行化对象;pickle
转载
2023-12-14 11:42:44
107阅读
软硬件环境windows 10 64bitsanaconda with python 3.7pickle简介pickle模块实现了对一个Python对象结构的二进制序列化和反序列化。pickling是将Python对象及其所拥有的层次结构转化为一个字节流的过程,而unpickling是相反的操作,会将字节流转化回一个对象层次结构。Python中几乎所有的数据类型(列表,字典,集合,类等)都可以用p
转载
2023-10-09 00:32:11
108阅读
1 概念pickle是python语言的标准模块,安装python后以包含pickle库,不需要再单独安装。pickle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持久化功能,可以将对象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pickle模块用于实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pickle模块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序列化后保存到文件中(保存文件的后缀为”.pkl”),不能直接打开进行预览。pickle模块的接口主要有两类,即序列化和反序列化。2 常用函数
转载
2023-06-19 14:09:12
150阅读
文章目录1.学前一问:为什么需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一操作呢?2.pickle库基本介绍3.序列化操作3.1序列化方法pickle.dump()3.2序列化方法pickle.dumps()3.3序列化方法Pickler(file, protocol).dump(obj)4.反序列化操作4.1反序列化方法pickle.load()4.2 反序列化方法pickle.loads()4.3 反序列化方法U
转载
2024-08-15 19:09:05
77阅读
在“通过简单示例来理解什么是机器学习”这篇文章里提到了pickle库的使用,本文来做进一步的阐述。 那么为什么需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一操作呢? 1.便于存储。序列化过程将文本信息转变为二进制数据流。这样就信息就容易存储在硬盘之中,当需要读取文件的时候,从硬盘中读取数据,然后再将其反序列化便可以得到原始的数据。在Python程序运行中得到了一些字符串、列表、字典等数据,想要长久的保存下来
转载
2024-01-11 22:01:07
46阅读
pickle是python独有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第三方库,根据官方文档[1],在pickle之外,python同时还有marshal[2]可以支持更复杂的功能。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推荐先使用pickle来完成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任务pickle支持六种序列化协议,目前python3.8以后在用的是第5版本。序列化是一种比持久性更原始的概念。 尽管pickle可以读写文件对象,但是它不能处理持久对象的
转载
2023-06-26 10:51:30
103阅读
英文也是泡菜的意思。 学完了,还是感觉这个模块是蛮不错的,对多数据保存到文件中,然后在使用的时候,再读取出来,让程序闲的更加优雅,简洁。 一:介绍 1.为什么使用 在开篇已经介绍了,但是我这里粘贴一下别人对pickle的看法。 pickle是python语言的一个标准模块,安装python后已包含p
转载
2018-09-01 16:04:00
115阅读
2评论
一、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区别configparser模块:保存字典内容到文件,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写入文件保存。shelve模块:将对象写入到文件,保存没有格式,较为轻便。json模块:将对象从内存中完成序列化存储,但是不能对函数和类进行序列化,写入的格式是明文。pickle模块:将对象从内存中完成序列化存储,可以能对函数进行序列化,写入的格式是二进制格式。xml模块:不同语言或程序之间数据交换(较少用)
转载
2024-08-13 12:10:49
15阅读
pickel模块 import pickle #pickle可以将任何数据类型序列化,json只能列表字典字符串数字等简单的数据类型,复杂的不可以 #但是pickle只能在python中使用,json可以支持多个语言 pickle模块用于将内存中的python对象序列化成字节流,并可以写入任何类似文件对象中;它也可以根据序列化的字节流进行反序列化,将字节流还原为内存中的对象。 
转载
2023-06-24 19:19:23
561阅读
Pyhton3中的pickle模块用于对Python对象结构的二进制进行序列化(或pickling)和反序列化(或unpickling)。"pickling"是将Python对象及其所拥有的层次结构转化为一个字节流(byte stream)的过程,而"unpickling"是相反的操作,会将(来自一个binary file或者bytes-like obje
转载
2023-08-21 16:24:00
92阅读
http://www.cppblog.com/jinq0123/archive/2009/07/03/89167.html
原创
2009-11-25 11:24:11
43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