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 与 Python 线程的纠葛GIL 是什么东西?它对我们的 python 程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运行下面这段 python 程序,CPU 占用率是多少? # 请勿在工作中模仿,危险:) def dead_loop(): while True: pass dead_loop() 答案是什么呢,占用 100% CPU?那是单核!还得是没有超线程的古董
转载 2024-07-06 13:38:01
32阅读
# 多核Python程序的实现指南 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网络开发等领域。不过,Python标准解释器(CPython)在执行多线程程序时,受到全局解释器锁(GIL)的影响,这就使得它在多核处理器上执行的效率受到限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多个核心来提升程序性能,开发者可以使用几种技术,如`multiprocessing`模块、`concurrent.futur
原创 9月前
32阅读
## 实现PythonCPU的方法 ### 1. 简介 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它的运行速度相对较慢。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让Python程序尽可能地占用CPU资源,以达到CPU的目的。本文将介绍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 2. 实现流程 下面是实现PythonCPU的流程,我们可以使用表格来展示各个步骤。 步骤 | 操作 --- | --- 1 | 导入所需的
原创 2023-07-25 19:57:15
2064阅读
新建线程组线程组参数详解:Number of Thread:虚拟用户数。一个虚拟用户占用一个进程或线程。设置多少虚拟用户数在这里也就是设置多少个线程数。Ramp-Up Period(in seconds)准备时长:设置的虚拟用户数需要多长时间全部启动。如果线程数为10,准备时长为2,那么需要2秒钟启动10个线程,也就是每秒钟启动5个线程。Loop Count:每个线程发送请求的次数。如果线程数为1
序言:在上一集里,我们介绍了钻具组合和喷嘴的安装及造成的压力降,也拿出了一些技术员的经验。如果同一口井,一个深度,同样的泵在钻头(14*15*16)+螺杆+一根钻铤+上部钻具组合的情况下,开泵循环有16Mpa的压力,而后钻头卸去喷嘴,甩掉螺杆和钻铤就接上部钻具在同一个井深,同一个泵,同种泥浆性能下开泵循环却只有13Mpa,请问那3个Mpa从哪来的?那么螺杆造成了压降会使钻头的压降忽略不计吗?请同学
一、进程IO操作(例如从端口、硬盘等读数据)不占用CPU,计算操作占用CPU,在线程中来回切换要占用资源,所以python中的多线程不适合计算操作密集型的任务,适合IO操作密集型的任务,对于计算密集型的任务,可以用多进程来解决(对于多核的CPU,对于一个进程下的线程,即使有多个核,同一时间也只有一个核对一个线程进行操作,但多个核可以同时对多个进程进行操作,可以每个核对一个进程下的线程进行操作)im
转载 2024-03-05 12:53:31
80阅读
1,Redis 丰富的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字符串(String)Redis字符串能包含任意类型的数据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值最多能存储512M字节的内容利用INCR命令簇(INCR, DECR, INCRBY)来把字符串当作原子计数器使用使用APPEND命令在字符串后添加内容列表(List)Redis列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你可以添加一个元素到列表的头部(左边:LP
tensorflow由于谷歌的原因,不同的版本有时候改动比较大,所以决定好自己想使用的版本后就不要轻易更改,免得后续移植程序的时候出现很多错误。本文以及后续文章关于tensorflow的学习和开发选在windows 10 平台上,使用python。不管是python还是tensorflow,网上都有很多安装方式,但是最简单快捷的应该是使用Anaconda。使用Anaconda管理环境最清晰和高效。
python运行过于缓慢 我们都知道Python比静态类型的编程语言(如C,C ++,Java和某些动态语言,如JavaScript和PHP)要慢得多。 让我们看一下为什么Python与这些语言相比要慢得多的原因, 以及如何提高其执行速度。 为什么Python变慢? Python'CPython '的默认实现使用GIL(全局解释器锁定)同时执行一个线程,即使在多核处理器上运行也是如此,
一.背景  爬虫的本质就是一个socket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过程,如果我们有多个url待爬取,采用串行的方式执行,只能等待爬取一个结束后才能继续下一个,效率会非常低。  需要强调的是:串行并不意味着低效,如果串行的都是纯计算的任务,那么cpu的利用率仍然会很高,之所以爬虫程序的串行低效,是因为爬虫程序是明显的IO密集型程序。 二.同步,异步,回调机制在编写爬虫是,性能的消耗主要在IO请
# Python 脚本 CPU 的探讨 随着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发展,Python 已成为众多开发者的首选编程语言。在处理大量数据或执行复杂运算时,往往希望能充分利用 CPU 的性能。这篇文章将探讨如何用 Python 脚本 CPU 的方法,并通过代码示例进行说明。 ## 什么是 CPU 占用? 在计算机中,CPU 的使用率是一个表明 CPU 利用程度的指标。当一个程序的 CPU
原创 10月前
242阅读
# 如何用 Python 脚本让 CPU 作为一名新入行业的开发者,你或许会对如何利用 Python 写出可以充分利用 CPU 资源的代码感到困惑。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并且给出实际的代码示例。通过这个过程,你将学习到如何通过并行计算和多线程有效地运行 Python 脚本来占用 CPU 资源。 ## 流程概述 下面是实现“Python 脚本 CPU”的整体流程:
原创 10月前
71阅读
1.负载测试,英文是Load testing。 负载测试是模拟实际软件系统所承受的负载条件的系统负荷,通过不断加载(如逐渐增加模拟用户的数量)或其它加载方式来观察不同负载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数据吞吐量、系统占用的资源(如CPU、内存)等,以检验系统的行为和特性,以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内存泄漏、不能实时同步等问题。负载测试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方法或一种技术。 负载测试
一、虚拟用户迭代一次的时间对整个压力场景的影响。1、虚拟用户迭代一次的时间大于等于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  此种情况,在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中,所有虚拟用户根据压力场景设置的策略全部依次运行。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过后,进入虚拟用户运行的稳定期,因为此时第一个运行的虚拟用户尚未退出迭代。当第一个运行的虚拟用户退出迭代时,即进入运动期。在运动期中,会不断的有虚拟用户上线和下线,此起彼伏,但当前运行的总虚拟用
# Python CPU 的原因及优化方法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Python 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然而,由于其解释型的特性以及某些设计决策,Python 程序在处理计算密集型任务时,可能导致 CPU 使用率达到 100%。本文将探讨 CPU 的原因、实例代码、对应的甘特图和状态图,以及如何优化代码以提高性能。 ## 什么是 CPU ? CPU 是指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元(
原创 8月前
88阅读
时间片即CPU分配给各个程序的时间,每个线程被分配一个时间段,称作它的时间片,即该进程允许运行的时间,使各个程序从表面上看是同时进行的。如果在时间片结束时进程还在运行,则CPU将被剥夺并分配给另一个进程。如果进程在时间片结束前阻塞或结束,则CPU当即进行切换。而不会造成CPU资源浪费。在宏观上:我们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应用程序,每个程序并行不悖,同时运行。但在微观上:由于只有一个CPU,一次只能处理
# 使用Python代码充分利用多核CPU 在现代计算中,多核处理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这些处理器能够在多个内核上并行处理任务,从而大幅提高计算效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Python充分利用多核CPU,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为什么要利用多核CPU? 多核CPU的出现使得并行计算变得容易。当我们有计算密集型任务,尤其是需要长时间运行的任务时,使用多核处理器能够显著提高性能。例
原创 2024-08-09 12:08:12
150阅读
1. 小声BIBI    曾几何时,年少无知的我将CPU使用率和负载混为一谈,简单的认为负载高了就是CPU使用率高,直到碰到了一次现网事故时发现CPU的load很高,但是CPU使用率却很低,苦于基础能力薄弱,只能求助大神才将事故解决,痛定思痛,下面就开始学习一些CPU性能相关的基础知识。本博文主要讲CPU的平均负载和简单的问题排查。2. 前期准备能联通互联网的Linux环境,我
## Python中的dlib库在CPU上未充分利用的问题 在使用Python编写图像处理应用程序时,我们经常会使用dlib库来进行人脸检测、特征提取等操作。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使用dlib库时,CPU的利用率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即便是在进行大规模人脸处理时也无法充分利用CPU资源。那么,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 问题分析 dlib库是一个非常强大的
原创 2024-03-27 04:08:12
130阅读
# 使用Python让CPU100%的方法指导 在信息技术的世界里,CPU的利用率是性能调优和系统监控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你希望通过Python代码来使CPU的使用率达到100%,本文将提供一个详细的流程、代码示例以及解释。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整体步骤。 ## 流程步骤表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8月前
24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