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 极化码的编码 极化码的编码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生成矩阵的构造:
生成矩阵GN:
Arikan论文 特指论文《Channel polarization: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apacity-achieving codes for symmetric binary-input memoryless channels》):
转载
2023-10-26 12:14:59
77阅读
极化码的matlab仿真3.1节——初识SC译码
一个好码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可靠、高效。高效的码要求码的编译方案都具有较低的复杂度。极化码出现后,Arikan本人提出使用SC译码方案来进行译码操作。SC全称successive cancellation decoder,即连续消除译码。SC译码采用蝶形算法,通过递归的方式进行串行解码,其优点在于算法复杂度
转载
2024-03-11 19:42:36
165阅读
# Python中的极化码译码科普
极化码(Polar Codes)是一种新兴的编码技术,具有良好的信道容量逼近性能。它们在5G及未来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极化码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使用Python实现它们的译码过程。
## 什么是极化码?
极化码是由土耳其学者E. Arıkan于2009年提出的一种编码方案,其通过将信道进行极化,来提高编码的可靠性。这种编码的主要思想是将若干个
极化码的matlab仿真,第二节,极化码编码
第二篇我们来介绍一下极化码的编码。首先为了方便进行编码,我们需要进行数组的定义signal = randi([0,1],1,ST); %信息位比特,随机二进制数
frozen = zeros(1,FT); %固定位比特,规定全为0
encode = zeros(1,N *
转载
2023-09-20 13:51:20
677阅读
点赞
基本概念信噪比信噪比,英文名称叫做SNR(SIGNAL-NOISE RATIO ),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信噪比的计算可以为有用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 :它的单位一般使用分贝,其值为十倍对数信号与噪声功率比:其中,为信号功率,为噪声功率。转移概率一个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可表示为,是输入符号集合,是输出符号集合,转移概率为。由于信道是二进制输入,集合;和是
转载
2024-07-03 22:43:19
206阅读
本菜本学期巧合接触了极化码,奈何非通信出身着实看不懂满屏数学推导的文献,在网上查了很多,但很少有针对非专业的普及性资料,在水完任务后决定写下文档,希望方便于其他小菜入门。由于本文主旨在于引路且俺也是个菜鸡,故没有任何复杂公式,想要深入了解还需查阅该领域的其他文献。摘要极化码是由2008年土耳其毕尔肯大学教授ErdalArikan首次提出的,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
华为近日宣布继今年4月份率先完成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第一阶段的5G空口关键技术验证和测试后,在5G信道编码领域的极化码(Polar Code)技术上再次取得最新突破。静止和移动场景、短包和长包场景的外场测试增益稳定性能优异,与高频毫米波频段上的组合测试实现了高达27Gbps的业务速率。测试表明,利用极化码(Polar Code)这种编码技术可以同时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高速
转载
2023-10-21 07:05:16
116阅读
# 如何实现极化码(Polar Code)——入门指南
极化码是一种高效的错误校正编码方案,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对于刚入行的小白来说,理解和实现极化码的整个流程是尤为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讲解如何实现极化码,包括相关的代码示例和详细注释。
## 实现流程
### 整体流程
以下是实现极化码的整体流程:
| 步骤 | 步骤名称 | 说明
原创
2024-10-10 07:13:32
101阅读
1. SC译码算法原理与核心流程 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 SC)译码是极化码的基本解码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递归消除已译码比特的影响,逐比特推断信息。主要步骤如下: 初始化:根据接收信号计算初始似然比(LLR)。 递归译码:从最可靠子信道开始,逐层计算左右子节点的 ...
# 极化码(Polar Code)概述与Python实现
极化码(Polar Code)是一种用于信道编码的新型编码方案,首先由Erdal Arikan在2008年提出。极化码能在接近香农极限的情况下实现可靠通信,尤其适合于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如5G无线通信和量子通信。本文将探讨极化码的基本原理,并通过Python实现一个简单的极化编码示例。
## 基本原理
极化码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极化”信
原创
2024-10-16 07:06:52
417阅读
# 如何在Python中实现极化码编码
极化码是一种新兴的前向纠错编码方法,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极化过程,能够在信道获取几乎完美的传输效率。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小白,了解极化码的编码实现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本文将带你从头开始实现极化码编码,并提供相关的代码实例及解释。
## 实现流程
在实现极化码编码的过程中,我们会遵循以下步骤:
| 步骤 | 描述
一个暑假过去了,身心懈怠,知识荒疏,为了方便接下类的研究工作。这里对已经掌握的极化码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小结。Chapter1 极化码简介: 极化码建立在信道极化这一现象之上。 信道极化现象来自于信道合并与信道分裂这两种信道操作。信道合并: 将N个独立信道W通过变换使之变为一个具有“集体意义”的信道WN,这里“集体意义”的产生来源于变换,而变换遵循固定的规则。 首先,变换是一个递归过程。对于N
转载
2024-03-03 23:00:29
313阅读
Polar码快速入门本科生在学习极化码时,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网上极化码的资料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较难的论文。这篇文章是用来帮你快速入门极化码。Polar码背景2015 年,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Radio Communications Sector,ITU-R)明确了未来 5G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分别为:增强型移动宽带(
转载
2024-04-30 18:14:28
137阅读
什么是polar code极化码 为了实现可靠的信号传输,编码学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提出多种纠错码技术如里所码(RS码)、卷积码,Turbo码等,并在各种通信系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以往所有实用的编码方法都未能到香农于1948年所给出的信道传输的容量极限(也称为香农界)。2008年在国际信息论ISIT会议上,Arikan首次提出了信道极化的概念,基于该理论,他给出了人类已知的第一种能够被严格
转载
2023-12-16 16:03:37
143阅读
为了实现可靠的信号传输,编码学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提出多种纠错码技术如里所码(RS码)、卷积码,Turbo码等,并在各种通信系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以往所有实用的编码方法都未能到香农于1948年所给出的信道传输的容量极限(也称为香农界)。2008年在国际信息论ISIT会议上,Arikan首次提出了信道极化的概念,基于该理论,他给出了人类已知的第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并命
转载
2023-11-20 22:17:04
564阅读
1.算法描述 从上面的结构可知,整个卷积编码的结构可由CRC校验,卷积编码,打孔组成,其中打孔的作用就是讲卷积编码后的码率变为所需要的码率进行发送。 这里,我们采用如下的数据帧方式进行: 首先,每次发送的数据长度为:221,进行CRC校验之后为253,然后通过卷积编码之后的长度为512,注意,这里对于213卷积编码,需要将编码前的数据自动加3个0进行补偿。
转载
2024-01-06 22:34:45
248阅读
Part 1.Polar SC简介 极化码(Polar Code)是一种前向错误更正的编码方式,作为目前唯一能被严格证明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方案,它被中国华为的5G方案主推,并在2016年的国际无线电标准化机构3GPP第87次会议与美国LDPC、法国Turbo 2.0方案的竞争中胜出。极化码有多种译码方式,本文讲的正是极化码家族中译码方式最简单的一
又一个实验,供以后参考实验原理 一般的通信信道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噪声或者干扰,因此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也就必然会造成信息的损失,或者说,信源符号在有噪信道中的传输过程中会产生失真。为了降低这种信息损失,就需要我们在信源符号输入到信道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是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传输过程中错误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是附加冗余信息,增加信源的剩余度,这样在接收端就可以利用相关性进行检错或者纠错。根据有噪信道编码定理,附加冗余位可以降低信息传输率,使错误概率减小,当信息传输率小于信道容量时,理论上就可以使译码错误概率任意小,从而
转载
2013-06-04 18:15:00
325阅读
2评论
本篇主要关注物理含义1.极化电波的电场方向叫电波的极化。(i.e.依据电场E的方向来定义电磁波的极化)。电场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是一直线,这种波称作线极化波。线极化波又分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电波的电场垂直于入射面的是垂直极化波,平行于入射面的是水平极化波。如下图所示。对后向散射的一般情况,后向散射场Er的分量和入射场Ei的分量线性相关,通常用(Er垂直,Er水平)'=(exp(ikd)/|d
转载
2024-07-22 14:18:00
15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