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模块的自动代码生成(Python实现)(1)介绍概述2016.07.23当前新能源汽车形势大好,商用车更是不得了,很多N年没出货的主机厂都复活了,恨不得明年的市场都圈过来。作为ECU供应商,面对各种恨不得刚签完合同就拿到货的要求,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项目,服务好这么多衣食父母,就成了一个主要问题。一个软件开发团队,特别是没钱的团队,代码全靠手写。想想当前人家牛X的公司,各种高大上的
UDP协议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连接,因此减少了开销和发送数据之间的时延。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连接状态表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层。也就是说UDP的报文长度是由应用进程来决定的,若报文太长,UDP把它交给IP层后,IP层在传送时可能要进行分片,这会降低IP层的效率;反之,若报
转载 5月前
65阅读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如何利用socket发送GET,POST请求。我借用燕十八老师封装好的一个Http类给进行说明。在日常编程中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大部分时间是利用浏览器向服务器提出GET,POST请求,那么可否利用其它方式提出GET,POST请求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了解过HTTP协议的人知道,浏览器提交请求的实质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信息,这个请求信息有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非必须)构成。服务器
arp协议报文格式及数据长度  arp数据报文格式如下:遥控飞机   积木 动漫玩具以下转自网络结构e t h e r _ h e a d e r定义了以太网帧首部;结构a r p h d r定义了其后的5个字段,其信息用于在任何类型的介质上传送A R P请求和回答; e t h e r _ a r p结构除了包含a r p
转载 7月前
69阅读
untag就是普通的ethernet报文,普通PC机的网卡是可以识别这样的报文进行通讯;tag报文结构的变化是在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之后,加上了4bytes的vlan信息,也就是vlan tag头;一般来说这样的报文普通PC机的网卡是不能识别的。 以太网端口有三种链路类型:Access,Hybrid和Trunk。 Access类型的端口智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Tr
转载 2024-04-22 19:06:39
92阅读
问题描述: 用sniffer/Ethereal(WireShark)/EtherPeek等软件,在接入层设备的以太网口镜像抓包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然而很多维护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发现,自己的台式机或笔记本抓到的数据报看不到VLAN标记。难以区分数据流是从哪个vlan过来的。给问题分析造成不便。问题分析:VLAN tag是在802.1Q中定义的标签,支持VLAN的设备(例如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在
背景               作为网络工程师,对于报文二三层转发过程应该比较熟悉,那么对于常见的bridge接口转发、vlan报文转发在Linux内核中是如何实现的,却不是很清楚,希望就此问题能和大家一起了解学习,这里从概念、配置、报文处理几个方面先对Bridge进行了解学习
ARP(地址解析协议)作用:将目的IP解析为目的MAC,用于二层帧结构的目标MAC封装,数据必须封装为帧才能够被网卡发送出去,帧中必须包含MAC。报文格式: ARP报文不能穿越路由器,不能被转发到其他广播域。主要参数:Hardware Type表示硬件地址类型,一般为以太网(值为1);Protocol Type表示三层协议地址类型,一般为IP;Hardware Length和Pro
IEEE 802.1Q封装的VLAN数据帧格式VLAN数据帧格式要使交换机能够分辨不同VLAN报文,需要在报文中添加标识VLAN信息的字段。IEEE 802.1Q协议规定,在以太网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字段之后、协议类型字段之前加入4个字节的VLAN标签(又称VLAN Tag,简称Tag),用于标识数据帧所属的VLANVLAN标签在VLAN数据帧中的位置如图1-1所示。图1-1
转载 2024-04-29 11:08:01
3290阅读
tcpdump过滤表达式tcpdump利用它作为过滤报文的条件,如果一个报文满足表达式的条件,则这个报文将会被捕获。如果没有给出任何条件,则网络上所有的信息包将会被截获。以下演示用windump演示。windump需要下载安装。tcpdump和windump在过滤表达式的语法上有可能不同,没有进行实际的验证。 tcpdump过滤表达式的语法 Protocol(协议)可能的值:
转载 2024-10-18 10:51:48
183阅读
估计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导致我还是以思科交换机的方式理解Linux上的vlan(虽然我之前玩的是锐捷的设备)我的测试环境是两台电脑GE60 (Kali) 使用KVM虚拟两台虚拟机(archlinux)GE62 (archlinux)使用KVM虚拟两台虚拟机(archlinux)网络管理软件都用的NetworkManager和iptables一台5口非网管二层交换机(貌似还不支持自动翻转,害得我又重新做
转载 2024-04-26 13:59:01
110阅读
ARP协议 一、广播 1.1 MAC广播地址 FF-FF-FF-FF-FF-FF 1.2 IP广播地址 本网段得广播IP地址:192.168.1.255/255.255.255.0 全局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1.3 广播域 可以听到同一个广播得pc集合,称为一个广播域 路由器是天然的控制广播的设备! 二、ARP概述 ARP协议属于网络层(3层) ARP的作用:已知
TCPdump抓包命令 tcpdump是一个用于截取网络分组,并输出分组内容的工具。tcpdump凭借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截取策略,使其成为类UNIX系统下用于网络分析和问题排查的首选工具。 tcpdump提供了源代码,公开了接口,因此具备很强的可扩展性,对于网络维护和***者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tcpdump存在于基本的Linux系统中,由于它需要将网络界面设置为混杂模式,普通
转载 2024-07-09 11:29:16
301阅读
在linux图形界面下,输入wiresharp,打开wiresharp界面,打开eth0网卡,监听网络。以太网的帧结构为那么很容易看出其中6c e8 73 4d a5 8c 位目的MAC地址 ,54 04 a6 20 059b为源MAC地址  0800为类型 ,IP数据报。以后的数据为IP数据报,接下来分析IP数据报格式。IP数据包的头信息格式:  +-------------
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获取网卡信息了,现在让我们开始进行真正的开发工作,即打开一个网卡并抓取数据包。本文中,我们将写一个程序来打印出流经网卡的每个包的相关信息。打开抓包设备的函数是pcap_open(),该函数的参数中,snaplen,flags和to_ms这三个值得解释一下:snaplen该参数设定了包需要抓取的部分。在一些操作系统上(如xBSD和Win32),包驱动程序可以配置成只抓取包的初始部分:
目录二、以太网链路聚合1、以太网链路聚合定义将多条物理链路,逻辑上捆绑成一条链路2.链路聚合基本术语 3.手工模式  手工模式下:所有链路都是活动链路,都参与数据转发,平均分担流量。4.LACP模式 1)LACPDU报文格式2)系统优先级、接口优先级 3)最大活动接口数 4)活动链路选举1.先通过LACPDU中的系统优先级比较出主动端2.
转载 2024-07-26 14:23:12
546阅读
一 tcpdump抓包命令关于tcpdump的抓包命令,非常的多,这里我只记录我平时开发时比较常用的抓包命令,当然后面可能不断的在本篇补上对应的内容。1 tcpdump的命令格式tcpdump [ -adeflnNOpqStvx ] [ -c 数量 ] [ -F 文件名 ][ -i 网络接口 ] [ -r 文件名] [ -s snaplen ] [ -T 类型 ] [ -w 文件名 ] [表达式
转载 2024-03-18 15:23:11
1125阅读
Lab-ICMP 一、实验操作Step1:命令行输入 ping www.baidu.com 进行测试。 Step2:命令行输入 tracert www.baidu.com Step3:打开wireshark,使用icmp过滤,同时开启Resolve network names。 然后再次在命令行内进行step1和step2的操作。得到结果图下图所示。二、查看各字段描述如下回答下列
ARP简介IP地址只是一个逻辑地址,要想在链路层上传播数据,需要知道MAC物理地址。而IP数据包中只有IP地址,所以就需要一个协议来通过IP地址来获取对应的MAC地址,这个协议就是ARP协议。ARP原理ARP报文解析1、 ARP是工作在链路层的,ARP请求发送一个帧。帧分为两部分:帧头部、ARP请求数据。 上图是帧的结构:1、 帧的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表示这是一个广播帧
CAN通讯-使用Python收发CAN数据配置环境1.环境配置1.1安装CAN通讯需要的包1.2 安装kvaser_drivers以及Kvaser CanKing2.使用Python收发数据2.1接发数据代码如下:2.1.1接收数据代码2.1.2发送数据代码2.2验证发送数据2.2.1使用Kvaser Can King接收数据2.2.2使用Python发送数据2.3验证接收数据2.3.1使用Kv
转载 2023-09-14 16:53:32
913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