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CV的双目测距系统实现The BinocularMeasure System Based on OpenCVAbstract:This passage mainly describes how to measure distanceby two camera,which bases on OpenCV library.Key words: OpenCV; Measure Distanc
一、双目相机拍照后使用Matlab进行双目标定二、标定后生成深度图,之后在进行测距(这里主要是对双目参数的解读)1、导入相关库和相机的标定参数首先导入需要的相关库以及双目相机标定的各项参数:# -*- coding: utf-8 -*-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stereoconfig_040_2 #导入相机标定的参数 import pcl imp
导读本文介绍了使用OpenCV实现摄像头测距的实用案例,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摄像头测距就是计算照片中的目标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triangle similarity)方法实现,或者使用更复杂但更准确的相机模型的内参来实现这个功能。使用相似三角形计算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假设物体的宽度为 W,将其放到离相机距离为 D 的位置,然后对物体进行拍照。在照片上量出物体的像素宽度 P,
实验步骤:1.相机标定(在Matlab中完成);2.立体校正;3.立体匹配;采用SGBM立体匹配算法进行视差计算4.深度图计算;得到视差图后,就可以计算目标点的深度值,也就是目标点离相机的实际距离先贴几张实验图立体校正深度图下面直接贴代码:#!/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 author: jianbin time:2022/10/5
转载 2023-07-01 14:52:48
823阅读
1点赞
1评论
三维情况下的小孔成像模型小孔成像二维平面模型 典型的小孔成像模型,与单目相机的成像原理类似。       中间通过红蓝的垂线是相机的主光轴,d是被测物体至镜头的距离,f为相机镜头的焦距,w为被测物体的实际宽度(高度),w'为物体在成像平面(感光元件)上的宽度(高度)。        根据相似三角形公
一、开发环境   树莓派的操作系统为官网推荐的操作系统Raspbain,摄像头用的是手动调焦的USB网络摄像头,三十万像素。视觉图像处理采用OpenCV-3.4.1,至于如何在树莓派上装OpenCV,请自行百度   PS:为了给树莓派装上OpenCV的开发环境是个艰难历程,前后花了两天时间,经历了各种坑,树莓派前后共不停的编译了9个小时才成功装上了OpenC
CV      最近在做双目测距,觉得有必要记录点东西,所以我的第一篇博客就这么诞生啦~属于立体视觉这一块,我觉得应该有很多人踩过这个坑了,但网上的资料依旧是云里雾里的,要么是理论讲一大堆,最后发现还不知道怎么做,要么就是直接代码一贴,让你懵逼。 所以今天我想做的,是尽量给大家一个明确的阐述,并且能够上手做出来。一、 标定&
转载 2023-07-07 23:19:46
478阅读
通过使用 PythonOpenCV 实现的单目测距,能够让我们在计算机视觉中测量对象的距离。这一过程涉及到环境准备、框架搭建、依赖管理、服务验证以及扩展部署等多个环节。 ## 环境预检 对于单目测距,我们需要确保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兼容性。如下所示的思维导图展示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预检工作: ```mermaid mindmap root((环境预检)) Hardware
原创 7月前
81阅读
目标在这个章节,我们将理解FAST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在openCV中使用FAST算法的函数.原理我们看到了几个特性检测器,其中很多都非常好. 但是从实时应用的角度来看,它们还不够快. 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要在计算资源有限的移动机器人上应用SLAM技术 (即使定位和地图构建技术) 将出现问题。一个解决方案就是采用FAST算法,由Edward Rosten和Tom Drummond在他们2006年的论文
# Python OpenCV 双目测距的应用与实现 在计算机视觉中,双目测距是一种利用两个相机确定物体距离的方法。与单目相机相比,双目相机可以通过视差来计算目标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距离测量。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PythonOpenCV 实现双目测距,并通过代码示例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一过程。 ## 双目测距的基本原理 双目测距的基本原理来源于人类的视觉系统。我们拥有两
原创 11月前
260阅读
在这篇博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OpenCVPython 中实现单目测距的技术,并结合备份策略、恢复流程、灾难场景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探讨。希望这不仅能帮助大家理解单目测距的实现,还能为大家提供完整的系统运维思路。 ### OpenCV 单目测距 Python 概述 单目测距是指通过一台相机测量物体距离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使用 OpenCV 来处理图像并进行测量。我将通过以下几个
原创 6月前
30阅读
# 单目测距:使用OpenCVPython进行深度估计 在计算机视觉中,深度估计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其中单目测距是从单个图像中估计物体到摄像机的距离。由于单目相机只提供二维信息,因此面临着挑战,但通过一些技术和算法,我们仍然可以获得有用的深度信息。本文将通过使用OpenCV库和Python语言,介绍如何实现单目测距。 ## 理论基础 单目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在图像中的大小及其真实世界中的
原创 9月前
117阅读
单目相机标定的目标是获取相机的内参和外参,内参(1/dx,1/dy,Cx,Cy,f)表征了相机的内部结构参数,外参是相机的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内参中dx和dy是相机单个感光单元芯片的长度和宽度,是一个物理尺寸,有时候会有dx=dy,这时候感光单元是一个正方形。Cx和Cy分别代表相机感光芯片的中心点在x和y方向上可能存在的偏移,因为芯片在安装到相机模组上的时候,由于制造精度和组装工艺的影响,很难
转载 2023-11-13 13:49:09
447阅读
关键词:相机位姿估计,单目尺寸测量,环境探知用途:基于相机的环境测量,SLAM,单目尺寸测量文章类型:原理说明、Demo展示@Author:VShawn@Date:2016-11-28@Lab: CvLab202@CSU目录《相机位姿估计0:基本原理之如何解PNP问题》《相机位姿估计1:根据四个特征点估计相机姿态》《相机位姿估计1_1:OpenCV:solvePnP二次封装与性能测试》《相机位姿估
# 在 Android 中使用 OpenCV 实现测距功能 在现代科技中,图像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实践场景,而 OpenCV 是一个强大的开源计算机视觉库,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探讨如何在 Android 应用中使用 OpenCV 实现测距功能。下面是整个流程的概述。 ## 流程概述 以下是实现 Android OpenCV 测距的主要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10月前
87阅读
文章目录单目测距在kitti数据集中的测试结果C++工程原理代码注释其他视觉测距算法-基于相似三角形的单目测距算法原理代码参考资料 单目测距在kitti数据集中的测试结果C++工程原理使用yolo进行2D图像目标检测+目标大小姿态估计网络+目标3D中心点解算模块实现单目测距。其中2D目标检测和大小姿态估计Apollo使用caffe框架进行构建深度学习模型,这部分的代码Apollo未开源,不在本文
原标题:用 PythonOpenCV 来测量相机到目标的距离几天前,一个叫 Cameron 的 PyImageSearch 读者发来邮件询问摄像头测距的方法。他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但是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我很能体会 Cameron 的感受。几年前我做过一个分析棒球离手飞向本垒的运动的小项目。我通过使用运动分析和基于轨迹的跟踪方法来确定或者估计小球在视频帧中的位置。并且因为棒球的大小是已知的,所以
转载 2024-03-04 13:48:29
0阅读
图像的距离变换实现了像素与图像区域的距离变换,使得最后生成的图像在该自己元素位置处的像素为0,临近的背景的像素具有较小的值,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它的的数值也就越大。对于距离图像来说,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为该像素与距离其最近的背景像素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给每个像素赋值为离它最近的背景像素点与其距离,一幅二值图像的距离变换可以提供每个像素到最近的非零像素的距离。距离变换的一般步骤如下:1.将输入图片转
1 前言今年参加了十五届研电赛,前天刚提交了作品,还有几天就答辩了,趁这几天总结一下这一个多月的收获。本次研电赛作品为汽车行驶防碰撞系统,主要面向大型汽车在低速行驶场景下的防碰撞问题,通过双目相机测量驾驶员视野盲区中主要障碍物与车身之间的最近距离,以及检测盲区视野中是否出现行人,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检测画面和扬声器语音播放的方式及时警示驾驶员,防止车辆发生碰撞事故。针对的大型汽车有客运汽车、大货车
转载 2024-06-14 10:10:37
78阅读
 在OpenCV3中,StereoBM算法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StereoBM被定义为纯虚类,因此不能直接实例化,只能用智能指针的形式实例化,也不用StereoBMState类来设置了,而是改成用bm->set...的形式。(转载请注明出处)详细参数代码请查看链接另外,双目标定,立体匹配和测距的原理网上的已经很全啦,就不多啰嗦啦。使用的matlab自带的标定工具箱进行的标定。下面就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