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当前行某列的值与前面所有行的此列值相加,即累计求和: //方法一: with t as( select 1 val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3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5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7 fr
转载 2016-07-29 10:45:00
1373阅读
2评论
最近遇到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每行记录需要累加求和。这些问题倒不是有多难,主要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特别是Oracle自带的一些函数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样一些通用的查询计算,在此记录一下。 问题描述:比如查询记录有5行,每行记录有一个数值型的字段。第2行为第1、2行的和;第3行为第1、2、3行的和
转载 2016-07-29 17:54:00
1273阅读
2评论
写在开头:本章是Hive教程第六部分,着重于归纳SQL编写。文章内容输出来源:拉勾教育大数据高薪训练营。本章将介绍Hive中常见的面试题和自己的解答思路,以供大家训练和记忆。SQL面试题1、求连续7天登录的用户— 数据。uid dt status(1 正常登录,0 异常) 1 2019-07-11 1 1 2019-07-12 1 1 2019-07-13 1 1 2019-07-
JAVA基础四 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就是定义在类`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独立小程序**,并能被多次使用。函数定义格式***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函数名(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1,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2,…) { 执行语句; return 返回值;/***/return关键字是用于结束该功能。并将后面的具结果返回给调用者。 //必须有return语句。 }函数定义举例定义一个简单的求和函数public sta
转载 2023-06-21 22:41:40
777阅读
一.第一种方法 (一般方法)while循环或for循环while循环代码如下:#!/usr/bin/python3 i = 1 sum = 0 while i <= 500: sum = sum + i i = i + 1 print(sum)while循环结果如下:for循环代码如下:#!/usr/bin/python3 sum = 0 # 定义一个和sum for
转载 2023-05-18 13:06:22
1416阅读
建立了数据,简单查询,接下来就是汇总分析了,对于汇总分析,要认识的概念是函数:对于excel来说,函数是必备的技能,SQL也一样,接下来就是几个简单的函数练习。count:求某列的行数;sum:对某列数据求和(只能对数值类型的列计算);avg:求某列数据的平均值(只能对数值类型的列计算);max:求某列数据的最大值;min:求某列数据的最小值。函数练习: 查询课程为0002的总成
有的小伙伴在学习数据库的时候,创建表结构的时候不小心把某字段设置成了varchar但是在统计求和的时候就傻眼了,接下来跟着小编学习一下,不用改该列数据类型也能求和的方法吧!1、打开 数据库连接客户端Navicat Premium ,创建一个新的表结构,这里age这列 故意 设置为 varchar。2、创建表成功之后,为刚刚的表创建一些测试的数据,这里如下图:3、在数据量少的时候可以使用sum()函
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按条件求多列数据之和。类似下图这样的数据,需要根据G列的产品名称在H列汇总数据。条件区域在B列,而要求和的数据在C、D、E三列。这种求和就是按条件求多列数据之和,简称多列条件求和。 这类条件求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但直接用一个SUMIF函数或者透视表是无法完成的。今天给大家分享解决这个问题的12个套路公式(有没有被惊到?),当然你能掌握其中的两三种就够用了(请允
思路:其实实现累计的核心就是将相同的表在做一次关联,让里面的值作为比较参数。按月累加: 需求:结果表使用distinct过滤重复字段后count 表名:case_result 字段:gmt_created 创建时间以下为统计的各个月份的count数据:select DATE_FORMAT(gmt_create,'%Y%m') months, count(DISTINCT case_name, ca
转载 2023-06-09 13:40:35
301阅读
基于Python求和函数sum的用法详解今天在看《集体编程智慧》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段Python代码,当时是百思不得其解,总觉得是书中排版出错了,后来去了解了一下sum的用法,看了一些Python大神写的代码后才发现是自己浅薄了!特在此记录一下。书中代码段摘录如下:from math import sqrt def sim_distance(prefs, person1, person2):
转载 2023-05-28 17:51:07
180阅读
1 函数 函数可以在public 公共部分写出然后在主方法内调用,函数和主方法是同一地位的,并且函数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或没有参数。return返回可以有一个值或者多个值。例子:函数求和:public class 函数1 { public static void sum(int a,int b) { int i; int sum=0; for(i=a;i<=b;i++)
1 while循环  案例:Demo1    1+2+3+4+5+...+100 = ?    首先定义一个变量sum,用来保存累加之和,int sum=0    第1次:sum = sum + 1    第2次: sum = sum + 2    第3次:sum = sum + 3    第4次:sum = sum + 4    ...    第100次:sum = sum + 100    公
转载 2023-07-21 17:22:43
474阅读
文章目录递归Recursion递归的应用整数转换为任意进制(递归与栈)LeetCode面试题 08.06. 汉诺塔问题 递归Recursion递归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方面的明显特征就是调用自身。将问题分解为规模更小的相同问题;持续分解,直到问题规模小到可以用非常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解决。#数列求和 def listsum(numlist): theSum = 0 for i i
转载 2023-08-21 15:18:28
142阅读
4.1(求一个整数各位数字之和)编写一个方法,计算一个整数各位数字之和。使用下面的方法头: pub1ic static int SumDigits (long n)例如:sumD1gits(234)返回9(2+3+4)。提示:使用求余操作符%提取数字,用除号/去掉提取出来的数字。例如:使用234%10(=4)抽取4。然后使用234/10(=23)从234去掉4。使用一个循环来反复提取和去掉每位数
转载 2023-07-17 20:46:50
75阅读
窗口函数有哪些?窗口函数可以分为以下 3 类:聚合(Aggregate):AVG(), COUNT(), MIN(), MAX(), SUM()...sum(col) over() : 分组对col累计求和 count(col) over() : 分组对col累计计数 min(col) over() : 分组对col求最小 max(col) over()
python函数高级话题python函数高级话题递归函数匿名函数:lambdalambda表达式高阶函数python 中常见的高阶函数(1)filter(2)map(3)reduce(4)apply(5)zip python函数高级话题递归函数递归是颇为高级的话题,它在Python相对少见。然而,它是一项应该了解的有用的技术,因为它允许程序遍历拥有任意的、不可预知的形状的结构。递归甚至是简单循
select sum(price),count(id) from order ;查询得到price列的和,以及记录数。该SQLsum(price)是求列price的总和,count(id)是根据查询到的ID数量得到的数据总行数。count(id)要比count(*)查询速度更快更节约资源
转载 2023-05-24 16:30:07
401阅读
## 实现Java输入求和的步骤 ### 流程图 ```mermaid flowchart TD A[开始] --> B[接收输入] B --> C[判断输入是否合法] C -- 合法 --> D[求和] D --> E[输出结果] E --> F[结束] C -- 不合法 --> G[提示错误并重新输入] G --> B ``` #
原创 2023-10-25 12:18:41
70阅读
## Python的循环求和 循环是编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重复执行一段代码,直到满足条件为止。在Python,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循环结构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循环求和,以及在Python实现循环求和的几种方法。 ### 循环求和的需求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一组数进行求和。例如,给定一个列表,我们希望计算出列表中所有元素的和。这时,循环求和
原创 2023-08-21 05:25:22
168阅读
# Pythonarray求和的实现方法 ## 引言 在Python,array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一系列的元素。求和操作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操作之一,本文将介绍如何在Python对array进行求和操作。 ## 求和流程 下面是对实现“pythonarray求和”的流程进行整理的表格: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导入array模块 | |
原创 2024-02-07 10:51:01
165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