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优化oracle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其中使用statspack和explain plan是最常见的了。 当我们使用这两个常见的工具来进行优化调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physical reads和logical reads。 那么这两者 是什么东东, 他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他们有什么样的区别叻。 让我们先做一下这样的实验,一起来看看 SQL>set au
原创 2009-09-12 08:52:00
137阅读
(一)、物理:把数据从数据块读取到buffer cache中1、第一次查询一个表tselect * from t ;2、第二次查询:select * from t;第一次查询有6次物理,第二次查询有0个物理。当数据块第一次读取到,就会缓存到buffer cache 中,而第二次读取和修改该数据块时就在内存buffer cache 了。3、数据块被重新读入buffer cache ,这种发生在...
转载 2021-08-09 22:42:47
280阅读
(一)、物理:把数据从数据块读取到buffer cache中1、第一次查询一个表tselect * from t ;2、第二次查询:select * ache ,这种发生在...
转载 2022-04-11 17:43:30
574阅读
逻辑是指从内存中,物理是指从磁盘上读取数据;如果内存中存在相应的读取数据,那么直接从内存中读取,逻辑的次数加1,如果不存在,则从磁盘上读到内存中,再从内存中读取,逻辑度次数加1,物理次数也加1。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非常消耗系统资源,一个物理需要消耗8ms,而一秒可以处理20万个逻辑。 1.物理(physical read) 当数据块第一次读取到,就会缓存到buffer
ocm
转载 精选 2012-08-08 15:03:12
818阅读
1点赞
ORACLE的物理与逻辑PhysicalReads(物理):物理的内容不在内存中,要去硬盘中读入内存。计算公式可以如下:PhysicalReads=dbblockgets+consistentgets;LogicalReads(逻辑):逻辑内容在内存中,不需要硬盘。dbblockgets--从buffercache中读取的block的数量。consistentgets--从buffe
转载 精选 2013-10-08 14:45:17
1662阅读
packagetool;import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java.io.FileInputStream;importjava.io.IOException;import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java.util.ArrayList;publicclassReadFile{/***以行为单位读取文件,常用于面向行的格式化
原创 2018-03-02 17:04:14
722阅读
# Shell文件和Java文件 在编程和脚本编写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读取文件的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Shell和Java来读取文件,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Shell中的文件读取 Shell是一种脚本语言,常用于自动化任务和系统管理。在Shell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命令来读取文件的内容。 ### 使用cat命令读取文件 在Shell中,我们可以使用`cat`命令来
原创 2023-11-09 14:37:14
160阅读
input函数 input([prompt]) 函数和 raw_input([prompt]) 函数基本类似, python的3.0以上版本中,只有input()函数了。 # python中读写文件有2种方式:open函数和file类,其中open函数本身就是调用的file类, 对于常规操作,官方推
转载 2019-12-19 19:29:00
184阅读
2评论
io.read() 原型:io.read(...) 解释:从文件中读取内容,还有另一种写法就是file:read(),而题目中的写法相当于对标准输入文件的操作,也就是io.input():read()。这个函数会根据所给的格式来读取内容内容, 如果不到所指定格式的内容则会返回nil,如果不指定读取
转载 2016-12-19 17:20:00
115阅读
2评论
本人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需要用shell文件定期解析xml文件取出其中标签中的值的工作。 在尝试了多种方法以后整理出了一个相对于比较简便的解析方法,仅供参考。首先我们需要知道xml文件的结构,xml文件文件头与文件体组成。文件体由根节点与子节点构成。 文件头顾名思义处于文件的开始部分,一般标明了xml文件的版本编码等信息。例如以下例子中的第一行: <?
# 使用 Java 完整读取文件内容的方法 在日常的编程中,文件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读取配置文件、数据文件,还是处理日志信息,熟练掌握文件读写的工作都能让你工作得心应手。在 Java 中,读取文件的方式有很多,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 Java 读取文件的所有内容,并给出相应的代码示例。 ## 文件读取的基本概念 在 Java 中,文件读取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创建文件
原创 2024-08-05 06:50:35
21阅读
# 在Java中实现文件的分段读取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读取文件是非常常见的需求。如果我们需要处理一个非常大的文件,分段读取可以有效地节省内存并提高效率。本文将指导你如何在Java中实现文件的分段读取,适合刚入行的小白。 ## 流程概述 我们可以将整个分段读取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1 | 导入所需的Java类库 | | 2
原创 10月前
70阅读
1、按字节读取文件内容 2、按字符读取文件内容 3、按行读取文件内容 4、随机读取文件内容 public class ReadFromFile { /** * 以字节为单位读取文件,常用于二进制文件,如图片、声音、影像等文件。 */ public static void readFileByBytes(String fileName) { F
转载 2023-09-18 18:37:44
82阅读
  本篇主要介绍Python中文件读写的基本用法:f = open(r' 路径/a.txt,'w',encoding=’utf-8‘)   文件的三种模式:w,r,a     'w' 写文件 会清空原文件   ‘w+’ 写模式 先清空原文件内容     ‘r’ 文件 打开不存在的文件,都会报错,默认是r 模式   'r+' 读写模式 r+只在当前位置写入     ‘a’ 追加模式   'a+'
转载 2023-06-01 17:27:40
272阅读
前言缓存流存在的意义是减少程序读取和写入硬盘的次数,读取和写入都经由缓存流。读取时一次性从硬盘中一定数量的数据进入缓存流,需要时从缓存流取出,这样就减少了访问硬盘的次数。写入时先写入缓存流,只有当缓存流里的数据超出一定量之后再一次性写入到硬盘中,这样也可以减少访问硬盘的次数。使用缓存流读取数据BufferedReader需要传入一个已经生成好的读取流(FileReader),这样才能建立缓存流的
转载 2023-07-04 21:34:23
178阅读
Python读写文件基础知识点在 Python 中,读写文件有 3 个步骤:1.调用 open()函数,返回一个 File 对象。2.调用 File 对象的 read()或 write()方法。3.调用 File 对象的 close()方法,关闭该文件。新建一个sj.txt文档,内容为hello.输入代码:helloFile=open('F:\\sj.txt')调用open将返回一个File对象。
转载 2023-08-30 11:25:43
111阅读
1、按字节读取文件内容 2、按字符读取文件内容 3、按行读取文件内容 4、随机读取文件内容  public class ReadFromFile { /** * 以字节为单位读取文件,常用于二进制文件,如图片、声音、影像等文件。 */ public static
python中文件常用的三个函数 就是file(),open(),with open() 我们先用file来细讲一下文件的方法 第一步: file(‘文件名’) 这里的文件名可以用文件的完整路径,也可以是相对路径。 如果把要读取的文件和代码放在了同一个文件夹下,那么只需要写它的文件名就够了。 比如: f = file(‘data.txt’) #读取文件和代码放在同一个文件下 f=file(‘
转载 2023-08-31 20:10:58
199阅读
首先第一步,打开文件,有两个函数可供选择:open() 和 file()①. f = open('file.txt',‘w') ... file.close() ②. f = file('file.json','r') ... file.close()#记得打开文件时最后不要忘记关闭! open() 和 file() 都是Python的内建函数,返回一个文件对象,具有相同的功能,可以任意替换.使用
Python读写文件操作一、python文件操作首先定义文件路径,例如:DirPath = "./title.csv"然后就可以使用with open方法文件内容了,例如:with open(DirPath,'r',encoding="utf-8") as f: datas = f.readlines() for data in datas: list = da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