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sunlight.cn/what-is-odoo/https://cdn.openerp.hk/ https://www.odoo.com/zh_CN/ Odoo 是什么?当我介绍客户使用 odoo 作为开发平台时,经常会有人问 Odoo 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可以这样描述: Odoo 是一个开源框架,针对 ERP 的需
转载
2024-01-07 21:40:00
518阅读
作者: OAM 项目负责人
导读:2019 年 10 月 17 日,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蒋江伟(花名:小邪)在 Qcon 上海重磅宣布,阿里云与微软联合推出开放应用模型 Open Application Model (OAM)开源项目。OAM的愿景是以标准化的方式沟通和连接应用开发者、运维人员、应用基础设施,让云原生应用管理与交付变得更加简洁,高效,并
一、Go 语言简介Go 是一门编译型和静态的编程语言。因为 Go 语言是 2009 年诞生的,比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编程语言,如 C、C++、Python、Java 都要新,所以它能够基于多种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Go 有很多特性:内置并发编程支持:协程(goroutine)和通道(channel)内置映射(map)和切片(slice)类型支持多态使用接口来实现装箱(value boxing)和反
转载
2024-05-27 20:16:36
90阅读
1.安装CentOS5.2 default版本。修改root密码 2.卸载自带的一些开发环境。如果按照步骤1所示,安装的是default版本,则可以省去这个步骤;如果安装的是LAMP版本,则需要这个步骤。卸载Mysql# rpm -qa | grep mysqlmysql-3.23.58-9php-mysql-4.3.4-11mod_auth_mysql-20030510-4
有几种方式去设置odoo的开发环境,我们将逐个介绍他们。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odoo的开发环境,那么有几个必要的概念你是需要了解的。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首先介绍odoo的生态。然后我们在进行介绍odoo开发环境的安装。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理解odoo的生态 源码安装 管理odoo的数据库 存储实例配置 激活odoo开发环境 更新插件列表 一、理解odoo的生态 妞妞为开发者提供了开箱
【鸿蒙】Harmony应用开发-目录导航技术架构总览HarmonyOS整体遵从分层设计,从下向上依次为:内核层、系统服务层、框架层和应用层。系统功能按照“系统 > 子系统 > 功能/模块”逐级展开,在多设备部署场景下,支持根据实际需求裁剪某些非必要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HarmonyOS技术架构如下所示。HarmonyOS的系统和Android一样,包含四层。内核层内核子系统:Harm
转载
2024-01-22 14:20:47
103阅读
一图以蔽之
来源:家明爱文艺 网站系统架构层次 ?针对几点进行分析(对部分进行说明): 1.前端架构技术
前端指用户请求到达网站应用服务器之前经历的环节,通常不包含网站业务逻辑,不处理动态内容。浏览器优化技术常用的有页面缓存、合并HTTP减少请求次数、使用页面压缩等。动静分离静态资源,如 CSS、JS 等文件部署在专门的服务器集群上,和Web 应用动态内容服务分离,并使用专门
转载
2023-07-10 18:22:58
163阅读
由标题可知,技术三板斧是:技术规划、管理和架构。对于技术规划三板斧,想做好技术规划,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全局分析,这需要溯源历史,思考未来,要对未来有一定的预判。能够基于数据,基于专业,基于客户价值,同时结合顶层的战略、公司的战役情况和组织的现状做分析。二是定目标。这一部分非常关键,定义好目标以及非目标,哪些事情是不要做的也要讲明白,并且确认目标的实现路径,做好拆解。三是以终为始,从最终
转载
2024-02-20 20:24:40
250阅读
一个BI系统为了满足企业管理者的要求,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出其关心的数据,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步:1)为了整合各种格式的数据,清除原有数据中的错误记录——数据预处理的要求。2)对预处理过数据,应该统一集中起来——元数据(Meta Data)、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的要求;3)最后,对于集中起来的庞大的数据集,还应进行相应的专业统计,从中发掘出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新的机会——OLAP(联
转载
2024-06-03 22:52:35
73阅读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方法论: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的文章,里面阐述了一些做业务系统架构的原理与方法,本人甚为认同。现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分享给大家。业务系统一般指企业的To B系统产品。业务系统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虽然业界会有一些做得很好的业务系统,但是如果照搬这些业务系统却不一定能提升你公司的业务水平,甚至可能会带来灾难。虽然不能照搬业务系统,但是业务系统背后
转载
2023-11-22 20:41:01
472阅读
1. 概述架构分两种,一种是技术架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架构;一种是业务架构。技术架构是与业务逻辑无关的,技术架构的前期是设计的,业务架构是演进的;当然随着业务的多样化和扩大,业务架构也会反向推动技术架构的提升和改进。无论是什么架构,最终都是服务于业务,伴随着业务的发展,都会有演进,只不过技术架构要求初始就要设计的合理、可扩展,否则后期根本无法演进或者很难演进,毕竟大型系统的重构,都是一本血泪史
转载
2023-08-16 19:47:26
507阅读
OAuth和SSO都可以做统一认证登录,但是OAuth的流程比SSO复杂。SSO只能做用户的认证登录,OAuth不仅能做用户的认证登录,开可以做open api开放更多的用户资源。Open API即开放API,也称开放平台。 所谓的开放API(OpenAPI)是服务型网站常见的一种应用,网站的服务商将自己的网站服务封装成一系列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
转载
2023-07-14 17:27:18
156阅读
本文是阅读《极客时间-架构实战案例解析》的读书笔记1、概述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我们每天都在用技术。但我们写的代码,其实只是系统的一小部分,我们了解的技术,也只是系统用到的一小部分。要深入掌握技术架构,就需要了解整体的系统。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经常会有以下困扰:不清楚系统整体的处理过程,当系统出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去排查问题。系统设计时,经常忽视非业务性功能的需求,也不清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经
转载
2023-07-14 16:28:36
193阅读
一、大型网站技术架构介绍
1、pv高 ip高 并发量
2、大型网站架构重点
1、 高性能:响应时间,TPS,系统性能计数器、缓存,消息队列等。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99.99% 7*24
&nb
架构要素: 1、性能:响应时间,tps(每秒事务数、吞吐量)、系统性能计数器 优化手段: 浏览器端:浏览器缓存、使用页面压缩、合理布局页面、减少cookie、使用CDN、反向代理,缓存热点文件 服务器端: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异步操作用户请求(使用消息队列)、使用集群 代码端:多线程。改善内存管理 数据库端:索引、缓存、sql优化 2、可用性
转载
2023-07-17 13:15:04
56阅读
作者简介:熊学涛,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项目经理。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大规模SDN数据中心组网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Underlay底层组网规模受限于设备实际的转发能力和端口密度,单一Spine-leaf的Fabric架构无法满足大规模组网的需求;另一方面在SDN技术实现方案上,Openstack和SDN控制器分别有管理控制能力上的限制。 本文分别从多POD大规模数据中心的Underl
转载
2023-10-18 22:19:07
108阅读
整体架构演进之路:单机架构第一次演进:Tomcat 与数据库分开部署第二次演进:引入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第三次演进:引入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第四次演进:数据库读写分离第五次演进:数据库按业务分库第六次演进:把大表拆分为小表第七次演进:使用 LVS 或 F5 来使多个 Nginx 负载均衡第八次演进:通过 DNS 轮询实现机房间的负载均衡第九次演进:引入 NoSQL 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技术第十次演进
转载
2023-08-15 16:14:41
351阅读
点赞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实时通信系统,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实时的传递文字消息、文件、语音与视频交流。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基于Server转发的,Client双方通信会经过Server转发来完成消息传递。例如QQ、微信。 第二种是基于P2P(点对点)的。P2P的实现依赖于客户端之间的互联,但由于NAT与防火墙的存在,客户端无法直接互联,需要coturn服务
转载
2023-11-27 12:13:22
130阅读
产品简介相比于传统图表与数据仪表盘,如今的数据可视化致力于用更生动、友好的形式,即时呈现隐藏在瞬息万变且庞杂数据背后的业务洞察。无论在零售、物流、电力、水利、环保、还是交通领域,通过交互式实时数据可视化视屏墙来帮助业务人员发现、诊断业务问题,越来越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创造一个您的可视化应用您可能会面临如下的问题对于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无从下手,团队内的设计师对于复杂数据的展现经验不足对
一、概述 在目前的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条件下,新型项目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场景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项目业务场景。对于在业界技术发展趋势上升过快,导致同类型框架出现了很多替代方案,但技术框架的迭代是趋势,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有一套标准或规范去评判(审视)。所以,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评审结果会有所差异,为了避免此种现
转载
2023-10-25 21:08:48
1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