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添加两个SSL站点使用各自的SSL证书    使用非标SSL端口 如:446,447 添加两个SSL站点,才能分别绑定各自对应的SSL证书,如果都使用443的话,IIS7.5是不支持的。而为了不需在访问时输入https://域名:446 这样的形式,故引入 Ngnix 做反向代理才能实现, 切记!那些所谓的修改“C:/Windows/system32/inetsrv/con
1.负载均衡介绍:负载均衡是由多台服务器以对称的方式组成一个服务器集合,每台服务器都具有等价的地位,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服务而无须其他服务器的辅助。其工作模式为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某一台服务器上,而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独立地回应客户的请求。均衡负载能够平均分配客户请求到服务器列阵,基于此提供快速获取重要数据,解决大量并发访问服务问题。2.集群的分类负载均衡集群(Load Balan
1.概述nginx单机部署时,一旦宕机就会导致整个服务的不可用,导致雪崩式效应。集群式部署是解决单点式雪崩效应的有效方案,本文将在centos环境下,结合Keepalived搭建高可用的nginx集群。2.CentOS中nginx集群搭建2.1 集群架构图 当客户端请求服务器时,若利用nginx作为代理,则会首先访问nginx服务器,再通过nginx服务器转发到对应的服务器上。上述架构图的原理是:
转载 2024-03-29 13:58:15
115阅读
高可用示意图如下:NGINX主从备份 NGINX实现主从备份目前主流方案是Keepalived+Nginx实现双机热备。 Keepalived介绍: Keepalived是一个基于VRRP协议来实现的服务高可用方案,可以利用其来避免IP单点故障,类似的工具还有heartbeat、corosync、pacemaker。 但是它一般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与其它负载均衡技术(如lv
转载 2023-09-04 23:12:03
433阅读
Nginx集群(负载均衡) 一、集群介绍1、传统web访问模型(1)传统web访问模型完成一次请求的步骤1)用户发起请求 2)服务器接受请求 3)服务器处理请求(压力最大) 4)服务器响应请求(2)传统模型缺点单点故障; 单台服务器资源有限(客户端则是无限的); 单台服务器处理耗时长(客户等待时间过长);(3)传统模型优化——单点故障解决方案优化方案一:部署一台备份服务器,宕机直接切换
转载 2024-04-03 19:21:37
298阅读
keepalived+Nginx架构模式: keepalived安装版本2.2.7和nginx安装版本1.20.2 keepalived安装参考:安装部署,nginx安装参考:安装部署 1、首先查看本机网卡 命令: ip -brief address show  2、创建Nginx重启检测脚本  脚本放在/etc/kee
转载 2024-04-02 00:03:09
135阅读
不可否认,Nginx作为老牌的负载软件经久不衰,依然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不二选择,但是在云原生时代,Nginx却显得力有不逮。由于微服务架构以及Docker技术和K8s编排工具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流行,所以一开始的反向代理服务器比如Nginx、Apache等并未提供其支持。所以才会出现Ingress Controller这种东西来做k8s和Nginx之间的衔接。而Traefik天生就提供了Docker
转载 2024-04-29 21:39:37
122阅读
在分布式环境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起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工作中需要开发一个远程调试工具。这个调试工具的功能只有一个消息转发。参与交互的角色有用户代理Agent,websocket服务Server,远程调试器Monitor。Agent和Monitor分别和Server使用wensocket连接。当连接有消息来时,转发给对方。这样一个简单的功能,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一切正常,上线之后。现象变得诡异了起
 很多情况下基于wcf的复杂均衡都首选zookeeper,这样可以拥有更好的控制粒度,但zk对C# 不大友好,实现起来相对来说比较麻烦,实际情况下,如果你的负载机制粒度很粗糙的话,优先使用nginx就可以搞定,既可以实现复杂均衡,又可以实现双机热备,以最小的代码量实现我们的业务,下面具体分享下。 一:准备的材料   1. 话不多说,一图胜千言,图中的服务器都
NGINX作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同时也可以作为静态文件服务器,它的特点就是并发支持大,单机可同时支持3万并发,现在很多网站都把NGINX作为网关入口来统一调度分配后端资源。但是如果NGINX宕机了,就会导致整个后台服务无法使用;或者当并发量真的非常大时,达到十万级别时,一台NGINX还是有极限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NGINX进行主从备份保证服务高可用、集群来分担并发压力。目前,N
转载 2023-06-30 13:23:59
305阅读
部署nginx高可用集群一、引言在之前几篇文章中,都是介绍了如何安装nginx,万一Nginx代理服务器挂掉了怎么办?后面的服务就都没有办法访问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怎么解决这个文件呢?这就是下面要说的Nginx的高可用集群,也可以叫双机热备。但是部署nginx高可用集群,必须安装keepalived,具体步骤,见上篇文章。二、Nginx 高可用集群高可用集群的架构图 下面使用两台Nginx
这个标题本身是不合理的,但是基于目前公司有一份系统是外部代理商贴牌使用,有一个老的站点是部署在IIS上,好多代理商自己的域名绑定在这个上面,而近期新版本的系统已经上线,那么需要将这些域名也转发到新的站点上。目前有两个问题:(1)这台服务器无法去安装Nginx,因为需要占用80端口,那么服务器上的所有站点都需要重新配置,我们的业务场景要求我们不能随意停机维护;(2)解析到别的服务器用nginx转发,
转载 2024-04-29 18:12:43
142阅读
当你的Web应用程序访问量大的时候,一台服务器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无法处理所有的请求。此时,可以增加服务器,采用负载均衡来分担所有的请求。关于Nginx的作用,自行百度了解。总之,在Windows平台下,你可以用它和IIS来实现你的Web应用程序的负载均衡。简单说,就是它会根据几台服务器的空闲程度,将接收到的Web请求分发到相应的服务器进行处理(当然它会选择比较空闲的服务器来处理当前的请求,否则用
【科普一下】         分布式,集群,云计算机、大数据、负载均衡、高并发······当耳边响起这些词时,做为一个菜鸟程序猿无疑心中会激动一番(或许这是判断是否是一个标准阿猿的标准吧         首先自己从宏观把控一下,通过上网科普
转载 2024-05-07 08:16:35
91阅读
Apache日志详解:Apache日志文件名称及路径介绍    当我们安装并启动Apache后,Apache会自动生成两个日志文件,这两个日志文件分别是访问日志access_log(在windows上是access.log)和错误日志error_log(在Windows上是error.log)。日志文件的路径根据安装方式不同位置也是不一样的,一般都在Apache安装目录的logs子目录中,日志文件
转载 2024-03-23 09:15:50
52阅读
由于公司现空余一台服务器,需要将一些小项目存放到这一台服务器上,服务器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8,项目涉及asp、java、php。首先下载nginx(我使用的是最新版本1.10.11),安装IIS7,下载tomcat7.0+,具体安装流程比较简单,nginx与tomcat解压到指定目录即可,IIS的安装请自行百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nginx是默认80端口的,所以IIS在绑
转载 2024-03-28 21:47:42
74阅读
  最近在研究分布式系统架构方面的知识,包括负载均衡,数据库读写分离,分布式缓存redis等。本篇先从负载均衡服务架构入手,关于负载均衡百度百科的定义如下:负载均衡,英文名称为Load Balance,其意思就是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例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企业关键应用服务器和其它关键任务服务器等,从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我的解释:一项任务交由一个开发人员处理总会有上限处理能力,
转载 2024-03-29 21:19:53
105阅读
   大家知道NGINX作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同时也可以作为静态文件服务器,它的特点就是并发支持大,单机可同时支持3万并发,现在很多网站都把NGINX作为网关入口来统一调度分配后端资源。但是如果NGINX宕机了,就会导致整个后台服务无法使用;或者当并发量真的非常大时,达到十万级别时,一台NGINX还是有极限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NGINX进行主从备份保证服务高
 Nginx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软件,同时它也可以为IMAP和POP3服务器代理,以其高性能,稳定性,丰富的功能,结构简单,低资源消耗的特性换来广大运维者所喜爱。 Nginx与传统的服务器不同,不依赖线程来处理请求。相反,它使用一个更可扩展事件驱动架构(异步)。这种结构资源消耗较小,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承受较大的请求负荷。即使你不希望处理成千上
Nginx集群搭建1.环境(个人环境):1. 两台linux环境 2. nginx环境 3. tomcat环境 4. keepalived2.好处1. 解决单点故障问题 2. 提高并发量3.搭建nginx集群先在两台linux上先安装好nginx和keepalived这两个软件1. 安装nginx可以去看 https://blog.csdn.net/YangH000001/article/
转载 2024-02-27 10:26:42
540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