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1测试环境以及测试用例设计1.1测试环境1.2测试用例设计2百万级数据量性能测试对比2.1数据总量2.2性能测试报告2.3图表分析摘要对于百万级数据,mysql足够了,没必要使用TiDB或者MongoDB等Nosql 数据库。1测试环境以及测试用例设计1.1测试环境Mysql 和 TiDB 都是 4C/8G,测试接口都是通过Spring boot 微服务rest接口测试。MySQL 数据中
MongoDB基础操作 文章目录MongoDB基础操作一,对比SQL与MongoDB相关概念二.MongoDB操作命令和语法1.创建数据库2.查看所有数据库3.删除数据库4.查看当前使用的数据库5.显示当前数据库的状态信息6.修改数据库名称7.创建集合8.查看已有集合9.删除指定集合10.插入文档11.查看所有文档12.更新文档13.删除文档14.根据条件查询文档and查询or查询and 和or联
在GitHub上看到一本不错的关于REST实战的书,很高兴分享阅读笔记。【下载地址】一、什么是REST(WHAT)REST架构描述了六种约束。(统一接口、无状态、可缓存、CS架构、分层系统、按需编码)统一接口统一接口准则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接口,简化和分离了框架结构,这样一来每个部分都可独立演化。以下是接口统一的四个原则: 基于资源不同资源需要用URI来唯一标识。返回给客户端的表征
转载 7月前
41阅读
# 从零开始了解MES与Java的关系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是一种用于优化生产管理和控制的系统。作为一名新手开发者,了解MES为何常常与Java联系在一起,将有助于你更好地开展相关开发工作。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系统化的流程来了解如何用Java实现一个简单的MES功能。 ## MES实施流程 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整个流程的
原创 8月前
88阅读
MongoDB复制错误及处理方法通过在主节点上面运行 rs.status() 可以看到相应的errormsg具体解决办法如下:1、Error creating index  13111 field not found, expected type 16在执行mongorestore导入数据的时候出现这个错误,使用的命令是./mongorestore -h localhost:27100
1,为什么CPU要乱序执行,难道是考虑性能吗?那为什么乱序就能提升性能?2,为什么在Intel X86/64架构下,就只有写读(Store Load)发生乱序呢?读读呢?读写呢?要明白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cache coherency,也就是所谓的cache一致性。在现代计算机里,一般包含至少三种角色:cpu、cache、内存。一般说来,内存只有一个;CPU Core有多个;cache有多级
对本文题目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异步编程,异步编程即多线程编程。 多线程是一个比较轻量级的方法来实现单个应用程序内多个代码执行路径。 在具体理解多线程之前先看一个都理解的例子: 在系统级别内,程序并排执行,程序分配到每个程序的执行时间是基于该程序的所需时间和其他程序的所需时间来决定的。 例子中的程序
转载 2016-06-01 09:06:00
91阅读
2评论
# 理解为何使用 Make 安装 Redis 在学习如何安装和配置 Redis 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使用 `make` 命令来安装它的情况。这个过程可能对初学者来说显得陌生,但实际上,它并不复杂。本文将引导你了解整个安装流程,包括每一步的功能和所需的代码,让你清晰明了。 ## Redis 安装流程 下面是 Redis 安装所需的主要步骤: | 步骤 | 描述
原创 9月前
68阅读
为什么Docker里都是镜像? 在Docker中,镜像是一个轻量级、独立、可执行的软件包,它包含了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所有内容,包括代码、运行时环境、系统工具、库文件等。那么为什么Docker选择使用镜像来构建和管理应用程序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代码示例和解释来阐述这个问题。 ## Docker镜像的定义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ocker镜像的定义。Docker镜像是一个只读的模板,它用
原创 2023-08-31 08:42:13
181阅读
一、为什么要有 HTTPS?简单的回答是“因为 HTTP 不安全”。由于 HTTP 天生“明文”的特点,整个传输过程完全透明,任何人都能够在链路中截获、修改或者伪造请求 / 响应报文,数据不具有可信性。既然 HTTP“不安全”,那什么样的通信过程才是安全的呢?通常认为,如果通信过程具备了四个特性,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这四个特性是: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和不可否认。机密性(Secrecy/Co
转载 2024-03-10 18:39:22
23阅读
 爆炸式发展的NoSQL技术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一直是最主流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他运用真实世界中事物与关系来解释数据库中抽象的数据架构。然而,在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了继云计算,物联网后新的技术革命,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大数据量时已经开始吃力,开发者只能通过不断地优化数据库来解决数据量的
转载 2012-10-23 09:31:00
132阅读
2评论
# 为什么要用MongoDB ## 简介 MongoDB是一个流行的NoSQL数据库,被广泛用于存储和管理海量数据。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MongoDB具有更高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大数据应用和实时数据处理。 ## 优势 ### 灵活的数据模型 MongoDB使用文档存储数据,文档是一种类似于JSON的数据结构,可以嵌套和包含不同类型的数据。这种灵活的数据模型使得MongoDB
原创 2023-10-07 03:28:03
63阅读
## MongoDB为什么快 ### 1.背景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MongoDBMongoDB是一种NoSQL数据库,它采用了文档存储的模式,具有高性能和可伸缩性。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MongoDB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这是因为它采用了一些优化方法。 ### 2. 整体流程 下面是实现MongoDB高性能的整体流程,我们将使用以下步骤来详细解释每一步应该做什么。 ```merm
原创 2023-11-11 05:37:01
78阅读
# 为什么选择MongoDB:入门指南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库的选择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MongoDB作为一种流行的NoSQL数据库,以其灵活性和高性能广受欢迎。那么,为什么选择MongoDB呢?本文将为你详细阐释这个问题,并为刚入行的小白提供一个实用的实现步骤。 ## 整体流程 在使用MongoDB之前,了解整个实现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个步骤表,帮助你理清思路:
原创 7月前
15阅读
写操作 1)写操作MongoDB比传统数据库快的根本原因是Mongo使用的内存映射技术,写入数据时候只要在内存里完成就可以返回给应用程序,这样并发量自然就很高。而保存到硬体的操作则在后台异步完成。注意MongoDB在2.4就已经是默认安全写了(具体实现在驱动程序里)。读操作 读操作MongoDB快的原因是: 1)MongoDB的设计要求你常用的数据(working set)可以在内存里装下。这样大
MongoDB是为快速开发互联网Web应用而设计的数据库系统。其数据模型和持久化策略就是为了构建高读/写吞吐量和高自动灾害伸缩性的系统。无论系统需要单个还是多个节点,MongoDB都可以提供高性能。如果你经历过关系型数据库的伸缩困境,那么使用MongoDB就可避免这种困境。但并非每个人都需要伸缩性操作。如果你需要的就是单台数据库服务器,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MongoDB呢?或许开发者使用MongoD
最近工作中将要用到MongoDB,就来学习一下,以适应后面的工作。下面来简单来看一下,为什么要使用MongoDBMongoDB是一种NoSQL数据库,NoSQL全程是Not Only Sql,指的是非关系型数据库。这类数据库有这些特点:非关系型的、分布式的、开源的、水平可扩展的。NoSQL可以处理超大量的数据。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网站的发展中,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应付超大规模和高并发的S
转载 2023-10-16 11:06:59
47阅读
1、MongoDB什么MongoDB是一款为web应用程序和互联网基础设施设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没错MongoDB就是数据库,是NoSQL类型的数据库2、为什么要用MongoDB?(1)MongoDB提出的是文档、集合的概念,使用BSON(类JSON)作为其数据模型结构,其结构是面向对象的而不是二维表,存储一个用户在MongoDB中是这样子的。{ username:'123',
# 为什么需要MongoDBMongoDB与MySQL的区别关于MongoDB与MySQL的区别可以参考网上关于NoSQL与MySQL的区别,以下是找到的网上的关于两者区别的截图:总体上讲:由于MongoDB独特的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将热点数据加载到内存,故而对查询来讲,会非常快(当然也会非常消耗内存);同时由于采用了BSON的方式存储数据,故而对JSON格式数据具有非常好的支持性以及友好的表结构
原创 2022-12-06 15:23:02
157阅读
1.为什么要学习?        项目需要,公司需要通过从以往的日志记录以及购买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数据量大结构复杂;        项目的需求决定要解决数据库高并发读写,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访问以及高可扩展和高可用性等问题。&nbsp
原创 2017-07-15 20:09:42
2622阅读
1点赞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