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负载均衡的集群监控,不仅仅集中在对集群所有的资源、服务等进行监控,还要兼顾整体逻辑。以MongoDB高可用负载均衡集群为例,对逻辑层面的监控,就是模拟用户行为,访问集群数据,判断运行状态是否正常。MongoDB集群内置一个名为“db.serverStatus()”的工具,用它可以来监控整个集群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用客户端“mongosh”登录MongoDB集群路由“mongos”,切换到管理员用户
现在网上很多教程都在讲MongoDB分片配置,但大多都没有经过实战,而且用的MongoDB版本不同各种配置眼花寮乱,让入门者莫衷一是。 最近我也做了MongoDB分片,贴出自己的配置。并且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大伙聊聊,不恰当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也同时希望让后来者能绕过这些问题。 正式环境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都要进行备份的,关于分片复制请见alibaba教程:http://www.taobaodba.
# MongoDB集群创建用户权限不生效 在MongoDB集群中创建用户并为其赋予相应权限是很常见的操作。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我们已经正确为用户设置了权限,用户却无法正常访问数据库。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权限设置不正确或者权限设置的方式不正确所导致的。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如何在MongoDB集群中创建用户并为其赋予权限,以及可能遇到的权限不生效的问题。 ### MongoDB集群
原创 2024-07-07 05:30:09
137阅读
  分片是数据跨多台机器存储,MongoDB使用分片来支持具有非常大的数据集和高吞吐量操作的部署。具有大型数据集或高吞吐量应用程序的数据库系统可能会挑战单个服务器的容量。例如,高查询率会耗尽服务器的CPU容量。工作集大小大于系统的RAM会强调磁盘驱动器的I / O容量。有两种解决系统增长的方法:垂直和水平缩放。垂直扩展涉及增加单个服务器的容量,例如使用更强大的CPU,添加更多R
转载 2024-05-17 19:02:31
42阅读
MongoDB集群方案介绍一.什么是mongodb集群?是指由多台mongodb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称之为mongodb集群。二.mongodb集群搭建的方式:1.Replica Set  副本集:简单来说就是集群当中包含了多份数据,保证主节点挂掉了,备节点能继续提供数据服务,提供的前提就是数据需要和主节点一致。默认设置下,主节点提供所有增删查改服务,备节点不提供任何服务。但是可以通
转载 2023-07-28 12:28:59
154阅读
因为估计我没那么多服务器去做分片,所以下只是类似主从的服务器集群,没有对单个数据库再分片到多个机器上.以下目标就是在多个机器上都保存一份完整数据,并能自动主从切换(未实现)即便是这样,配置仍然一波三折,特别网上的文章多基于本机或者是版本实现差异,多个步骤是对不上那些教程的.使用版本 mongodb-win32-i386-2.0.21.解压后即可开始使用.2.讲解一下配置文件.网上的例子基本都是命令
转载 2023-09-07 21:37:57
65阅读
目录MongoDB数据库角色MongoDB用户权限设置MongoDB数据库角色数据库用户角色:read、readWrite;数据库管理角色:dbAdmin、dbOwner、userAdmin;集群管理角色:clusterAdmin、clusterManager、clusterMonitor、hostManager;所有数据库角色:readAnyDatabase、readWriteAnyDataba
一、关于权限的默认配置   在默认情况下,mongod是监听在0.0.0.0之上的,任何客户端都可以直接连接27017,且没有认证。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即时上手,不用担心被一堆配置弄的心烦意乱。然而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如果直接在公网服务器上如此搭建MongoDB,那么所有人都可以直接访问并修改数据库数据了。    默认情况下,mong
转载 2024-03-01 15:28:35
80阅读
 MongoDB 的部署方案有单机部署、复本集(主备)部署、分片部署、复本集与分片混合部署。混合的部署方式如图: 分片集群的构造(1)mongos :数据路由,和客户端打交道的模块。mongos本身没有任何数据,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数据,去找config server(2)config server:所有存、取数据的方式,所有shard节点的信息,分片功能的一些配置信息。可以
课程目标MongoDB 的副本集:操作、主要概念、故障转移、选举规则MongoDB 的分片集群:概念、优点、操作、分片策略、故障转移MongoDB 的安全认证1. MongoDB 副本集 - Replica Sets1.1 简介MongoDB 中的副本集(Replica Set)是一组维护相同数据集的 mongod 服务。 副本集可提供冗余和高可用性,是所有生产部署的基础。也可以说,副本集类似于有
分⽚(sharding)是MongoDB⽤来将⼤型集合⽔平分割到不同服务器(或者复制集)上所采⽤的⽅法。不需要功能强⼤的⼤型计算机就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处理更⼤的负载——其采用的扩展方式两种:1)垂直扩展:增加更多的CPU和存储资源来扩展容量;2)⽔平扩展:将数据集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平扩展即分⽚。   对于分片,MongoDB官网给出了分配集群内部互相工作的结构图:    分⽚集群由以下3个服
在搭建集群之前,需要首先了解几个概念:路由,分片、副本集、配置服务器等。相关概念 mongodb集群架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有四个组件:mongos、config server、shard、replica set。mongos,数据库集群请求的入口,所有的请求都通过mongos进行协调,不需要在应用程序添加一个路由选择器,mongos自己就是一个请求分发中心,它负责把对应的数据请求请求转发到对应的s
MongoDB集群帮助手册一、Mongodb集群架构简介这是一种可以水平扩展的模式,在数据量很大时特给力,实际大规模应用一般会采用这种架构去构建monodb系统。 要构建一个 MongoDB Sharding Cluster,需要三种角色:l  Shard Server: mongod 实例,用于存储实际的数据块,实际生产环境中一个shard se
转载 2023-09-11 21:37:43
65阅读
MongoDB分布式集群集群方式有三种:Master-Slaver(主从)、Replica Set(副本集)、Sharding(分片)三种方式。关于MongoDB集群:三种模式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属Replica set应用最为广泛,主从模式现在用的较少,sharding模式最为完备,但配置维护较为复杂。MongoDB副本集模式简述:保证数据在生产部署时的冗余和可靠性,通过在不同的机器上保
MongoDB  增加用户 删除用户  修改用户  读写权限 只读权限MongoDB用户权限分配的操作是针对某个库来说的。--这句话很重要。 1、 进入ljc 数据库:      use ljc;       &nb
转载 2023-06-03 22:15:11
182阅读
mongo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身份认证:MongoDB安装完成后,默认是没有权限验证的,默认是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登录的,但是往往数据库方面我们会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而设置用户名密码。即任何客户端都可以使用mongo IP:27017/admin命令登录mongo服务启用访问控制前,请确保在 admin 数据库中拥有 userAdmin 或 userAdminAnyDatabase 角色的用户。该用
转载 2023-08-10 12:52:53
985阅读
1. 添加用户MongoDB shell version: 1.8.2connecting to: 127.0.0.1:30000/test> > > > use adminswitched to db admin> db.addUser('admin','admin'){        
原创 2011-08-06 10:56:26
838阅读
# MongoDB 权限设置指南 ## 概述 在本文中,我将向你介绍如何在 MongoDB 中设置权限MongoDB 是一种流行的开源文档数据库,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执行高效的查询。为了保护你的数据库和数据的安全性,你需要设置适当的权限来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 ## 流程概览 下面是设置 MongoDB 权限的一般流程: 步骤 | 描述 ---- | ---- 1. 连接到 MongoD
原创 2023-10-22 15:50:05
63阅读
1. 说明默认情况下,MongoDB实例启动运行时是没有启用用户访问权限控制的,也就是说,在实例本机服务器上都可以随意连接到实例进行各种操作,MongoDB不会对连接客户端进行用户验证,这是非常危险的。保证安全使用新的端口,默认的27017端口如果一旦知道了ip就能连接上,不太安全设置mongodb的网络环境,最好将mongodb部署到公司服务器内网,这样外网是访问不到的。公司内部访问使用vpn等
原创 2022-01-14 15:24:14
254阅读
1.副本集1.1在主节点创建管理员账号/etc/mongodb/mongosh-1.8.1-linux-x64/bin/mongosh --port 27017use admindb.createUser({user:"用户名",pwd:"密码",roles:["root"]})只要在主节点创建用户即可,从节点会自动同步数据1.2创建集群密钥文件在mongodb目录下创建cd /etc/mongo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