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架构        实验环境:RS1、RS2为真实的两台apache服务器,测试时为了测试效果在/var/www/html/index.html内写入不同内容。LVS与这两台RS1、RS2在一个大二层内。具体的修改内容信息不进行详细说明,仅说明思路。LVS服务器上起子接口,配置虚拟ip地址。内核配置文件配置arp相关的选项参数,ipvsadm配置到
转载 2024-10-18 08:47:32
36阅读
mongodb数据库服务器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磁盘空间慢慢的都被耗尽了额。就参照网上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开始扩容工作。在这将自己的操作步骤做一个记录以便未来不时之需。 前沿:  在安装系统的时候我选择的是自动分区,系统就会自动以LVM的方式分区。为了保证系统后期的可用性,建议所有新系统安装都采用LVM。LVM结构图 扩容步骤 1. 查看磁盘设备 命
本文主要讲的是lvs的原理以及调度算法,因此关于其他面的内容可能只是简单过一下,大家如果是和小编一样想要再进一步了解这两个lvs方面的内容可以仔细看看哦。lvs也就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写,意即Linux虚拟服务器,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是一种集群(Cluster)技术,采用IP负载均衡技术和基于内容请求分发技术。LVS主要组成部分负载调度器(load balance
大家好哈,LVS 就是Linux虚拟服务器(Linux Virtual Server),在1998年5月,由章文嵩博士成立了Linux Virtual Server的自由软件项目,进行Linux服务器集群的开发工作。同时,Linux Virtual Server项目是国内最早出现的自由软件项目之一。官方站点:http://www.linuxvirtualserver.org/ 
Lvm基本应用什么是LVM?LVM 的全称是 Logical Volume Manager。中文为逻辑卷管理。它是Linux对磁盘分区的一种管理机制。它在传统的硬盘(或硬盘分区)和文件系统之间建立一个逻辑层,将一个或多个底层块设备组织成为一个逻辑设备。LVM 的重点在于能够动态的调整磁盘分区的大小。而并非数据的冗余性和完整性。LVM的组成PV:Physical Volume。物理卷PV是LVM的基
转载 2024-02-14 13:51:34
147阅读
一、LVS简介LVS(LinuxVirtualServer)即Linux虚拟服务器,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本项目在1998年5月由章文嵩博士成立,目前LVSLinux内核标准的一部分。使用LVS可以达到的技术目标是:通过LVS达到的负载均衡技术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Linux服务器集群,它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以低廉的成本实现最优的性能。LVS是一个
原创 2018-11-08 20:42:30
1616阅读
1点赞
LVM在生产环境做测试还是挺有用的LVM结合内核的dm模块,将一个或多个底层块设备组织成一个逻辑设备的模块;通俗来说就是将多个物理设备(分区也行)组成一个可“灵活”伸缩的文件系统PV物理卷->VG卷组->LV逻辑卷PV物理卷的理解就是一个个的物理硬盘,分区,RAID也可以;将这些PV物理卷在划分成一个大的VG卷组;然后VG卷组将下面的PV物理卷划分成一个个的PE空间(physica
linux LVS Keepalived 一、简述lvs四种集群特点及使用场景lvs-nat:修改请求报文的目标IP,多目标IP的DNATlvs-dr:操纵封装新的MAC地址lvs-tun:在原请求IP报文之外新加一个IP首部lvs-fullnat:修改请求报文的源和目标IPlvs-nat模式:本质是多目标IP的DNAT,通过将请求报文中的目标地址和目标
转载 2024-06-11 21:32:19
127阅读
1.安装LVS rpm –ivh ipvsadm-1.24-6.1.i386.rpm 2.查看LVS是否安装成功 ipvsadm --help 如果看到提示证明就安装成功。 3.配置LVS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0 DEVICE=eth0:0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原创 2011-10-21 13:55:20
827阅读
文章目录lv的创建流程说明-bash: lvs: command not found处理方法lv的创建、删除、使用及增减容量硬盘分区设置或查看pv操作创建pv删除pvvg操作vg详细信息查看创建vg删除vgvg重命名新增vg容量【vg扩容】lv操作创建lv删除lv使用lvlv重命名增加使用lv容量【扩容】xfs格式刷新ext4格式刷新减少使用lv容量【缩容】lv的快照利用原始lv,来恢复快照
LVS三种模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NAT模型:1、RS跟Director在同一子网2、RIP使用私有地址,仅用于本地通信3、Director工作在Clients和RS中间,负责处理进出的全部报文 4、RS网关要指向DIP5、可以实现端口映射6、RS可以是任何操作系统7、Director在较大规模应用中会成为性能瓶颈 DR模型:1、RS跟Director必须在同一物理网上 (VIP必须
原创 2012-12-01 18:18:04
899阅读
Linux LVSLinux Virtual Server)是一种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负载均衡技术,它能够将网络流量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以实现高可用性和高性能。在网络服务,负载均衡是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的稳定性和吞吐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Linux LVS是一个开源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它基于一组服务器集群,其中包括一个负载均衡调度器和多台
原创 2024-03-22 11:04:30
90阅读
作用:负载、高可用、经济(相比硬件负载)、扩展收缩方便基于tcp/udp四层协议负载LVS的三种转发模式:LVS-NAT:网络地址转换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LVS-DR:直接路由 Direct routingLVS-TUN:IP隧道 IP tunnelingLVS的常用调度算法:WRR:Weighted round-robin:加权轮循-按照性能分配,为其计算出权
原创 2017-11-07 17:07:02
774阅读
首先LVS要开启路由器功能私有IP只能在丝网,无法在公网存活nat内网分离,进行阻拦,隔离外部,外部无法范围内部。LVS由于近来 回去都通过LVS容易造成瓶颈,速度会慢一些。
转载 2014-12-08 23:47:00
31阅读
2评论
简介LVS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也就是Linux虚拟服务器, 是一个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它的官方站点是www.linuxvirtualserver.org。现在LVS已经是Linux标准内核的一部分,在Linux2.4内核以前,使用LVS时必须要重新编译内核以支持LVS功能模块,但是从Linux2.4内核以后,已经完全内置了LVS的各个功能模块,无需给内核打
转载 2024-05-10 18:22:42
406阅读
LVS是一个开源的软件,可以实现LINUX平台下的简单负载均衡. 后面所附文章,讲述了LVS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因为文章较长,所以在转载前,先总结一下LVS的优缺点: 优点: 1、开源,免费 2、在网上能找到一些相关技术资源 3、具有软件负载均衡的一些优点 缺点: 1、具有开源产品常有的缺点,最核心的就是没有可靠的支持服务,没有人对其结果负责 2、功能比较简单,支持复杂应用
LVSLinux Virtual Server)即Linux虚拟服务器,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由章文嵩博士在1998年5月成立。LVS的工作过程 ipvs : 工作于内核空间,主要用于使用户定义的策略生效 ipvsadm : 工作于用户空间,主要用于用户定义和管理集群服务的工具上图所示,ipvs工作于内核空间的INPUT链上,当收到用户请求某集群服务时,经过PREROUTING链,经检查本
转载 2024-03-19 14:44:58
57阅读
LinuxLVSLinux Virtual Server)是一种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分发给多个服务器来实现负载均衡。而keepalive则是一种用于检测服务器存活性的机制,确保只有正常工作的服务器才会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在LVS,keepalive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LVS,keepalive主要通过对服务器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来实现负载均衡。通过keepalive
原创 2024-04-16 11:13:22
60阅读
Linux系统的ps命令的主要作用是监测进程状态。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linux的ps命令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linux的ps命令详解Linux的ps命令是Process Status的缩写。ps命令用来列出系统当前运行的那些进程。ps命令列出的是当前那些进程的快照,就是执行ps命令的那个时刻的那些进程,如果想要动态的显示进程信息,就可以使用top命令。要对进程进行监测
LVS作为一款优秀的负载均衡软件,一直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虽然性能比不上价格昂贵的负载均衡硬件,但对于大部分的业务场景,LVS还是能出色地胜任的。LVS工作在网络的第四层,内核的tcp/ip栈上,这也决定了它在所有负载均衡软件中性能是最好的。 一、LVS 1. LVS的介绍 LVS的英文全称是Linux Virtual Server,即Li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