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突击RHCSA认证考试—傻瓜式总结准备步骤进入考试系统前,需要先进行注册,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注册时填写的名字为证书上的名字,邮箱填写建议填写QQ邮箱。附加题进入考试系统//点击Manage VMS--->开启classroom--->开启desktop //点击view desktop 进入redhat页面 选择notlist 使用用户名root密码redhat登陆
windows做为文件服务器,使用rsync的windows服务版本,然后配置好就可以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windows做为文件服务器,使用rsync的windows服务版本:cwRsyncServer 下载地址:http://rsync.samba.org 安装过程要设置用于系统服务的帐号和密码,可以默认。 注:此帐号用于启用crsync server服务,需要分配给帐号对要同步文件的
转载 2024-06-28 21:49:55
51阅读
    系统日志是程序在运行时自己产生的,而rsyslog只是将这些日志采集下来,进行管理,系统日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对日志的分析进行排错。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需要对日志进行操作,最好还是先将日志进行备份。本篇文章讲解的是rsyslog这个软件采集日志的格式,及其配置,希望可以对你有用。1.日志格式通常系统产生的日志记录在/var/log这个目录中,常见的有以下五个
搭建rsync服务器,不使用系统用户实现数据备份 1,为什要搭建rsync服务器:使用rsync命令备份需要输入用户密码; 使用ssh免秘钥无交互备份,需要生成密码文件并发送给客户端,且需要使用系统用户登录客户端;结论:无论使用rsync命令,还是使用ssh免秘钥无交互备份,都需要使用系统用户,这样就会不安全;解决办法:搭建rsync服务器,不使用系统
转载 2024-05-02 20:37:13
9阅读
Linux备份系统rsync是一款强大的开源工具,广泛用于数据备份和文件同步。它可以实现本地和远程文件夹之间的高效同步,保障数据安全和一致性。本文将介绍rsync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进行数据备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rsync的工作原理。rsync采用增量备份的方式,即只备份文件的变化部分,而不是每次都复制整个文件。这样可以节省带宽和空间,并且备份速度更快。rsyn
原创 2024-04-03 10:20:11
99阅读
 RHEL9上X11配置 1. # vi /etc/X11/xdm/Xaccess 去掉这行的注释: # *   #any host can get a login windows" 2. # vi /etc/X11/xdm/xdm-config 注释掉这一行,前面加上个!号: "Display Manager .Requestport 0" 3. # v
安装yum -y install rsync useradd rsyncuser passwd rsyncuser vi /etc/rsyncd.secrets rsyncuser:rsyncuser mkdir -p /usr/local/rsync配置服务器配置vi /etc/rsyncd.conf uid = nobody #进行备份的用户nobody为任何用户 gid = nobody
转载 2024-04-27 20:04:14
68阅读
文章目录一、rsync同步加简介1、关于rsync2、rsync同步源(备份源)二、配置rsync备份源三、Rsync命令基本用法1、基本格式2、常用选项四、配置发起端(backuper)五、配置Rsync+Inotify实时同步 一、rsync同步加简介1、关于rsyncrsync(Remote Sync,远程同步)是一款开源的快速增量备份工具,可以在不同主机之间镜像同步整个目录树,支持增量备
已知3台服务器主机名分别为web01、backup 、nfs主机信息见下表:角色 外网IP(NAT) 内网IP(LAN) 主机名 WEB eth0:10.0.0.7 eth1:172.16.1.7 web01 NFS eth0:10.0.0.31 eth1:172.16.
1、检查rsync 是否已经安装[root@test home]# rpm -qa|grep rsync若已经安装,则使用rpm -e 命令卸载。[root@test home]#rpm -e file.rpm2、到http://pkgs.repoforge.org/rsync/下载相应版本的rpm包3、更新rsync.rpm包和安装[root@test home]#rpm -Uvh /home/
OPENVPN在使用用户名密码做认证时,可以使用linux系统创建的账号密码进行认证。并且配置方法很简单,算是比较方便配置的认证方式。具体配置步骤:一、安装配置openvpn,具体步骤可参考之前的博文内容。    http://lipenglong.blog.51cto.com/5309038/1884046二、在服务器配置文件中  # 编辑server.c
转载 2017-01-03 15:34:11
1155阅读
rsync 传输方式   1.ssh协议认证方式   rsync ./* 123.125.150.44:/mnt   2.模块认证方式   新建配置文件 /etc/rsyncd.conf  uid = nobody gid = nobody use chroot = yes pid file = /var/run/rsync
原创 2012-06-17 13:06:38
4570阅读
说明: 对于rsync同步,需要密码认证的文章很多,但对相关无需要密码认证不是很多,特做以下。因为在linux多台服务器,在内网时,需要把每台服务器下的目录都同步。如果需要密码,那十分的麻烦。对此,无需密码,将要快速很多。同时一般来说,服务器密码都是复杂性非常强的。 一、相关软件的安装:首先要安装好xinetd.d.并对rsync.conf里的一个配置文件改为NO。在此不再说明。如果出现无法同
原创 2010-08-18 12:52:26
1517阅读
1、rsync 工具介绍数据备份,毫无疑问很重要,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remote sync (远程同步)。Rsync不仅可以远程同步数据(类似于scp),当然还可以本地同步数据(类似于cp),但不同于cp或scp的一点是,rsync不像cp/scp一样会覆盖以前的数据(如果数据已经存在),它会先判断已经存在的数据和新数据有什么不同,只有不同时才会把不同的部分覆盖掉。如果linux没有rsyn
rsyncrsync是lunix系统下的数据镜像备份工具。使用快速增量备份工具Remote Sync可以远程同步,支持本地复制,或者与其他SSH、rsync主机同步。优点:1)、可以镜像保存整个目录树和文件系统。 2)、可以很容易做到保持原来文件的权限、时间、软硬链接等等。 3)、无须特殊权限即可安装。 4)、快速:第一次同步时 rsync 会复制全部内容,但在下一次只传输修改过的文件。rsync
转载 2024-04-09 08:55:20
56阅读
使用者账号Linux 系统上面的用户如果需要登陆主机以取得 shell 的环境来工作时,他需要如何进行呢?首先,他必须要在计算机前面利用 tty1~tty7 的终端机提供的 login 接口,并输入账号与口令后才能够登陆。如果是透过网络的话,那至少使用者就得要学习 ssh 这个功能了 (服务器篇再来谈)。那么你输入账号口令后,系统帮你处理了什么呢?先找寻 /etc/passwd 里面是否有你输入
Linux系统rsync实战操作今天介绍的是第三种模式——以守护进程的模式传输数据一:整体环境备份服务器端(BK-S)[root@BS-S~]# cat /etc/redhat-releaseCentOS release 6.5 (Final)[root@BS-S ~]# uname -r2.6.32-431.el6.
原创 2022-03-10 15:01:21
191阅读
Linux系统rsync实战操作Linux系统rsync实战操作前面介绍了一些关于rsync的功能与一些具体的命令格式、参数的使用意义等,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整个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实战操作过程今天介绍的是第三种模式——以守护进程的模式传输数据一:整体环境备份服务器端(BK-S)[root@BS-S~]#cat/etc/redhat-releaseCentOSrelease6.5(Final)[root@
原创 2020-11-27 18:59:18
222阅读
                Linux系统rsync实战操作前面介绍了一些关于rsync的功能与一些具体的命令格式、参数的使用意义等,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整个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实战操作过程今天介绍的是第三种模式——以守护进程的模式传输数据一:整体环境备份服务器端(BK-S)[root@BS-S~]# cat /etc/redhat-releaseCentOS release 6.5 (F
推荐 原创 2021-03-24 12:02:10
1848阅读
1点赞
Linux系统rsync实战操作今天介绍的是第三种模式——以守护进程的模式传输数据一:整体环境备份服务器端(BK-S)[root@BS-S~]# cat /etc/redhat-releaseCentOS release 6.5 (Final)[root@BS-S ~]# uname -r2.6.32-431.el6.
原创 2021-06-28 16:56:24
267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