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卡及EMMC启动 IoT-6ULX及评估板EVB-6ULX简介:i.MX6UL/L核心模块产品: I.MX6UL/L CPU列表及功能区别: 说明: 1)IoT-6ULX产品可按照客户要求选择以上兼容的CPU.欢迎各位朋友选购. 2)我司尽可能准备各种库存,因产品种类多,无法一一备齐。主要以I.MX6ULL为主; 评估板(工控板)实物图: 2 tf卡及EMMC启动2.1 tf卡及EMMC启动原
转载
2024-05-10 17:47:14
117阅读
第12讲 Linux内核启动流程简介一、vmlinux.lds简介从arch/arm/kernel/vmlinux.lds分析Linux内核第一行启动代码。找到ENTRY(stext)入口函数是stext,image和zImage是经过压缩的,Linux内核会先进行解压缩,解压缩完成以后就要运行Linux内核。要求:1、MMU关闭2、D cache关闭3、I cache无所谓4、r0 = 0。5、
转载
2024-05-15 20:41:08
65阅读
参考这位兄弟的博客做的 eZsdk增加emmc支持 Chipsee提供的BSP是基于TI提供的eZSDK5.7版本,而且没有对BBB的emmc进行支持,如果想从BBB的emmc启动,则需要在内核中增加emmc支持。 3.1 内核emmc支持 在Chipsee提供的linux3.2基础上增加对BBB上emmc的支持(eZSDK5.7到eZSDK6.0的区别
【TINY4412】LINUX移植笔记:(16)eMMC启动Linux内核宿主机 : 虚拟机 Ubuntu 16.04 LTS / X64 目标板[底板]: Tiny4412SDK - 1506 目标板[核心板]: Tiny4412 - 1412 LINUX内核: 4.12.0 交叉编译器: gcc-arm-none-eabi-5_4-2016q3 日期: 2017-8-6 12:44:
转载
2024-02-20 10:26:43
164阅读
上一节中体验了一下如何通过tftp加载内核和设备树,并挂载nfs文件系统启动linux,这样的方法很时候调试阶段,可以把需要的执行的代码或者镜像文件放在虚拟机上就可以了,不需要每次都烧写到开发板中。但是在开发完成后不可能一直在使用一台电脑来给开发板加载系统使用,所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将系统文件烧写到eMMC中,并让开发板上电后从eMMC中加载系统文件。这一节中的内容相比与上一节就要少很多:1、
转载
2024-04-20 16:59:16
117阅读
Linux启动流程: 第一步:开机加电后固件先进行自检,自检设备信息通过BIOS可以查看包括CPU、硬盘等信息,如果新增设备在BIOS中没有显示,则该设备在系统启动后无法使用。常用的固件设置包括:安全设置、设备启动顺序、电源管理等。 第二步:读取硬盘MBR区域中的自举程序。MBR(Master Boot Record)即硬盘的主引导区域,MBR包括引导程序、分区表和分割标示(Magic Num
转载
2024-06-06 14:51:05
72阅读
9.png (42.94 KB, 下载次数: 45)2015-4-12 20:32 上传点击恢复后 就会开始写入system.img了其他的依此类推有兴趣的可以试试呀目前我不知道 mkfs_ext4生成的img和dd备份生成img有啥区别是否都可以通过dd的方式直接刷入有知道的可以告诉我一下当然 也可以把上面的umount /system
umount /data
umount /cache
um
转载
2024-03-15 05:29:59
59阅读
KV260视觉入门套件,功能强大,可以实现各种复杂功能的验证,但工程应用最终使用的是K26 SOM,本文将介绍将KV260上红色SOM换成K26 SOM后,如何从EMMC启动Linux。K26 SOM与KV260上SOM的区别从外观上看KV260上的SOM带红色风扇(简称红SOM),而K26 SOM只有银色散热器。它们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K26 SOM代码EMMC,而KV260上的SOM不带E
转载
2024-02-25 15:05:38
102阅读
BOOT.bin的文件较小,只有不到3MB,但是image.ub的文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大,将它们都放在16MB的QSPI Flash上有点危险,而且下载起来也不太方便。所以准备将u-boot和kernel的存储位置分开,将包含u-boot的BOOT.bin烧录在QSPI Flash当中,将image.ub文件直接放在eMMC中进行启动。 step1:eMMC存储空间分区参
转载
2024-07-20 06:30:34
56阅读
前言 上篇文章介绍了c文件的交叉编译和驱动module的ko交叉编译,里面的方法介绍的非常具体,希望能给小伙伴点帮助。当然具体的操作方法步骤不一一介绍了。下面介绍下系统的编译和烧写。系统编译VMware15.5.5,差不多15以上的都行。注:具体版本为VMware® Workstation 15 Pro。 (2)Linux版本
目录1. Linux启动过程2. 启动过程概述3. 引导加载阶段4. 内核阶段4.1 内核加载阶段4.2 内核启动阶段5. 早期的用户空间6. 初始化过程6.1 SysV init6.2 Systemd7. 详细的了解BIOSFIRMWAREPOSTBootstrappingROMRAMMBRGTPVBR扩展:Windows与LinuxGRUB2(1)引导阶段(2)内核阶段(3)初始化阶段&nbs
一、 GRUB 简介 系统启动引导管理器,是在计算机启动后运行的第一个程序,他是用来负责加载、传输控制到操作系统的内核,一旦把内核挂载,系统引导管理器的任务就算完成退出,系统引导的其它部份,比如系统的初始化及启动过程则完全由内核来控制完成。 二、 GRUB 软件包版安装 在linux 系统中查看有没有安装grub-0.97-13.2 包,如过没有安装此包,那么可以在光盘中找到grub-0.
目录概述1 编译u-boot1.1 解压文件1.2 编译u-boot2 配置环境2.1 在Ubunt 搭建TFTP2.2 建立下载目录3 烧写bootloader到SD4 使用NFS模式启动板卡5 从EMMC 启动 Linux 系统5.1 通过配置参数方式5.2 使用命令直接启动内核概述本文主要介绍使用编译ATK-DL6Y2C板卡配套的u-boot源码包( uboot-imx-2016.
转载
2024-06-28 14:15:43
244阅读
1、陆佳华书《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实战指南 第2版》这本书中的实例着实浪费了我不少时间。从本书第一个实例我就碰了一鼻子灰。当然显然是自己时新手的原因。首先第一个实验其实真的特别简单,为什么我花费那么久呢。就因为一个串口驱动问题。其实只要你确保在实验之前安装好了串口驱动,那么接下来简直So-Easy.但是初学者没有人教总是要走弯路的,在所难免。就像现在,我依然经常碰一鼻子灰。说实话,到目前为止,
一,个人用如果是个人用,就没必要分那么多区,分一个区,或者二个区就行了。分一个区,就要一个根分区就行了/,我的多系统里面的linux都是一个分区。分二个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根分区/二,服务器用关于服务器的分区,不要分的太多,适合自己就行,有二种比较好的方法,适合二种不同的人喜欢用软件管理工具的人,pacman,yum,apt-get等。这种人喜欢用软件自带的软件来安装web服务器,mysq
转载
2024-04-24 17:32:15
37阅读
创建嵌入式工程时,没有用到FPGA,那么就不需要生成bit流。FPGA是作为一个ARM CPU外设存在的。ZYNQ的架构如下图所示,白色底的部分为PS部分,灰色底部分为PL。PS可以通过EMIO(部分外设可以)与PL通信及ZYNQ的引脚,也可以通过MIO连接到ZYNQ的引脚。APU是PS部分的核心,包括双核处理器等central interconnect:内部互联资源Flash memory in
本文以JEDEC eMMC 5.0为标准。
在上电或者reset操作之后(通过CMD0发送0xF0F0F0F0或者硬件重启),在发送第一个命令之前,若是CMD信号保持74个或以上的clock cycles的LOW状态,slave开始执行boot模式初始化,且在内部开始准备boot数据。
Master选择从哪个partition读取boot数据是可以被提前设置的(E
转载
2024-02-23 17:51:56
92阅读
环境:petalinux 2018.3实现目的:在Petalinux下,qspiflash存储BOOT.bin,EMMC的blk0存储image.ub,blk1存储rootfs。前提:该文档描述的方式需要开发板支持SD卡启动。即ZYNQ的SDC0接SD卡,SDC1接EMMC。Petalinux 配置petalinux-config
->Subsystem AUTO Hardware Set
转载
2024-02-27 10:01:44
2950阅读
大家好,我是痞子衡,是正经搞技术的痞子。今天痞子衡给大家介绍的是恩智浦i.MXRT1xxx系列MCU的SD/eMMC卡启动。 最近在恩智浦官方社区上支持了一个关于 i.MXRT 从 SD 卡启动的案例,这让痞子衡想起了一年前写过的一篇《i.MXRT600从SD/eMMC启动》,那一篇重点介绍了基于 eMMC 设备制作程序、下载程序、启动程序的方法。虽然 SD 和 eMMC 在启动流程上差别不
转载
2024-05-21 20:19:23
50阅读
【TINY4412】U-BOOT移植笔记:(18)eMMC启动U-BOOT宿主机 : 虚拟机 Ubuntu 16.04 LTS / X64 目标板[底板]: Tiny4412SDK - 1506 目标板[核心板]: Tiny4412 - 1412 U-BOOT版本: 2017.03 交叉编译器: gcc-arm-none-eabi-5_4-2016q3 日期: 2017-6-25 12:
转载
2024-03-16 01:10:54
32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