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CPU的并行性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CPU : 核心数量、线程数据量,(C/T), 越多越强大, 每个核心拥有自己的L1, L3目前能搞32M以上。SRAM: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CPU和芯片组的基材,高速缓存,以速度为目标。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主存基材,以更高带宽和存储为目标,读取耗时。内存带宽: 以千兆字节每秒为单位,越高意味着I/O速度越高。核心: 按序核心即指令按照顺序串行执行
先从总体上来说:从计算机底层来说: 线程可以比作是轻量级的进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线程间的切换和调度的成本远远小于进程。另外,多核 CPU 时代意味着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运行,这减少了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开销。从当代互联网发展趋势来说: 现在的系统动不动就要求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并发量,而多线程并发编程正是开发高并发系统的基础,利用好多线程机制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整体的并发能力以及性能。再深入到计算机底层来
一、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为多台逻辑计算机,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逻辑计算机,同时每个逻辑计算机可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相不影响,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二、虚拟化技术发展雏形:1961年,IBM709机器实现了分时系统,将CPU占用切分为多个极短的时间片(1/100sec)每一个时间片执行不同的工作,通过对这些时间片进行轮询从而将一个
1 概述计算机性能指标处理器性能 = 主频* IPC处理器时间 = (程序指令数*CPI)/主频性能提升的主要手段提升工作主频:Khz增长到GHz 1)生产工艺提升发掘并行处理能力 1)指令流/数据流/线程级并行性 2)软硬件协同循环级并行 使一个循环中的不同循环体并行执行提高并行性的技术途径(1)时间重叠。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以加快硬件周转而赢得
AMD又来了赚yes了。这次带来的,是具有x86服务器CPU上“全球最快单核性能”的EPYC Rome 7Fx2系列。新的三款CPU,是第二代霄龙处理器产品线的补充,属于8核心、16核心和24核心处理器中的顶级产品。比之2019年发布的产品,时钟频率大大提升,三级缓存容量更大。价格方面,依旧剑指英特尔:与同级别Intel Xeon处理器相比,最高可降低50%成本。 话不多说,具体如何,
第一章:部分操作指令在计算机领域中,cups 是“通用UNIX打印系统”(Common UNIX Printing System)的缩写,它是一种用于在UNIX-like操作系统上管理打印任务的开源打印系统。cups 提供了一个框架,允许用户和程序通过网络或本地连接发送打印作业到打印机,同时还提供了管理、排队、过滤等功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cups 命令:启动和停止CUPS服务: 启动:sudo
转载 9月前
110阅读
网上sysbench教材众多,但没有一篇中文教材对cpu测试参数和结果进行详解。 本文旨在能够让读者对sysbench的cpu有一定了解。小慢哥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1.sysbench基础知识sysbench的cpu测试是在指定时间内,循环进行素数计算素数(也叫质数)就是从1开始的自然数中,无法被整除的数,比如2、3、5、7、11、13、17等。编程公式:对正整数n,如果用2到根号n之间的所有整数
谁在消耗cpu?用户+系统+IO等待+软硬中断+空闲祸首是谁?用户用户空间CPU消耗,各种逻辑运算正在进行大量tps函数/排序/类型转化/逻辑IO访问...用户空间消耗大量cpu,产生的系统调用是什么?那些函数使用了cpu周期?参考Linux 性能优化解析MySQL 几种调式分析利器IO等待等待IO请求的完成此时CPU实际上空闲如vmstat中的wa 很高。但IO等待增加,wa也不一定会上升(请求
转载 2024-02-20 13:19:18
24阅读
一、硬浮点与软浮点1. 硬浮点编译器将代码直接编译成硬件浮点协处理器(浮点运算单元FPU)能识别的指令,这些指令在执行的时候ARM核直接把它转给协处理器执行。FPU 通常有一套额外的寄存器来完成浮点参数传递和运算。使用实际的硬件浮点运算单元(FPU)会带来性能的提升2. 软浮点编译器把浮点运算转成浮点运算的函数调用和库函数调用(即用整数运算模拟浮点运算),没有FPU的指令调用,也没有浮点寄存器的参
  公司在阿里云的Linux服务器CPU负载高达90几,太吓人了,现在把处理的过程记录如下:1 通过top定位到耗费CPU资源较多的进程,假设进程名为“abc”,PID为1112 定位到进程目录下  cd/proc/111  llexe3 如果发现不是正常的应用,可以直接删除对应的可执行文件4 如果exe没有指向的可执行文件,则:ps-el|grep111  查看其进程状态,如果是D或Z,则kil
原创 2018-05-02 15:53:06
2567阅读
1点赞
导语:采用容器和Kubernetes要求整个企业保持一致,不了解这些前期现实会导致一些非常严峻的后果。正文Gartner估计,到2022年,将有75%的组织在生产中运行容器化应用程序。毫无疑问,Kubernetes已成为组织容器的流行方法。通过遵循某些Kubernetes最佳实践,您可以确保其采用确实加速了容器部署。 下面我们摘录自Gartner的“ 在生产中运行容器和Kubernete
CPU简介CPU是电脑内部最核心的硬件设备,经常被比喻为“大脑”,这样的表述一点都不为过,甚至非常准确。它有频率、核心、线程、缓存大小、架构、制程、功耗,接口这些主要参数,支持的指令集、虚拟技术之类的新手也暂时没必要关注。本文具体阐述下 CPU 各个参数的功能特性。架构架构、核心、线程、频率是3个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性能的参数,架构就是常看到的sandy bridge/ivy bridge/h
以下脚本可以用于Oracle db系统上线前检测单颗CPu运算能力频率: SET SERVEROUTPUT ON SET TIMING ON DECLARE n NUMBER := 0; BEGIN FOR f IN 1..10000000 LOOP n := MOD (n,999999) + SQRT (f); END LOOP; DBMS_OUTPU
原创 2013-04-10 17:12:14
484阅读
## Python代码测试CPU能力 在计算机编程领域,性能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当我们编写Python代码时,了解我们的代码在特定硬件上的CPU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测试CPU能力,我们可以确定代码的性能瓶颈,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 ### CPU能力测试的方法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time`模块来测试代码的执行时间。`time`模块提供了函数`time()`和`perf_coun
原创 2024-02-05 04:29:57
98阅读
本文希望能将FPU以及ARM中的FPU介绍清楚。1. FPU(Floating-Point Unit)浮点运算单元是处理器内部用于执行浮点数计算的逻辑部件,或者说硬件电路。不是所有的处理器都有该功能。浮点运算满足IEEE 754的标准,所谓IEEE 754标准,定义了浮点数字的存储和计算方式、计算异常等,比如IEEE 754标准准确地定义了单精度(32位)和双精度(64位)浮点格式。 对于含有FP
Intel x87 FPU专门用于执行标量浮点计算,可以对单精度浮点(32位)、双精度浮点(64位)以及扩展双精度浮点(80位)进行计算,并顺从IEEE754标准。x87 FPU可以工作在32位兼容模式下以及64位模式下,在这两种下,FPU的数据寄存器的个数都一样,只有8个。对x87 FPU的数据寄存器的访问方式与一般的寄存器有所不同,它是栈式访问。你通过 FLD在栈顶的数据寄存器索引为0,那么它
多核是多微处理器核的简称,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独立处理器封装在一起,集成在一个电路中。多核处理器是单枚芯片(也称为硅核),能够直接插入单一的处理器插槽中,但操作系统会利用所有相关的资源,将它的每个执行内核作为分立的逻辑处理器。通过在多个执行内核之间划分任务,多核处理器可在特定的时钟周期内执行更多任务。多线程是指从软件或者硬件上实现多个线程并发执行的技术。具有多线程能力的计算机因有硬件支持而能够在同一时
你的Linux造诣很深吗?如何证明你精通Linux呢? 简单的Linux使用,是不足以证明你精通Linux的,即使你花了很多时间在Linux上,但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原创 2010-09-12 15:34:16
804阅读
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intel和AMD都展示了高达32核心的处理器,可见多核心CPU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intel也推出了睿频5G的8086k,但它也只是一款纪念产品。那么多核CPU有什么优势吗?我们拿双核和单核的做一下分析,双核的优势不是频率,而是同时处理多件事情。一个核心理论上同时只能干一件事。比如你同时在后台BT下载,前台一边看电影一边拷贝文件一边联QQ……,这么多程序同时需要CPU来响应
转载 2023-07-10 17:19:26
203阅读
多核处理器的由来  多核出现前,商业化处理器都致力于单核处理器的发展,其性能已经发挥到极致,仅仅提高单核芯片的速度会产生过多热量且无法带来相应性能改善,但CPU性能需求大于CPU发展速度。尽管增加流水线提高频率,但缓存增加和漏电流控制不力造成功率大幅增加,性能反而不如之前低频率的CPU。功率增加,散热问题也严重了,风冷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那么新技术必须出现-多核处理器。早在1996年就有第一款
转载 2023-07-21 22:58:52
264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