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公司通过8节课组织了DDD培训,在此以系列文章作为总结,本篇文章主要介绍DDD整体概述什么是DDD?(领域驱动设计)传统架构方式如果对于传统的web开发比较熟悉的同学一定会了解传统的三层架构,既controller层,service层,dao层, 传统的软件架构能够解决业务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对于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很多时候会发现,业务是一团乱麻,在现有系统中扩展功能会难以扩展,或者业务的扩
DDD领域驱动设计)的代码分层结构是一种组织和划分代码的方式,旨在更好地实现领域模型、业务逻辑和技术实现之间的分离,并提供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可维护性。DDD代码分层结构1. 用户界面层(UI Layer):用户界面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并向用户展示信息和接收输入。它可以是Web界面、移动应用程序、桌面应用程序等。该层主要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将其转发到应用服务层进行处理。2. 应用服务层(Appl
如何理解领域和子域?领域领域是用来限定业务边界和范围的,这也是 DDD 在设计中不断强调边界的原因。在研究和解决业务问题时,DDD 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业务领域进行细分,当领域细分到一定的程度后,DDD 会将问题范围限定在特定的边界内,在这个边界内建立领域模型,进而用代码实现该领域模型,解决相应的业务问题。简言之,DDD领域就是这个边界内要解决的业务问题域。子领域领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子领域。我们
目录一、领域和子域二、核心域、通用域和支撑域三、界限上下文:定义领域边界的利器四、实体和值对象:从领域模型的基础单元看系统设计五、聚合和聚合根:怎么设计聚合?六、聚合、聚合根、实体、值对象之间的特点本文主要讲述领域设计中涉及到的10大基础概念:①领域、②子域、③核心域、④通用域、⑤支撑域、⑥界限上下文、⑦实体、⑧值对象、⑨聚合、⑩聚合根。一、领域和子域DDD 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业务领域进行细分,当
领域划分使用DDD过程中,在面向业务变化时首先要理解业务的核心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关注点分离出找到相对内聚的业务活动形成子问题域。子问题域内部是相对稳定的, 而子问题是很容易变化的,DDD核心在于领域边界的识别和划分DDD是以领域为核心的,实践DDD时要先根据问题域划分出相关的领域, 描述应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领域中存在限界上下文,它用于解决领域内 的特定问题,具备特定的职责,并存在边界。限界上下文
一、解耦领域层和基础层                 DDD严格的分层架构告诉我们,每一层只能与其下方的一层发生耦合。因此用户接口层只与应用层发生交互,应用层往下只与领域层发生交互,领域层往下只与基础层发生交互。    在传统的代码分层结构Controller—Service—Dao结构中,经常能看到在Service
转载 2023-07-26 16:10:54
19阅读
1.DDD是什么领域驱动设计(英语:Domain-driven design,缩写 DDD) 是一种由域模型来驱动着系统设计的思想,而不是通过DB表字段等数据字典来驱动系统设计来满足复杂需求的软件开发方法。领域模型是对业务模型的抽象,DDD是把业务模型翻译成系统架构设计的一种方式。2.DDD 解决了什么问题统一思想:统一项目各方业务、产品、开发对问题的认知,而不是开发和产品统一,业务又和产品统一从
领域驱动设计(ddd)学习第一天 1.架构师≠技术大牛 两者的区别在于技术大牛可能技术,架构师还需要理解业务,将业务转换为技术。 技术不直接产生价值,用户也不会为技术买单,只有理解业务需求,用技术解决用户痛点,用户才会为之买单。2业务架构师的职责有:a能够将业务转化为技术,b能合理运用技术支撑业务。 这就需要理解和梳理业务流程,理解业务规则,挖掘用户痛点(获取方式可以是:和用户沟通) 如何成为优秀
引子不知今年吹了什么风,忽然 DDD 领域驱动设计进入大家视野。该思想源于 2003 年 Eric Evans 编写的 “Domain-Driven Design领域驱动设计” 简称 DDD,Evans DDD 是一套综合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刚好公司领导强力推荐这个,抱着学习的心态,耗时 5 个月,体验了一把:“DDD从入门到弃坑”思想学习网站服务器后端发展三个阶段 服务器后端发
# 实现“DDD分层架构领域”教程 ## 概述 在软件开发中,DDD领域驱动设计)分层架构是一种常见的架构设计模式,它将系统分为领域层、基础层和应用层,有助于实现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本教程中,我将教会你如何实现“DDD分层架构领域”。 ## 流程 下面是实现“DDD分层架构领域”的整个流程: ```mermaid gantt title DDD分层架构领域实现流程
原创 2024-04-19 03:52:37
35阅读
层次架构DDD领域设计是现代软件开发中的重要一环,其核心理念在于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利用层次架构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来解决复杂系统的设计问题。 背景描述 在过去十年的软件开发中,企业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例如,从2010年开始,多数企业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单体架构难以应对快速迭代的需求。因此,开发团队逐渐转向
领域模型:是对具有某个领域边界的抽象。只反映业务,和任何技术实现无关;其不仅能反映领域中的一些实体概念,如货物,书本,应聘记录,地址,等;还能反映领域中的一些过程概念,如资金转账,等;建立正确的领域模型并不简单,需要领域专家、设计、开发人员积极沟通共同努力。 实体:根据eric evans的定义,”一个由它的标识定义的对象叫做实体”。通常实体具备唯一id(状态可以变化,但标识总是相同),
转载 2024-07-25 17:35:51
67阅读
---------------------领域驱动(DDD,Domain Driven Design)为软件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和落地实践,通过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将技术实现与业务逻辑分离,来应对复杂的软件系统。本系列文章准备以实战的角度来介绍 DDD,首先编写领域驱动的代码模型,然后再基于代码模型,引入 DDD 的各项概念,先介绍战术设计,再介绍战略设计。> DDD 实战
一、DDD从放弃到入门    希望了解一套微服务框架的;希望学习到新技术的;开发的系统不复杂,模块少而独立的;当前自己设计的架构已满足拓展性,可复用性,技术与业务复杂度已分离的;    这几类人群不是DDD的目标人群,建议尽早放弃,学习领域驱动设计能得到的收获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1、领域驱动设计是一套系
DDD领域设计架构实践苦逼的程序员,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还在加班,希望今天能够早点回家DDD领域设计模型是几年前开始流行,大概在最近笔者开始接触领域设计模型,并逐步在项目中开始应用。1)领域设计模型的应用原则:根据大神指点,领域设计模型只关注核心域,在DDD中除了核心域还有通用域和支撑域。举个例子,笔者所在项目是保险投保系统,涉及的流程有:投保,核保,保费计算,缴费,出单。当然,首先要有产品工厂,所
原创 2021-12-30 12:51:55
1208阅读
1点赞
1评论
# DDD领域模型与清晰架构:概述与实践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 DDD)是一种设计软件的理念,它强调通过深入理解业务领域来构建模型,从而使软件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结合清晰架构(Clean Architecture),DDD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开发可维护、高扩展性的应用程序。本文将通过实例,介绍DDD模型和清晰架构的实践。 ## 1. DDD基本概念
原创 2024-09-04 06:16:19
59阅读
  前面几篇blog主要介绍了DDD落地架构及业务建模战术,后续几篇blog会在此基础上,讲解具体的架构实现,通过完整代码demo的形式,更好地将DDD的落地方案呈现出来。本文是架构实现讲解的第一篇,主要介绍了DDD的User Interface层的实现,详细讲解了controller、dto的职责和实现,已经UI层使用到的公共组件:CheckLogin、Loging、Validation的职责和
转载 2024-06-11 21:36:26
102阅读
DDD为复杂软件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思想,其将易发生变化的业务核心域放置在限定上下文中,在确保核心域一致性和内聚性的基础上,DDD可以被多种语言和多种技术框架实现,具体的框架实现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来制定。核心的指导思路归纳为:1、关注点放在domain上,将业务领域限定在同一上下文中;2、降低上下文之间的依赖,通过‘开发主机服务’(REST服务是其中的一种
可以将DDD看成一种开发思想体系;它促成了一种新的以领域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目标,这就是DDD的最大优势。任何团队都可以编写一个软件来满足一组用例的需求,但那些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其正在处理的问题域中的团队则能够持续演化产品以满足新的业务用例。DDD本身并非一种严格的方法论,而是必须与一些迭代式软件项目方法论结合使用以构建并演化一个有用的模型。由此可见下面的这些理解,存在很大的
转载 2024-06-05 07:47:49
51阅读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 Driven Design,简称DDD)是一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将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与业务领域紧密结合,通过深入理解和建模业务领域,从而达到高内聚、低耦合的目的。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将业务领域的核心概念和业务逻辑抽象为领域模型,通过良好的领域模型设计和实现,使得软件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领域模型是指描述业务领域概念、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的一种模型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