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一个项目上需要用到K均值聚类算法,以前都是直接利用百度老师copy一个Kmeans算法代码,这次想自己利用已知的算法思想编写一下,编写才知道,虽然熟悉了算法思想,真正实现时,还是遇到不少bug,这就是小学老师说的"眼高手低",还是需要亲自动手实现一下,才算真正的掌握思想。回顾一下Kmeas算法思想,将若干元素聚为k类,使之,每一类内的元素相似度较高,类间的元素相似度较低,达到将若干元素划分
1). 扑克牌手动演练k均值聚类过程:>30张牌,3类  可以看到,到第三轮结束,均值已不发生改变,故聚类中心已经稳定在[12, 8, 3],即Q、8、3   2). *自主编写K-means算法 ,以鸢尾花花瓣长度数据做聚类,并用散点图显示。(加分题) 鸢尾花花瓣长度分类——代码:1 # 自主编写K-means算法 ,以鸢尾花花瓣
 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主要包括K-均值K-中心点方法,本文为大家总结了K-均值算法及其拓展,连同程序一并献上。 一、K-均值算法 算法如下:  例如:给定数据集合D,任取K = 2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计算各个对象到K个中心点的距离(如欧式距离),并将每个对象赋给最近的中心点。然后,更新簇的平均值, 即重新计算每个簇中对象的平均值作为簇的中心点。
基于原型的聚类技术创建是数据对象的单层划分。最突出的是 K 均值K 中心点。K 均值用质心定义原型,其中质心是一组点的均值。通常,K均值聚类用于 n 维连续空间中的对象。可以用于广泛的数据,因为它只需要对象之间的邻近性度量。K 中心点使用中心点定义原型,其中中心点是一组点中最有代表性的点。基本 K 均值算法选取 K 个初始质心,其中 K 是用户指定的参数,即所期望的簇的个数。 每个点指派到最
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算法是最常用的聚类算法,主要思想是:在给定K值和K个初始类簇中心点的情况下,把每个点(亦即数据记录)分到离其最近的类簇中心点所代表的类簇中,所有点分配完毕之后,根据一个类簇内的所有点重新计算该类簇的中心点(取平均值),然后再迭代的进行分配点和更新类簇中心点的步骤,直至类簇中心点的变化很小,或者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K-Means算法如何工作?输入:样本集D,簇的数目k,最
转载 2023-08-24 15:06:13
100阅读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K-means算法是硬聚类算法,是典型的基于原型的目标函数聚类方法的代表,它是数据点到原型的某种距离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利用函数求极值的方法得到迭代运算的调整规则。k-means 算法缺点① 在 K-means 算法K 是事先给定的,这个 K 值的选定是非常难以估计的。很多时候,事先并不知道给定的数据集应该分成多少个类别才最合适。这也是 K-means 算法的一个不足。有
一、K-Means算法流程K均值算法是学习无监督学习的第一个算法,这个算法理解和实现都比较简单,算法的目的是将数据分成K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算法首先随机初始化k个数据点(聚类中心),然后遍历所有数据,计算出每一个数据到k个点的距离,找到最小的距离,则该点属于这个类。之后计算每一组中的平均值,然后更新聚类中心,直到中心点不再发生变化。下面是算法的运行过程:输入:没有标签的数据X,大小为m,要将数据
K均值算法是聚类分析中较常用的一种算法,基本思想如下: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代表一个簇的初始值或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簇均值的距离,将它指派到最相近的簇,然后计算每个簇的新均值。这个过程一直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关于距离,有几种不同的距离公式:求点群中心的算法一般来说,求点群中心点的算法你可以很简的使用各个点的X/Y坐标的平均值。不过,我这里想告诉大家另三个求中心点的的公式:1)Minkowski Distance 公式 ——λ 可以随意取值,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是无穷大。2)Euclidean Distance 公式—— 也就是第一个公式λ=2 的情况3)
转载 2013-04-16 19:55:00
146阅读
2评论
大数据聚类分析是数据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从庞大而复杂的数据集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和模式。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大数据聚类分析的概念、方法、应用和挑战。1.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数据分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组的技术。其目标是使组内的数据点相似度最大化,而组间的相似度最小化。这有助于发现数据中的隐藏结构和模式,为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在聚类
原创 精选 2024-02-08 09:43:47
304阅读
一、算法简介 均值漂移算法首先找到一个中心点center(随机选择),然后根据半径划分一个范围把这个范围内的点输入簇c的标记个数加1在这个范围内,计算其它点到这个点的平均距离,并把这个平均距离当成偏移量 shift把中心点center移动偏移量 shift 个单位,当成新的中心点重复上述步骤直到 shift小于一定阈值,即收敛如果当前簇c的center和另一个簇c2的center距离小于
转载 2023-05-18 15:45:47
400阅读
K均值算法是一种聚类算法,把样本分配到离它最近的类中心所属的类,类中心由属于这个类的所有样本确定。 k均值算法是一种无监督的聚类算法算法将每个样本分配到离它最近的那个类中心所代表的类,而类中心的确定又依赖于样本的分配方案。 在实现时,先随机初始化每个类的类中心,然后计算样本与每个类的中心的距离,将其分配到最近的那个类,然后根据这种分配方案重新计算每个类的中心。...
转载 2018-08-21 14:55:21
147阅读
# K均值算法Java实现 K均值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聚类算法,旨在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簇的数据点尽可能相似,而不同簇的数据点尽可能不同。本文将介绍K均值算法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一个Java实现的代码示例。 ## K均值算法的基本原理 K均值算法的步骤如下: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初始中心点(质心)。 2. **迭代**: -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质心所
原创 8月前
25阅读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是一种无监督的聚类方法,即最初并不知道同种类数据的特征,算法会根据数据自身特点进行分类。 算法流程如下: 1 . 选取k个初始中心点,选取方法根据具体数据特点决定,可以是随机; 2 . 遍历数据集,找到离每个数据最近的中心点,并将其归入该点; 3 . 更新中心点位置:求出归入每个中心点的数据的均值,将其更新为新的中心点; 4 . 如果中
Python K-均值算法我正在寻找带有示例的k-means算法的Python实现来聚类和缓存我的坐标数据库。8个解决方案54 votesScipy的集群实施效果很好,其中包括k-means实施。还有scipy-cluster,它可以进行聚集聚类。 它的优点是您无需提前决定群集的数量。tom10 answered 2020-06-23T11:05:11Z 28 votesSciPy的kmeans2
转载 2024-06-10 10:42:40
36阅读
基本介绍:k-means 算法接受输入量 k ;然后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 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聚类相似度是利用各聚类中对象的均值所获得一个“中心对象”(引力中心)来进行计算的。工作过程:   k-means 算法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首先从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而对于所剩下其它对象,则根据它们与
最近在学习一些数据挖掘的算法,看到了这个算法,也许这个算法对你来说很简单,但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初学者,我在网上翻看了很多资料,发现中文社区没有把这个问题讲得很全面很清楚的文章,所以,把我的学习笔记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k-Means 算法是一种 cluster analysis 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算法。问题 K-Means
本文主要介绍K均值的运行原理、代价函数、聚类数量的选择等内容。1.运行原理假如有以下数据集,并且要将其分为两类。 首先使用生成两个聚类中心(图中的红蓝点)。之后该算法会计算每个样本点和两个聚类中心的距离,根据距离的远近把样本点分配给聚类中心。 第一次聚类之后的结果如下: 之后K-均值算法根据之前计算出来的距离移动聚类中心,移动之后的结果如下所示。 之后重复之前的过程,完成聚类。 通过以上例子,可知
算法原理由于传统的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易受到初始聚类中心点选择的影响,因此在传统的KMeans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算法改进,对初始中心点选取比较严格,各中心点的距离较远,这就避免了初始聚类中心会选到一个类上,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状态。二分KMeans(Bisecting KMeans)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将所有点作为一个簇,然后将该簇一分为二。之后选择能最大限度降低聚类代价函数(也
K-means算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聚类算法算法的目的是使各个样本与所在类均值的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这也是评价K-means算法最后聚类效果的评价标准)K-means聚类算法的一般步骤:初始化。输入基因表达矩阵作为对象集X,输入指定聚类类数N,并在X中随机选取N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设定迭代中止条件,比如最大循环次数或者聚类中心收敛误差容限。进行迭代。根据相似度准则将数据对象分配到最接近的聚类中心
1.用python实现K均值算法K-means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算法分为四个步骤:  (x,k,y)1) 选取数据空间中的K个对象作为初始中心,每个对象代表一个聚类中心;  def initcenter(x, k): kc2) 对于样本中的数据对象,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心的欧氏距离,按距离最近的准则将它们分到距离它们最近的聚类中心(最相似)所对应的类;  def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