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光学技术中,“diffusion红外可见光”问题引发了不少技术挑战。它在图像处理、传感器设计以及相关设备的性能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探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业务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阐述如何应对“diffusion红外可见光”问题的全过程。 ## 背景定位 “diffusion红外可见光”技术的挑战在于不同波段的光线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散射和衰减现象。这带来了图像清晰度、质
原创 2月前
274阅读
目录1.1 遥感技术中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有哪些?各有哪些特性?1.2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能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1.3 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1.4 植被、沙、雪和湿t地的反射光谱各有哪些特点?02 解答2.1 第一题2.2 第二题2.3 第三题2.4 第四题01 题目1.1 遥感技术中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有哪些?各有哪些特性? 1.2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能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 1.
摘要    对于非平面场景可见光-红外视频配准是视觉监控的一个新领域。它使用两种光谱信息的结合来更好的行人检测和分割。这里,提出一个新的用于非平面场景的可见光和红外配准的在线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前景分割、特征匹配、修正和差异计算。提出的方法基于稀疏轮廓点相关性。这个框架的关键想法是在视频的开始移除错误的区域和用于非平面场景的配准方法。1. 介绍  红外和可见光(TIR-Vis)视频内容配准问题是计算
植被跟太阳辐射的相互关系有别于其他物质,如裸土、水体等,比如植被的“红边”现象,即在<700nm附近强吸收,>700nm高反射。很多因素影响植被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包括波长、水分含量、色素、养分、碳等。研究植被的波长范围一般为400 nm to 2500 nm,这也是传感器设计选择的波长范围。这个波长范围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可见光(Visible):400 nm to 700 nm
红外简介光波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线的分类近红外线(NIR, IR-A DIN):短波长红外线(SWIR, IR-B DIN):中波长红外线(MWIR, IR-C DIN)也称为中红外线:长波长红外线(LWIR, IR-C DIN):远红外线(FIR):不同红外应用的领域 光波       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
转载 2023-10-17 09:53:38
257阅读
???本文目录如下:????1 概述?2 运行结果?3 参考文献?4 Matlab代码实现?1 概述随着红外成像技术快速发展,红外目标识别系统在导弹精确制导、夜间导航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红外小目标识别算法是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的核心之一。红外小目标信噪比低,往往淹没于自然背景和系统噪声之中,如何快速、精确地识别红外小目标非常重要。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目标是获得具有完整场景表达能力
已更新Github地址。若觉得有用,欢迎使用、引用和进一步联系交流。谢谢!----一、背景介绍 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Visible and infrared image fusion)是图像融合领域的一个分支。其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跟踪(RGB-T tracking)、人脸识别、人耳识别、SLAM、国防领域。因此,多年以来,一直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 从方
摘    要: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是异类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重要分支,在军事、遥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特点出发,介绍了两种图像融合的现状,归纳了常用的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图像融合方法,简要阐述了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规则和评价指标,为多尺度分析技术在图像融合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引    言:图像融合旨在结合不
                    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融合  根据文献【1】,对于平行光轴的红外可见光双目配置进行图像配准,主要的限制是图像配准只是对特定的目标距离(Dtarget)有效。配准误差 x(以像素单位)的数学表达式为:             &n
3. Color 颜色(6.29)颜色——人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不同感受可见光 Visible spectrum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受得到的部分(频率在380~750THZ,波长在780~400nm之间),这个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为可见光可见光中不同的波长对应着不同的颜色视锥细胞 Cones人的视网膜中有红绿蓝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敏感程度祝状细胞 Rods当光线比较
自动光学检测的光源分为两类:可见光检测(用LED光源)和X光检测。 (此处介绍可见光检测)AOI检测分为两部分:光学部分和图像处理部分。通过光学部分获得需要检测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部分来分析、处理和判断。图像处理部分需要很强的软件支持,因为各种缺陷需要不同的计算方法用电脑进行计算和判断。有的AOI软件有几十种计算方法, 例如黑/白、求黑占白的比例、彩色、合成、求平均、求和、求差、求平面、求边角等等
转载 2023-12-25 10:57:13
47阅读
文章目录1. 基于多尺度变换的方法1.1 金字塔变换1.1.1 拉普拉斯金字塔变换LP1.1.2 对比度金字塔CP1.2 小波变换1.2.1 离散小波变换DWT1.2.2 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1.2.3 曲波变换CVT1.2.4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1.2.5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1.3 基于边缘保持滤波器2.基于稀疏表示的方法2.1 构造过完备字典2.2 对参数进行稀疏编码3.
图像融合常用数据集整理先附上整理常用数据集时绘制的思维导图 一、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数据集1. TNO:https://figshare.com/articles/dataset/TNO_Image_Fusion_Dataset/1008029 2. INO: https://www.ino.ca/en/technologies/video-analytics-dataset/videos/ 3.
一、红外遥控工作原理讲解1、光的基础知识光的本质: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传播本质上是一种粒子振动。广义上,光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狭义上的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也称可见光。光的波长: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光的波长由光的频率以及传播的介质决定,光通过不同介质的时候,频率不变而波长发生改变光的颜色: 是由它的波长来决定的,各种颜色有各自的波长,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
随着红外光谱应用范围的扩大,几乎每一个实验室都会配有红外光谱,所以,精心整整理了红外吸收光谱图解析实例,希望对你在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上有所帮助。利用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有机化合物定性分析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官能团定性分析,主要依据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频率来鉴别含有哪些官能团,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类别; 二是结构分析,即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提供的信息,结合未知物的各种性质和其它结构分析手段(如紫外吸收光谱、核磁
# 利用PyTorch将可见光图像转换为红外图像 ## 引言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各种应用场景逐渐涌现,其中图像转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orch将可见光图像转换为红外图像。这一技术可以应用于安防监控、环境监测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 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区别 可见光图像是人眼能感知的光谱范围内的图像,而红外图像则是波长较长的光线,通常人眼无法
原创 11月前
1947阅读
# 可见光云图色标 Python实现指南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很高兴能够教会你如何实现“可见光云图 色标”的Python程序。下面是整个实现过程的步骤概述: | 步骤 | 操作 | | --- | --- | | 步骤 1 | 载入数据 | | 步骤 2 | 数据预处理 | | 步骤 3 | 绘制可见光云图 | | 步骤 4 | 添加色标 | 现在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个过程。
原创 2023-09-21 07:15:39
147阅读
# 可见光与红外图像处理:基于OpenCV的Android应用 在现代科技中,可见光与红外线成像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如安防监控、医疗成像及环境监测等。借助OpenCV(开源计算机视觉库),我们可以在Android平台上实现对可见光及红外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 可见光与红外成像简介 可见光是人眼能感知的光谱范围,通常在380nm到750nm之间。相比之下,红外线波长在750nm到
原创 10月前
72阅读
# 可见光和红外对齐 在现代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对齐(也称为配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配准的目的在于将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图像对齐到同一个坐标系中,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监视、医疗成像和无人驾驶等领域。 ## 可见光与红外 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波范围,通常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而红外则是波长较长的光,超出了人眼的感知能力。红外图像可以揭示
原创 10月前
502阅读
index一. 什么是红外线二. 红外线系统的组成三. 红外发射管四. 红外遥控器发射五. 红外线接收六.数据格式七. 位定义 一. 什么是红外线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