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对于jvm的内存模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JVM = 类加载器(classloader) + 执行引擎(execution engine) + 运行时数据区域(runtime data area) 运行时数据区域 Java虚拟机在执行Java程序的过程中会把它所管理的内存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数据区域。这些区域都有各自的用途,以及创建和销毁的时间,有的区域随着虚拟机进程的启动而
内存泄漏与内存溢出的区别:内存泄漏:不再被使用的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本应该被释放,但没有被垃圾回收掉。内存溢出:在程序运行中,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资源。1、内存泄漏产生原因:使用静态的集合类。静态变量不会被垃圾回收,而集合占用的内存又一般很大。各种连接没有及时关闭,比如数据库连接、IO连接一些强引用的对象,在不使用后没有置为null,导致无法被回收变量的作用域设置不合理,存活周期过长过多的单例模式
转载 2024-07-10 05:01:17
11阅读
# 释放Java资源的最佳实践 在Java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资源的分配和释放,例如文件、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等。及时释放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否则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和性能下降。本文将介绍在Java中如何正确释放资源的最佳实践,以及一些常见的错误做法。 ## 为什么需要释放资源 在Java中,资源主要包括内存、文件、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等。这些资源在使用完毕后需要及时释放,否则会导致
原创 2024-02-28 04:01:43
38阅读
HotSpot的算法实现在HotSpot上实现对象存活算法和垃圾收集算法时,必须对算法的执行效率有严格的考量,才能保证虚拟机高效运行。一 枚举根节点从可达性分析中从GC Roots节点找引用链这个操作为例,可作为GC Roots的节点主要在全局性的引用(例如常量活静态属性)与执行上下文(例如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现在很多应用仅仅方法区就有数百兆,如果要逐个检查这里面的引用,那么必然会消耗很多时间
    一、性能调优    1.内存分配调优 在JVM启动参数中,可以设置跟内存、垃圾回收相关的一些参数设置,默认情况不做任何设置JVM会工作的很好,但对一些配置很好的Server和具体的应用必须仔细调优才能获得最佳性能。通过设置我们希望达到一些目标:GC的时间足够的小GC的次数足够的少发生Full GC的周期足够的长 &nbs
Java虚拟机(JVM)的堆(Heap)是Java程序运行时存储对象的地方。在Linux系统上,合理管理JVM堆内存对于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来监控和管理JVM堆内存。其中,Res查看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控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通过Res查看器,我们可以查看到JVM堆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已分配的内存、已使用的内存和空闲的内存。这些信
原创 2024-05-20 11:32:22
96阅读
二、JVM原理     1、执行过程        首先,当一个程序启动之前,它的class会被类装载器装入方法区,执行引擎读取方法区的字节码自适应解析,然后PC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向了main函数所在位置,虚拟机开始为main函数在java栈中预留一个栈帧(每个方法都对应一个栈帧),然后开始跑main函数
转载 2024-09-11 10:38:17
62阅读
         JVM参数调优,这是很头痛的问题,设置的不好,JVM不断执行Full GC,导致整个系统变得很慢,网站停滞时间能达10秒以上,这种情况如果没隔几分钟就来一次,自己都受不了。这种停滞在测试的时候看不出来,只有网站pv达到数十万/天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nbs
.第一招:关闭多余程序?? 如果同时打开的文档过多或者运行的程序过多,就没有足够的内存运行其他程序。这时,对于多文档界面程序,如Word、Excel等,请关闭当前文档外的所有文档,并退出当前未使用的程序,或许你就能够继续执行因“内存不足”而被中断的任务。  第二招:清除剪贴板中的内容?? 1.清除系统剪贴板中的内容(存储Windows复制或剪贴内容的剪贴板)??点击“开始→程序→附件→
堆大小设置JVM堆大小限制因素 操作系统位数系统可用物理内存系统可用虚拟内存x32:Windows一般1.5~2G;Linux 2~3Gx64:无限制典型设置-Xms3550M -Xmx3550M -Xmn2G -Xss128K -XX:NewRatio=4 -XX:SurvivorRatio=8 -XX:PermSize=16M -XX:MaxPermSize=16M -XX:MaxTenur
转载 2024-03-28 10:23:23
89阅读
总有很多朋友对于Linux的内存管理有疑问,之前一篇linux下的内存管理方式似乎也没能清除大家的疑虑。而在新版核心中,似乎对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特转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最后,还附上我对这方法的意见,欢迎各位一同讨论。当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这个问题,貌似有不少人在问,不过都没有看到有什么很好解决的
转载 2024-08-06 19:06:24
70阅读
一、JVM 内存区域Java虚拟机在运行时,会把内存空间分为若干个区域,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Java SE 7 版)》的规定,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区域分为如下部分:方法区、堆内存、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程序计数器。1、方法区方法区主要用于存储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以及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在jdk1.7及其之前,方法区是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一片连续的堆空间),但为了
转载 2024-08-01 12:20:14
75阅读
由上图可以看到JVM的内存空间分为3大部分:堆内存方法区栈内存其中栈内存可以再细分为:java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堆内存可以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新生代中还可以再次划分为Eden区、From Survivor区和To Survivor区。其中一部分是线程共享的,包括 Java 堆和方法区; 另一部分是线程私有的,包括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以及程序计数器这一小部分内存。 (程序计数器比较小,图
这篇文章介绍了JVM内存结构的一些基础知识,并快速窥视了PermGen,以了解自Java SE 8出现以来它已消失的地方。 裸基础 JVM只是系统上运行的另一个进程,魔术始于java命令。 像任何OS进程一样,它需要内存才能运行。 记住– JVM本身是对硬件的软件抽象,在其之上运行Java程序,并拥有OS独立性和WORA (一旦在任何地方运行一次写入)。 快速介绍JVM内存结构 根据规范,J
1. 调优基本概念在调整性能时,JVM 有三个组件:堆大小调整垃圾收集器调整JIT 编译器大多数调优选项都与调整堆大小和为您的情况选择更适合的垃圾收集器有关。JIT 编译器对性能也有很大影响,但很少需要使用较新版本的 JVM 进行调优。通常,在调优 Java 应用程序时,重点是以下两个主要目标之一;响应性:应用程序或系统对请求的数据进行响应的速度,对于专注于响应性的应用程序,长的暂停时间是不可接受
转载 2024-10-26 16:54:29
25阅读
本文和大家重点讨论一下MyEclipse JVM内存不足原因,如果没有进行设置的话,在使用MyEclipse的经常出现如下图所示内存不足的提示,意思是说当前只有小于5%的非堆内存是空闲的。所以我们只要将这个值设置大一些就可以了。MyEclipse JVM内存不足原因分析如果没有进行设置的话,在使用MyEclipse的经常出现如下图所示内存不足的提示。 提示中说的很明白:“MyEclipsehas
JVM - 浅谈JVM运行时内存结构(2)一、堆(Heap)1. 什么是堆2. 堆异常二、方法区(Method Area)1. 什么是方法区2. 运行时常量池3. 方法区的实现4. 方法区异常三、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1. 什么是直接内存2. 直接内存的 OutOfMemoryError参考资料 一、堆(Heap)1. 什么是堆堆是用于存放对象的内存区域。因此,它是垃圾收集器(G
jdk1.8以前的jvm的内存结构图(有方法区的概念):以上这个图可以看出内存结构的构成:方法区堆虚拟机栈程序计数器本地方法栈直接内存下面开始详细介绍这些内容;jdk1.8以后的jvm的内存结构图(引入了元空间概念),下面有具体的讲解。1. 方法区(线程共享)1.1 定义:  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  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  这个区域的内存回收目标主要针对常量
使用内存时经常见到buffered,registered甚至是Full-buffered的内存结构,刚开始还真搞不懂这些到底表示什么结构,也不知道这些结构的内存条的使用环境。网上简单的google了一下,才恍然大悟:真理或者谬误,离我原来只有一个浏览器的距离。   我们的电脑上一般使用的都是Unb-DIMM(Unbuffered-DIMM,无缓冲DIMM),它的所有信号都是从内存控制器直
一、java语言的优势1、跨平台 Java语言的广泛的使用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跨平台的优势,正如其所宣称的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一次编写到处执行),而其跨平台运行主要就是依赖于JVM的存在,我们知道同一指令在不同的平台(如:Windows、Linux、Unix)去执行其句柄(handle)是不同的,而凭借着JVM的转换使得我们的程序无需考虑这些。最终实现跨平台的运行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