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的高速发展背景下,物联网(IoT)设备的普及使得并发系统架构应用日益广泛。面对数以亿计的设备和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设计一个能够承载这种并发请求的系统架构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IoT并发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 背景描述 在物联网环境中,设备间的通信对实时性、可靠性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提出了高要求。为了便于理解并发系统,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场
原创 7月前
100阅读
设计方法Scale-out(横向扩展):分而治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系统设计方法,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把流量分流开,让每个服务器都承担一部分并发和流量。缓存:使用缓存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就好比用“拓宽河道”的方式抵抗并发大流量的冲击。异步:在某些场景下,未处理完成之前我们可以让请求先返回,在数据准备好之后再通知请求方,这样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请求。如何实现高性能并发系统设计的三大目标:高性能
转载 2023-11-07 09:26:20
106阅读
对于一个需要处理并发系统而言,可以从多个层面去解决这个问题。1、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可以采取集群策略以保证某台数据库服务器的宕机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并且通过负载均衡策略来降低每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当然用一台服务器应付一般而言没啥问题,找一台当备机放着应付宕机就行,如果一台应付不了,那么再加一台,但是备机还是要的,至少一台),另外采取读/写分离的方法降低数据库负载,再加上分库和分表进一步降低
转载 2024-07-28 14:05:49
42阅读
前几天有些许事情耽搁了~今天继续HCIA-IOT的学习~之前看了一下Huawei LiteOS操作系统的简介,今天就学习一下Huawei LiteOS操作系统的基础架构~Huawei LiteOS操作系统是Huawei1+2+1架构的重点,是华为物联网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Huawei LiteOS KernelHuawei LiteOS框架Huawei LiteOS基础内核是最精
# 并发可用IoT架构的探索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物联网(IoT)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多种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IoT系统面临高并发可用性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并发可用IoT架构的设计思路,并提供示例代码,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 并发可用性的挑战 1. **设备数量激增**:随着智能设备数量的增加,IoT系统需处理大量并发请求。
原创 11月前
99阅读
前言海量用户同时进行高频访问对任何平台都是难题,也是行业乐此不疲的研究方向。但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业务场景不同,设计和优化的思想却是万变不离宗。相信大家都同意,互联网发展势头的逐渐凶猛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比如网购、银行转账等业务,不再需要我们必须线下办理,这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背后当然也对身为互联网从业人员的我们来说,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大,在系统架构升级上也会倾注更大的心血。并发系统拥有
什么是并发并发(High Concurrency)通常是指通过设计保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很多请求。通俗来讲,并发是指在同一个时间点,有很多用户同时的访问同一 API 接口或者 Url 地址。它经常会发生在有大活跃用户量,用户聚集的业务场景中。并发的等级一线:阿里、腾讯、京东 …二线:美团、58同城 …三线:瓜子 …在谈并发下的系统架构之前,首先要明确并发量的等级,对于不同量级的并发
转载 2023-07-04 22:05:15
183阅读
并发就是可以使用多个线程或者多个进程,同时处理(就是并发)不同的的操作。比如说一个网站,同时访问的数量很多,就是并发。想要实现并发就有多看这方面的资料了。知道了这个,并发就知道了呗。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正是因为软件的特性,所以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的内聚性和透明性。因此,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之间的区别更多的在于高层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而不
转载 2023-08-16 21:52:37
120阅读
01 概述    并发(High Concurrency)是互联网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通过设计保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很多请求。    并发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系统响应速度,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安全性,分布式事务、死锁等问题。    并发
目录什么是分层架构?分层有什么好处?如何来做系统分层分层架构的不足课程小结在系统从 0 到 1 的阶段,为了让系统快速上线,我们通常是不考虑分层的。但是随着业务越来越复杂,大量的代码纠缠在一起,会出现逻辑不清晰、各模块相互依赖、代码扩展性 差、改动一处就牵一发而动全身等问题。这时,对系统进行分层就会被提上日程,那么我们要如何对架构进行分层?架构分层和并发架构设计又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将带你寻
转载 2023-08-30 14:26:34
58阅读
  自己当然没有涉及到大量的并发场景,摘抄一下,扩充知识。  并发经常发生在有大量的活跃的用户,用户聚集的业务场景中,像秒杀,抢红包等。为了流畅的运行业务和好的用户体验,我们需要预估达到的并发量,来涉及场景。1.服务器架构  服务器从业务发展的初期的相对单一到集群,再到分布式服务,并发的场景肯定少不了服务器的良好架构,需要有负载均衡,数据库的主从结构,nosql的缓存也需要主从集群,图片有
转载 2023-07-04 22:15:11
85阅读
并发系统架构是指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确保系统负载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Kubernetes(K8S)是一种用于自动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的开源平台,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并发系统架构。下面我将和你一起详细介绍如何实现并发系统架构,并提供代码示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实现并发系统架构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 1 | 使用Kubern
原创 2024-05-29 11:03:24
121阅读
# 构建并发系统架构指南 ## 一、整体流程 以下是构建并发系统架构的步骤表格: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确定需求和目标 | | 2 | 设计系统架构 | | 3 | 选择合适的技术栈 | | 4 | 开发和测试 | | 5 | 部署和监控 | | 6 | 优化和调整 | ```mermaid gantt title 并发系统架构
原创 2024-06-02 06:33:47
44阅读
架构设计原则 - 并发并发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无状态拆分服务化消息队列数据异构缓存并发化1. 无状态无状态的应用容易进行水平扩展。实际常用:应用无状态,配置文件有状态,例如,不同的机房读取不同的配置文件,通过配置中心指定。2. 拆分拆分维度:系统维度:根据业务功能拆分,例如商品系统、购物车、结算、订单系统。功能维度:对一个系统进行功能再拆分,比如,优惠券系统可以拆分为创建系统、领券系统
转载 2023-07-10 23:57:03
246阅读
文章目录一.设计原则二.可用三.并发 最近在看《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这本书,写的非常不错。本文就其核心要点,做个记录,方便回忆。拥有亿级流量的网站,肯定会存在并发场景,同时还要保证可用,本书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先总结下此类型系统的一些设计原则:一.设计原则并发原则1.无状态 无状态,实际上是为了方便水平扩展,一台机器扛不住,那么就扩展为多台;为了保证每台服务是无差别的,
转载 2023-08-09 09:59:33
138阅读
db压力:磁盘IO、网络IO、内存消耗、CPU负载一、概述        并发系统各不相同,比如每秒百万并发的中间件系统、每日百亿请求的网关系统、瞬时每秒几十万请求的秒杀大促系统。他们在应对并发的时候,因为系统各自自身特点的不同,所以应对架构都是不一样的。        另外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简称 LB)是并发可用系统必不可少的关键组件,作用是将网络流量按策略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响应速度和可用性。硬件负载均衡硬件负载均衡,是在定制处理器上运行的独立负载均衡服务器,主流产品有F5和A10。功能强大:支持全局负载均衡并提供较全面的、复杂的负载均衡算法。性能强悍:硬件负载均衡由于是在专用处理器上运行,因此吞吐量大,可支持单机百万以上的
 基础1、通用设计方法Scale-out(横向扩展):分而治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系统设计方法,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把流量分流开,让每个服务器都承担一部分并发和流量。缓存:使用缓存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就好比用“拓宽河道”的方式抵抗并发大流量的冲击。异步:在某些场景下,未处理完成之前,我们可以让请求先返回,在数据准备好之后再通知请求方,这样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请求。 2、架构
(1)当公司系统并发开始增加时,做系统拆分,将一个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用dubbo来搞。然后每个系统连一个数据库,这样本来就一个库,现在多个数据库,不也可以抗并发么。(2)缓存,必须得用缓存。大部分的并发场景,都是读多写少,那你完全可以在数据库和缓存里都写一份,然后读的时候大量走缓存不就得了。毕竟人家redis轻轻松松单机几万的并发啊。没问题的。所以你可以考虑考虑你的项目里,那些承载主要请求
并发系统的演进应该是循序渐进,以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和驱动力的常见面对并发大流量的方法1. scale-out(横向扩展): 分而治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系统设计方法, 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法把流量分流开,让每个服务器都承担一部分并发和流量2. 缓存:使用缓存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就好比用“扩宽河道”的方式抵抗并发大流量冲击3. 异步:在某些场景下,未处理完成之前我们可以让请求先返回,在数据准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