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测试用例执行过程的四个步骤 测试用例的执行过程是软件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而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一般来说,测试用例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测试准备 在测试用例的执行之前,需要对测试环境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确认测试所需的软硬件资源是否已经就位,包括测试用例、测试工具及设备、测试数据等。其次,需要确保测试环境的配
gtest今天学习使用了gtest。gtest 主要使用方法就是在一个 TEST() / TEST_F () 里写测试用例,然后通过在main函数使用 RUN_ALL_TEST() 即可运行 gtest。 对于TEST_F 实际跟TEST 基本一样,但是它多了一个初始化功能,比如我们需要在进行这个测试用例前,需要构造一些临时的测试数据,那么就可以使用TEST_F。TEST_F 在gtest中也称为
前言平常在做功能测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某个模块不稳定,偶然会出现一些bug,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会针对此用例反复执行多次,最终复现出问题来。 自动化运行用例时候,也会出现偶然的bug,可以针对单个用例,或者针对某个模块的用例重复执行多次。pytest-repeatpytest-repeat是pytest的一个插件,用于重复执行单个用例,或多个测试用例,并指定重复次数,pytest-repeat支持的版
用例执行 Robot Framework 的命令格式如下: robot [options] data_sources options 是 RF命令的选项, 可以为空 常用options : --pythonpath(-P) 指定python模块搜索路径 --name 指定本次测试名称 --test(
原创
2021-12-21 14:56:59
776阅读
1 # NOTE: Generated By HttpRunner v3.1.6
2 # FROM: testcases\demo_testcase_request.yml
3
4
5 from httprunner import HttpRunner, Config, Step, RunRequest, RunTestCase
6
7
8 class Test
转载
2024-10-07 16:07:01
70阅读
前言:1.我们可以通过help帮助查看pytest如何使用查看pytest命令行参数,可以用pytest -h或pytest --help查看 2. 用例设计原则(1)文件名以test_*.py 文件和*_test.py(2)以test_开头的函数(3)以Test开头的类(4)以test_开头的方法(5)所有的包pakege必须有__init__.py文件3.用例设计&nbs
转载
2024-03-16 14:32:00
262阅读
重复执行用例引入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可能将某条用例,某个测试用例甚至整个测试重复执行多次。这时你可能会想到多写几次运行函数,再不就写个for循环。其实pytest提供了一个扩展模块:pytest-repeat。安装pytest-repeat是Python的扩展模块,使用pip命令安装即可。pip install pytest-repeat@pytest.mark.repeat()我们可以用@pytes
转载
2024-03-18 16:02:01
601阅读
前言我们在写用例的时候,单个脚本的用例好执行,那么多个脚本的时候,如何批量执行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unittet里面的discover方法来加载用例了。加载用例后,用unittest里面的TextTestRunner这里类的run方法去一次执行多个脚本的用例。 unittest模块中的TestLoader类有一个discover方法(Python2.7之后)
discover(s
t
转载
2024-04-19 19:14:21
1085阅读
TestNG是一个非常好用d自动化测试框架,对于经常使用selenium做web端UI测试的童鞋来说是个不错的工具。 具备基本常识的测试童鞋们,可能需要知道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有用的道理。任何一个工具,或者一件事的存在如果令人得不到益处,那么是不会有人继续使用的。这个常识基本上人人
转载
2024-02-29 13:26:08
112阅读
?Pytest+Allure(一)快捷安装所需依赖1、创建requirements.txt文件,里面填写我们项目所需的依赖2、在Pycharm下方的Terminal栏中,输入命令pip install -r <文件名>
3、按回车键执行命令,即可自动下载我们项目所需要的依赖4、然后输入pip list,即可查看我们下载的依赖是否存在,存在则说明下载成功,如果失败的话,需要重新执行命令,
mark中的xfail(失败)
pytest.xfail()我们已经掌握了如果跳过执行测试用例,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在测试函数中用pytest.skip()方法。我们现在要学的pytest.xfail()和pytest.skip()有些相似,只不过他的含义是:将该用例标记成xfail失败,并且该用例中的后续代码不会执行
我们在测试用例中调用pytes.xfail()方法,可以选择传
转载
2021-04-14 14:43:00
425阅读
2评论
一.命名要求unittest对.py文件类没有命名要求,只需要函数是以test为开头的就可以二.运行顺序不同于pytest(从上往下)的是,unittest运行顺序是按照从0-9,A-Z,a-z的先后顺序运行的三.五大组件1.testcase(测试用例)(1)运行时可点击类/函数左侧绿色(当前类继承unittest.TestCase才会出现)的开关。点击函
我们首先来思考为什么需要并发执行,并发执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我们编写的测试用例有成千上万的测试用例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得思考怎么样来高效的执行完所有的测试用例,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并发执行的方式来提高测试执行的效率,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执行耗时的问题,在TestNG测试框架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方式,来达到执行测试用例的效率。所以在本文章中我们会系统的介绍到
转载
2023-08-31 23:38:12
230阅读
#规则: #①文件命名以test开头 #②类的名称 #③不能有初始化方法 #④测试函数必须以test开头 #⑤断言assert即可 import pytest class TestLoginCase(object): #测试类以Test开头 # def __init__(self): 不能定义ini ...
转载
2021-09-10 21:46:00
460阅读
2评论
pytest用例标题默认是参数化中的参数名,此种显示方法不明了只管。 如何让标题显示用例设计中的标题? @pytest.mark.parametrize()给了另一个参数 ids @pytest.mark.parametrize( "test_info", test_data, ids=[test_ ...
转载
2021-07-25 21:07:00
594阅读
2评论
在TestNG xml配置文件中,关于<test>的配置里面,有一个属性叫preserve-order,一开始以为这个属性可以用来控制测试case(那些被@Test注解标注的方法)的执行顺序,后来测试了一把,发现没有这种效果,最后上网找了一下这个属性的作用,发现它是用来控制<test>里面所有<classes>的执行顺序的。<test>默认下的pre
转载
2024-06-29 10:02:47
52阅读
3.2测试执行本节描述如何执行从解析的测试数据创建的测试套件结构,如何在失败后继续执行测试用例,以及如何正常停止整个测试执行。3.2.1执行流程执行套房和测试测试用例总是在测试套件中执行。从测试用例文件创建的测试套件直接进行测试,而从目录创建的套件具有子测试套件,这些套件具有测试或他们自己的子套件。默认情况下,在执行套件中的所有测试运行,但也可以选择测试使用的选项--test,--suite,--
转载
2024-04-25 15:33:52
40阅读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BootstrapMethodError: java.lang.NoClassDefFoundError: com/google/inject/Stage at org.testng.internal.Configuration.<init>(Configuration.java:33)
刚安装完Test
转载
2024-03-17 00:02:03
110阅读
1.参与者Actor1.1参与者与系统产生交互的人、系统或者组织代表位于系统之外并和系统进行交互的一类事物(人、物、其他软件子系统等)通过它,可以对软件系统与外界发生的交互进行分析和描述通过它,可以了解客户希望软件系统提供哪些功能1.2Actor的图形表示参与者是人,用“小人图”参与者是某个系统时用方框图,构造型《actor》!image20220919175902546(https://s2.5
原创
2022-09-19 20:13:30
593阅读
GTest从入门到入门1 GTest简介GTest是Google的开源库,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跨平台C++测试功能库。对于非测试工程师的开发人员来说,学习GTest有利于进行代码的单元测试。GTest的功能不止于单元测试,事实上,GTest可以适用于各种测试。GTest的文档中如是说。但小白只是个初级程序员,所以能做好单元测试已经非常满足了。2 GTest 1.8.1 VS2013+CMake 编译G
转载
2024-04-11 10:12:28
23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