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介绍了断言。通过查找,对断言做如下解释: 编写代码时,我们总是会做出一些假设,断言就是用于在代码中捕捉这些假设。断言表示为一些布尔表达式,程序员相信在程序中的某个特定点该表达式值为真,可以在任何时候启用和禁用断言验证,因此可以在测试时启用断言而在部署时禁用断言。同样,程序投入运行后,最终用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重新启用断言。 在gtest中 1. ASSERT_* 系列的断言,当检查点失败
main中启动gtest的方法#include <gtest/gtes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testing::InitGoogleTest(&argc, argv); auto result = RUN_ALL_TESTS(); #ifdef _MSC_VER system("pause");
转载 2024-06-14 19:55:32
683阅读
gTest的用法一.什么是gTest二.gTest概念解释2.gtest系列之TEST宏3.gtest系列之断言(1)ASSERT_系列(2)EXPECT_系列,也是具有类似的宏结构的4. gtest系列之事件机制5. gtest系列之死亡测试三.gTest框架demo1.无事件机制的TEST2.使用TEST_F宏命令(TestSuite事件) 一.什么是gTestgtest是一个跨平台的(Li
安装和使用安装 gtest: 你可以从其 GitHub 仓库 获取 gtest 的源代码并安装。对于一些操作系统,你也可以使用包管理器来安装 gtest。例如,在 Ubuntu 上,你可以使用 apt-get 命令来安装 gtest:sudo apt-get install libgtest-dev写测试用例:#include <gtest/gtest.h> TEST(AddTest,
1.Filter的来源        Filter 技术是servlet 2.3 新增加的功能。servlet2.3是sun公司于2000年10月发布的,它的开发者包括许多个人和公司团体,充分体现了sun公司所倡导的代码开放性 原则。在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servlet2.3比以往功能都强大了许多,而且性能也有了大幅提高。2
一、什仫是gtestgtest是一个跨平台的(Liunx、Mac OS X、Windows 、Cygwin 、Windows CE and Symbian ) C++单元测试框架,由google公司发布。gtest是为在不同平台上为编写C++测试而生成的。它提供了丰富的断言、致命和非致命判断、参数化、”死亡测试”等等。了解了什仫是gtest之后下面让我们来学习gtest的一些使用规则吧! 一、安装
转载 2024-08-05 11:49:15
151阅读
“若是一个字符串读入程序,首先要预留存储该字符串的空间”目录数组gets()函数和puts()函数gets()函数读取整行输入,直至遇到换行符,而后丢弃换行符,存储其他字符,并在这些字符末尾添加一个空字符,使其成为一个C字符串。blog#include char *gets( char *str ); puts()函数显示字符串,并在末尾添加换行符,成功返回非负值,失败返回EOF。puts(wo
问题我们在使用gtest工具进行测试时, 一般结果会直接输出到终端, 对阅读很不友好, 如何能够利用gtest测试的结果, 做成一个可以展示的html页面, 让gtest测试结果看上起一目了然, 清清楚楚, 是今天讨论的话题概述采用常规的方式, 直接在百度搜索, 关于展示gtest测试结果文章很少, 有的一些, 因为需要安装各种依赖或者其他因素, 用起来也不是非常友好.但是经过不懈的搜索, 还是能
介绍gtest是谷歌开发的用来做C++单元测试的测试框架基本概念使用gtest,你就需要写断言(assertions),用来检查一个表达式是否为true。断言的结果有三个:正确、非致命错误、致命错误。如果出现致命错误,就会退出当前函数,否则继续执行当前函数的后续部分。测试用例(tests)使用断言来核实被测试代码的行为。测试组件(suits)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通过把测试用例分组到不同的测
转载 2024-02-04 14:10:21
318阅读
代码库工程概述IDE:Visual Studio 2010sln路径:gtest\msvc\gtest.sln用IDE打开上面的sln,可以看到以下四个工程,算不上复杂。展开之后更是感觉这几个工程出奇地简单。gtest工程工程类型:静态链接库 要点:整个gtest代码库的文件数目较多,gtest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把所有代码文件的引用都整合到了gtest-all.cc这一个文件里面,以下是代码片
一、测试的场景无论是在编程还是在测试的场景下,都会有重复代码的出现,有些重复代码可能具体到某种场景是需要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重复的代码有着“腐化”的味道,需要把它们去除。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所谓重复代码,指的并不一定是完全重复的代码,可能是逻辑或者流程重复,这也需要同学们务必引起重视。 如果在测试中遇到一种场景,这种场景类似于泛型编程或者说c++中的模板编程的应用场景,只是参数类型,甚至参数类型都相
gtest 事件机制:是指在测试前和测试后提供给客户自行添加操作的机制,而且此机制也可以让同一测试套件下的测试用例共享数据。gtest的事件机制一共有三种: 在讲解事件机制之前,先说明:1、gtest可以脱离main函数执行。 2、如果必须使用main函数,main函数要放到命名空间外面 3、启动测试时所有使用TEST宏、TEST_F宏、TEST_P宏的测试案例都会被执行。一、全局事件机制(针对整
一、前言“死亡测试”名字比较恐怖,这里的“死亡”指的的是程序的崩溃。通常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输入,有的输入可能直接导致程序崩溃,这 时我们就需要检查程序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挂掉,这也就是所谓的“死亡测试”。gtest的死亡测试能做到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执行崩溃的测试案例,同时又对 崩溃结果进行验证。二、使用的宏Fatal assertionNonfatal assertionVerif
摘要:本文整体上是一篇读书笔记(末尾有一个自己的实例),主要介绍了TEST()函数、TEST_F()函数、Test Fixture、RUN_ALL_TESTS(),并在运行实例中比较TEST()和TEST_F()的差别。1 Simple Tests创建一个test函数:通过TEST()宏来定义一个test函数。这个是一个没有返回值的普通的C++函数在这个函数中,可以使用任何你想要包括的C++语句并
转载 2024-06-13 08:38:16
373阅读
日志是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追踪代码的执行过程、排查问题以及监控系统运行状况。然而,大多数开发人员在编写日志时往往只关注于输出必要的信息,而忽略了日志的可读性和美观性。本文将介绍如何在Java项目中实现漂亮的日志输出,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1. 使用合适的日志框架Java有许多优秀的日志框架可供选择,如Log4j、Logback和java.util.logging等。选择一
环境 Linux环境:Ubuntu 16.04 Windows环境:Windows10 x64,Visual Stuido 2017Linux环境下安装及使用准备下载googletest-release-1.10.0.tar.gz 需要安装g++和cmakesudo apt-get install g++ sudo apt-get install cmake 安装过程
转载 2024-07-22 13:42:20
119阅读
Apache Common-Logging是广泛使用的Java日志门面库。我以前一直都使用它和log4j编写日志。  Apache Common-Logging通过动态查找的机制,在程序运行时自动找出真正使用的日志库。  Apache Common-Logging一直都运作得很好。直到最近,我写OSGI插件时,它不能工作了。  原因是Apache Common-Log
转载 2024-08-12 14:59:19
74阅读
其中:初始gtest:讲了gtest环境搭建,及第一个demo (必会)断言:是gtest结果判断,写测试用例必用(必会)事件机制:是在用例前后执行的,减少公共代码(提高)参数化: 构造一批参数多次执行测试用例(提高)死亡测试:崩溃或退出断言(掌握,备查)运行参数:介绍gtest执行时可以输入的系统参数(掌握,备查)深入解析:通过展开gtest关键宏,看gtest源码,学习Gtest原理(高级,理
Jest 实在是很方便,上手简单,几乎零配置。记录一下学习 Jest matchers。附上大部分说明及示例。普通匹配器toBe - toBe 使用 Object.is 来测试是否完全相等 .not - 用来测试相反的用例 .toEqual如果你想检查某个对象的值,请改用 toEqual。toBe最简单的测试值的方法是看是否精确匹配。test('two plus two is four', ()
精通日志查询: 如何翻页获取日志和计算结果日志服务提供一站式的日志采集、存储、查询、计算功能。交互式的日志采集体验,释放用户的运维压力,解放用户的双手; 交互式的查询分析体验,让用户自由的构建数据模型、探索式分析挖掘数据深层。 用户使用日志服务的查询分析能力,不仅可以在控制台交互式查询,也可以使用SDK,在程序中使用查询分析。 当计算结果比较大时,怎么把全量结果读取到本地,是一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