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主机: CPU+内存的组合;设备: GPU+显存的组合;运行时API: "CUDA运行时API"是在"驱动API"的基础上封装而成的,简化CUDA的开发;驱动API: "CUDA驱动API”,相比于"运行时API"更接近于设备,可灵活运用设备的特性开发CUDA,可实现运行时API无法实现的功能;warp:多处理器激活、管理、调度和执行并行任务的单位。计算能力2.x的设备warp为32个线程
# 如何在Python中设置最大线程数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新手开发者向你请教如何在Python中设置最大线程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实现这一操作。 ## 流程图 ```mermaid flowchart TD A(开始) --> B(导入threading模块) B --> C(设置最大线程数) C --> D(创建线程) D
原创 2024-03-19 05:36:28
134阅读
  线程池可以解决两个不同问题:由于减少了每个任务调用的开销,它们通常可以在执行大量异步任务时提供增强的性能,并且还可以提供绑定和管理资源(包括执行集合任务时使用的线程)的方法。每个ThreadPoolExecutor 还维护着一些基本的统计数据,如完成的任务数。  为了便于跨大量上下文使用,此类提供了很多可调整的参数和扩展挂钩。但是,强烈建议程序员使用较为方便的 E
在使用CUDA进行GPGPU计算时,global + shared的黄金组合在速度上远远超过了texture,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texture:1.需要图像输出时 2.需要反复随机访问的,但内容不变的大块内容,如索引表,查找表   其他时候尽量使用global + sharedblock、thread划分的简单原则:用不同的block处理完全不相关的数据可以获得最好的性能。此时只需要在blo
转载 2024-06-09 19:29:05
83阅读
因为pytorch版本与cuda版本有一定的对应要求,服务器上的cuda是不能自己随便动的,所以需要在自己账户中安装其他版本的cuda,而不能影响其他账户中已安装的cuda。这里参考了多篇博文总结出以下要点。1. nvcc和nvidia-smi显示的版本不一致的问题首先关注一个问题:自己账户中安装了其他版本的cuda后,nvcc -V命令会显示自己安装的cuda版本,但nvidia-smi显示的版
## 实现Java new thread最大线程数量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你需要教给一位刚入行的小白如何实现"Java new thread最大线程数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编写代码来解决这个问题。 ### 流程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整个过程的流程图,以便更好地理解: ```mermaid flowchart TD A[开始] --> B[设置线程数量]
原创 2023-11-19 13:27:35
140阅读
简介  简言之,现在的JDK线程模型基于操作系统原生线程,所以模型依赖于操作系统对线程的支持,另外Windows和Linux系统提供的线程模型就是一对一的  所以可以简单认为:现在Java线程与操作系统线程一对一映射现在的Java线程,就是操作系统中的线程 一些都是ThreadThread是Java对线程的抽象描述,所以多线程编程模型必然是针对Thread。不管JVM与操作系统的线程到
转载 2024-05-29 18:53:04
113阅读
1、什么是多线程?1.1 简单了解多线程【理解】是指从软件或者硬件上实现多个线程并发执行的技术。 具有多线程能力的计算机因有硬件支持而能够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个线程,提升性能。1.2 并发和并行【理解】并行:在同一时刻,有多个指令在多个CPU上 同时 执行。并发:在同一时刻,有多个指令在单个CPU上交替执行。1.3 进程和线程【理解】进程:是正在运行的程序独立性:进程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
1. BSGP简介BSGP是一种新的GPU编程语言,基于BSP(Bulk synchronous parallel)模型。看起来就像是顺序的C程序,程序员只需敲很少的并行代码,易读、易写、易维护。它的“简洁”并没有牺牲性能,编译器承担了从BSGP到Kernel的转化并提供了优化分配的temp stream。多个用例证明:BSGP VS CUDA,性能持平或更佳,但代码复杂度和编程时间都大为缩减。1
• 数据并行(Data Parallelism)— 在不同的GPU上运行同一批数据的不同子集;• 流水并行(Pipeline Parallelism)— 在不同的GPU上运行模型的不同层;• 张量并行(Tensor Parallelism)— 将单个数学运算(如矩阵乘法)拆分到不同的 GPU上运行; • 混合专家系统(Mixture-of-Experts)— 只用模型每一层中的一小部分来处理数据。
  tensorflow目前已经升级至r1.10版本。在之前的深度学习中,我是在MAC的虚拟机上跑CPU版本的tensorflow程序,当数据量变大后,tensorflow跑的非常慢,在内存不足情况下,又容易造成系统崩溃(虚拟机走的是windows7)。 配置信息  为了后续的深度学习,不得已,我在京东买了一部组装厂商提供的主机,是网吧特供机。配置如下:CPU i5 8400 6核16G
CUDA中确定你显卡的thread和block数在进行并行计算时, 你的显卡所支持创建的thread数与block数是有限制的, 因此, 需要自己提前确定够用, 再进行计算, 否则, 你需要改进你的算法, 或者, 更新你的硬件了.硬件方面总结首先你需要知道你的显卡的Compute Capability , 在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都是支持1024 threads , 只有一些非常早期(Compute
转载 2024-04-24 12:39:17
162阅读
多线程概述多线程使得程序内部可以分出多个线程来做多件事情,充分利用CPU空闲时间,提升处理效率。python提供了两个模块来实现多线程thread 和threading ,thread 有一些缺点,在threading 得到了弥补。并且在Python3中废弃了thread模块,保留了更强大的threading模块。使用场景在python的原始解释器CPython中存在着GIL(Global Int
转载 2024-08-15 14:04:54
49阅读
本人就职于国际知名终端厂商,负责modem芯片研发。 在5G早期负责终端数据业务层、核心网相关的开发工作,目前牵头6G算力网络技术标准研究。 博客内容主要围绕:        5G协议讲解        算力网络讲解(云计算,边缘计算,端计算)  &
# 如何在Python中设置GPU的Block和Thread数量 在进行GPU编程时,掌握Block和Thread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不仅涉及CUDA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还需要利用Python的CUDA接口,比如CuPy或PyCUDA。本文将逐步引导你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 流程概述 首先,我们来概述一下整个过程,以下是简单的步骤流程: | 步骤 | 描述
原创 2024-08-04 05:18:03
263阅读
主流GPU编程接口1、CUDA是英伟达公司推出的,专门针对 N 卡进行 GPU 编程的接口。文档资料很齐全,几乎适用于所有 N 卡。2、OpenCL开源的 GPU 编程接口,使用范围最广,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显卡. 但相对 CUDA,其掌握较难一些,建议先学 CUDA,在此基础上进行 Open CL 的学习则会非常简单轻松。3、DirectCompute微软开发出来的 GPU 编程接口。功能
转载 2024-03-01 19:44:57
63阅读
注:Google 在自己文章中用了 Display Performance 来描述我们常说的流畅度,为了显得有文化,本文主要用“显示性能”一词来代指“流畅度”(虽然两者在概念上有细微差别)。 从 Android 诞生的那一刻起,流畅度就为众人所关注。一时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在讨论 Android 和 iOS 谁的流畅度更好。但是,毫不夸张的说,流畅度绝对是 Android
1、请描述GPU的工作原理和架构,在可编程渲染管线中的作用。2、请简述GPU渲染流程中,各个可编程着色器的作用   请描述GPU的工作原理和架构,在可编程渲染管线中的作用。从硬件来说:  SP:最基本的处理单元,streaming processor,也称为CUDA core。最后具体的指令和任务都是在SP上处理的。GPU进行并行计算,也就是很多个SP同时做
转载 2024-08-04 15:36:59
73阅读
基本需求做ROS机器人控制,可实现ros indigo安装,indigo兼容性好。可搭建深度学习Caffe框架。具备好的显卡。电脑基本配置炫龙P6 系列: X 系列 型号:毁灭者P6-780S2N 处理器CPU类型:第六代智能英特尔酷睿i7四核处理器 CPU型号:i7-6700HQ CPU速度:2.6GHz 三级缓存:6M 内建GPU: Intel核芯显卡 核心:四核 内存:内存
在使用 cpython 时, 发现偶尔会发生内存泄露。这是什么原因呢?从python内存管理机制开始说起默认的内存分配器python 中所有内存管理机制都有两套实现,通过编译符号 PYMALLOC_DEBUG 控制,在debug模式下可以记录很多关于内存的信息,方便开发时进行调试。python内存管理机制python内存管理机制大致被分为四层操作系统提供的内存管理接口,比如malloc 和 fre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