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卓内核编译环境搭建指南 ## 1. 概述 本文将指导您如何搭建一个Android内核编译环境。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您将能够成功编译Android内核。下面的表格概述了整个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安装必要的工具链和依赖项 | | 2 | 下载Android内核源代码 | | 3 | 配置内核 | | 4 | 编译
原创 2024-09-22 04:43:21
150阅读
学习第十章,也就是嵌入式Linux的调试技术。主要介绍如何利用开发板、Android模拟器以及一些函数、工具(gdb、gdbserver以及kgdb)调试嵌入式Linux内核模块、可执行程序和共享库。1、打印内核调试信息:printk。Printk函数用法与printf函数类似,只不过printk函数运行在内核空间,printf函数运行在用户空间,printk函数在printk.c文件中实现。不管
Android作为Google公司推出的一款手机开发平台,其本身是基于linux内核的。Google提供的内核源代码中除了linux部分 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与虚拟处理器Qemu和模拟硬件平台Goldfish相关的。所以如果想将Android移植到实际的硬件平台上需要将这部分代码剥离 出来。当然这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我们现在的目的是要编译出一个可以在模拟器上运行的系统内核.  和标准的Linux开发
   Android源码一般几十G,就拿Android5.0来说,下载下来大概也有44G左右,和编译产生的文件以及Ubuntu系统占用的空间加起来,源码双倍的空间都不够。编译源码前能分配足够的空间再好不过,但往往事后才发现分配的空间不够用也在所难免,以下是本人遇到空间不足以及解决过程的记录。  在此之前,先讲些相关情况,装Ubuntu之前最好能把/boot分区和编译Android源码的目
背景最近项目在编译编译多次之后,有挺多人反馈会出现 OOM 的,在项目的根目录下面会出现 hs_err_pid*.log 的错误文件。内容大概如下这个对我们的开发效率还是有挺大影响的,如果能够解决,对我们的开发效率还是有一定提升的。因此,我们尝试进行解决。探索原因从报错的信息来看,‘jar transform Thread’ 有时候的线程数非常多, 很有可能是同时开启的线程数过大,导致内存不足,
转载 2023-09-25 14:50:44
91阅读
Android源码和内核编译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节点都耗时漫长,下载源码、编译源码、下载内核编译内核,下载中途会断掉,编译中间会失败,求解再重来,又是一轮马拉松,于是每一步都要做好备份和记录,可是30G的源码(编译后已经达到70G)备份一次都需要好久。好在春节伊始我放弃了其他的学习,全力搞这个过程,终于算是拿下了。不过,漫漫长路,这只是一个开头。我编译的是Android最新稳定版本andro
转载 2024-08-14 13:38:19
1118阅读
本文用《Android深度探索(卷1):HAL与驱动开发》的随书源代码为例详细说明如何配置Android驱动开发和测试环境,并且如何使用源代码中的build.sh脚本文件在各种平台(Ubuntu Linux、Android模拟器和S3C6410开发板)上编译、安装和测试Linux驱动。建议读者使用Ubuntu Linux12.04或更高版本实验本文的方法。最好用root账号登录Linux。**一、
编译Linux内核内核开发的基本功,如果我们通过直接修改Linux内核代码来增加内核功能,那么修改后的内核代码必须要重新编译生成新的映像文件,然后加载该映像文件便可以启用新内核。 不同的Linux发行版本,其内核编译过程会有所不同。这里所用平台是Fedora 10,Linux kernel为2.6.27.5,待编译的Linux kernel为2.6.27.39。此处仅仅是编译一个干
在ARM架构中,Linux内核编译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具链来编译和调试Linux内核。ARM处理器是一种流行的嵌入式处理器架构,在各种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因此,ARM Linux内核编译环境的搭建对于ARM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搭建ARM Linux内核编译环境,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台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在这台计算机上
原创 2024-05-27 10:47:06
40阅读
linux内核编译环境配置 如果不是编译内核,只需要安装与内核相匹配的kernel-devel开发包即可。即是/lib/modules/`uname -r`/build -> /usr/src/kernels/`uname -r`指定。在yum中,如果直接运行 yum install kernel-...
转载 2015-09-04 12:35:00
408阅读
2评论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063552-id-3364527.html       学习到这里才明白原来编译Android源代码不等于Android内核编译,源代码中内核是已经编译好的,而内核要单独编译,下面叙述一下编译Android内核的经历,因为未来的学习方向在arm上,所以选择了arm内核编译。 1、创建A
转载 精选 2012-12-23 11:04:59
1103阅读
## Android内核编译指南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很乐意教你如何实现Android内核编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介绍整个流程,并提供每个步骤所需的代码和注释。让我们开始吧! ### 1. 准备工作 在开始编译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确保你的开发环境中已经安装好了以下工具: - Git:用于获取Android源代码 - JDK:Java开发工具包 - GNU Ma
原创 2023-10-14 09:41:49
122阅读
# Android编译内核指南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很高兴能够帮助你学习如何在Android编译内核。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了实现这个任务的步骤: ```mermaid pie title Android编译内核流程 "配置编译环境" : 30 "获取内核源代码" : 20 "配置内核" : 20 "编译内核" : 20 "安装内
原创 2023-10-13 13:45:00
296阅读
当特定环境需要,为了提升服务器性能或支持特定的硬件设备,我看可以选择裁剪内核和特定模块的编译。而编译内核则需要以下几个步骤一、环境配置1、最基本的gcc编译器2、openssle-devel包3、 ncurses包(处理图形界面配置)4、kernel源码文件(www.kernel.org获得最新稳定版本,但不建议编译夸多个大版本的内核,因为有可能编译完成并使用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而
转载 2024-09-29 18:44:52
128阅读
一、linux内核学习之一:环境搭建--安装Debian7.3本系列文章假设读者已对linux有一定的了解,其实学习linux内核不需要有很深的关于linux的知识,只需要了解以下内容:linux基础知识及基本shell命令;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C语言和gcc基本使用。在开始我们的linux内核学习之前。首先需要搭建我们的工作学习环境,即安装linux系统。关于linux系统构建本身的学问已经
转载 2021-05-24 15:33:47
447阅读
之前自己编译Android系统,刷入手机。编译很简单,但坑比较大,主要是GFW埋的坑。。编译android系统太大了,今天记下自己编译及刷入android内核的方法。主要是看到第三方内核可以超频,高通820 大核2.1Ghz 可以超频到2.3Ghz。https://forum.xda-developers.com/mi-5s/development/mi5s-floppy-kernel-t372
转载 2023-07-24 11:44:42
0阅读
1. 编译可用内核1.1 准备内核链接:https://github.com/MiCode/Xiaomi_Kernel_OpenSource/tree/cappu-n-oss 对应安卓N,就是版本7 基本工具:奇兔两件套:奇兔刷机和线刷大师,后者救砖用 编译环境:Ubuntu 20.04 主要编译工具:在下面第一个教程链接里 开始之前一定要备份好数据,解除屏幕锁和小米账户锁 推荐提前在http:/
转载 2024-01-25 17:07:51
420阅读
 0x00前言  一个安卓应用可以被调试的条件是应用AndroidManifest.xml显示指定android:debuggable="true",如果没有设置android:debuggable的值,则默认android:debuggable="false",所以发布的应用大部分都是不可调试的,如果要调试,则需要解包,改属性然后重打包,这样非常麻烦,而且效率低。第二个条件是内核配置文
1.  学习前言最近换了台电脑,只能重新装虚拟机重新编译android源码以及内核了。源码按照网上的流程(经典的老罗之旅以及其他)基本上可以编译通过。我再网上下载了一个别人压缩好的包,配置一下javap基本上一次编译就通过。但是android内核编译却遇到了不少问题。尽管,这些编译过程看似只要动动手就可以了,但是我发现重复几次以后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还是有了很多新的感性的认识。很突出的一点就
转载 2023-08-17 23:57:13
189阅读
高通Android环境中Linux内核会作为Android的一部分进行编译,直接使用make即可一次性从头编到尾。而有的平台比如Marvell,内核编译操作相对比较独立,必须使用标准的内核编译命令进行单独编译。一般来说,用高通的这种方式比较傻瓜化,一步到底的感觉;而用Marvell的方式用户干预较多,灵活性也更大。当然这里不是比较他们孰优孰劣,对我来说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时还
转载 2023-10-24 22:40:26
6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