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RS-232电平TTL电平的转换一般使用MAX232实现电平转换十、波特率定时器初值的关系1、波特率:单片机或计算机在串口通信时的速率用波特率表示,它定义为每秒传输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即1波特 = 1位/秒,单位是bps。2、波特率的计算: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发送或接受数据的速率有约定。通过编程可对单片机串行口设定四种工作方式,其中方式0和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而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
51单片机体系结构内部结构中央处理器(CPU)数据存储器(RAM)片内程序存储器(RO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并行输入/输出口(P0,P1,P2,P3)(32个I/O口)可编程串行口(通信)(单片机电脑/其他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2个)中断系统(5个中断源)引脚功能电源引脚 VCC:电源输入端(+5v) GND:共用接地端时钟引脚 XTAL1 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时钟发生器电路输入
**基于openmv51小车的串口通信巡线新手小菜鸡,写的可能不大行,欢迎大神指正。硬件连接:我用的是openmv3(注意供电电压端VIN,不然乱接可能会烧坏),P4和P5引脚是RXD和TXD,分别单片机的TXD,RXD相连接,共地! 这边采用的是line_flowing机器人巡线,相对于直线偏离角度识别个人感觉机器人巡线程序比较稳一点 openmv`import sensor, image,
注:此文主要是依據郭天祥老師的51單片機C語言教程,筆者只是稍加整理,以更好地引導想學這方面的小白,旨在想學51單片機的小白能夠快速大概瞭解什麽是51單片機,所述的問題也是筆者大一時候的困擾。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 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
51单片机可以做什么 51单片机作为学习单片机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的一个过程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51单片机从内部的硬件到软件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统,称作位处理器,处理对象不是字或字节而是位。不但能对片内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进行处理,如传送、置位、清零、测试等,还能进行位的逻辑运算,其功能十分完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学会了51可以做什么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例如,工业控制领域方面,
基础知识: 51 单片机编程基础第一节:单数码管按键显示第二节:双数码管可调秒表第三节:十字路口交通灯第四节:数码管驱动第五节:键盘驱动第六节:低频频率计第七节:电子表第八节:串行口应用基础知识: 51 单片机编程基础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1. DIP40 双列直插;2. P0 ,P1 ,P2 ,P3 四个 8 位准双向 I/O 引脚;(作为 I/O 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3. 电源 VCC (P
透传就是手机连接上蓝牙,发送文本给蓝牙,蓝牙又传送给电脑。 发送:TX 接收:RX AT指令时勾选新行,发送数据时去掉新行。 SBUF每次只能存储一个字节,如果是字符串的话,那就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的去发送,,然后先把接收到的放入缓存,完全发送完毕再进行处理 ESP-01s出厂波特率正常是115200 设置ESP8266为9600波特率:AT+UART=9600,8,1,0,0 AT+C
51入门笔记-(2)常见单片机的种类简介 常见单片机种类简介单片机从当初的4位发展到8位、32位,甚至更高,到现在可以说种类繁多而且齐全,数量庞大,在不同的领域主流的单片机有不同,很多设计开发有时候要面临很多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单片机:1、51系列单片机stc的51单片机51单片机最初是由Intel始创的8004单片机开始,这是8位的单片机,特点是:寄存器少,。很多功能需要外部扩展,像A
单片机的控制方法还是使用C语言来控制所以在C语言这里新开一个系列;和C语言的程序相比,51单片机的执行更加趋向于过程而非结果,也就是说单片机输出结果的方法使用执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说一次一次的执行这个程序,来体现所需要的结果;和只需要执行一次程序就得到结果的C语言程序不同,单片机需要一次一次的循环执行程序,故单片机的程序结构大体是这样的: #include "reg51.h"
转载 2024-05-21 15:25:18
98阅读
这是一套AT指令收发程序,不仅可以控制集成AT指令的传感器模块,也可以把单片机当作AT模块处理其他设备发送的AT命令。该程序不仅适用于51单片机,也适用于其他单片机。串口初始化以及收发程序#include "usart.h" xdata u8 USART_RX_BUF[60]; // 接收缓冲,最大60个字节 xdata char USART_TX_BUF[60]; // 发送缓冲区
文章目录前言一、CPU二、存储器1.存储器结构2.物理上有4个存储器地址空间3.逻辑上有3个存储器地址空间4.程序存储器5.程序存储器中的几个特殊地址的使用三、外部数据存储器四、内部数据存储器(1)内部RAM——寄存器区(地址为0~1FH的前32个单元)(2)内部RAM——位寻址区(3)内部RAM——用户RAM区(4)堆栈区五、特殊功能寄存器六、时钟电路七、单片机的时序单位八、复位电路(1)复位
前言单片机入门什么是单片机封装单片机工作的基本时序数字电路基础二进制逻辑运算80C51的引脚建立keil工程文件LED开发板LED原理图点亮LEDLED闪烁LED流水灯静态数码管原理图封装工作原理静态数码管控制独立按键封装原理图独立按键编程实例:点亮流水灯下面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内容单片机入门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
原创 精选 2022-05-17 20:07:00
3775阅读
2点赞
文章目录前言一、CPU二、存储器1.存储器结构2.物理上有4个存储器地址空间3.逻辑上有3个存储器地址空间4.程序存储器5.程序存储器中的几个特殊地址的使用三、外部数据存储器四、内部数据存储器(1)内部RAM——寄存器区(地址为0~1FH的前32个单元)(2)内部RAM——位寻址区(3)内部RAM——用户RAM区(4)堆栈区五、特殊功能寄存器六、时钟电路七、单片机的时序单位八、复位电路(1)复位
转载 2023-10-13 23:41:30
2052阅读
为增进大家对单片机的认识,小编在本文中将对51单片机的CPU以及51单片机的内容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单片机的使用非常广泛,可以说,单片机就是一个微型的计算机。为增进大家对单片机的认识,小编在本文中将对51单片机的CPU以及51单片机的内容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如果你对单片机具有兴趣,不妨和小编一起继续往下阅读哦。51单片机是8位的CPU,表示数据处理一次能够处理的数据的位宽是8个比特位,也就是一个字节,
51单片机引脚ALE/PROG/PSEN/EA/Vpp51单片机的4个控制引脚,其中一个引脚是复位引脚(RST/Vpd) RST是复位引脚,当RST输入端保持2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时,就实现复位。 ALE/PROG是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端,在读写外部存储器时,用于锁存低8位地址信号 当单片机正常工作后,ALE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 第二功能PROG是对片内带有4K EPROM的
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硬件结构微处理器数据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EEPROM)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P1 P2 P3 P0特殊功能寄存器时钟、引脚控制引脚RST/Vpd(9脚)ALE/PROGPSENEA/VppIO口引脚51的微处理器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累加器A寄存器B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控制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控制逻辑电路51存储器结
51单片机片内结构如下:8位CPU CPU包括运算器及控制器。运算器主要负责单片机的运算功能,控制器主要负责识别指令。数据存储器(256B RAM) 数据存储器为随机存储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存(这里所说的内存PC的内存有所差别,单片机是哈佛机构,PC是冯诺依曼结构),一般我们C语言命名的动态变量就保存在这里。程序存储器(8KB ROM) 程序存储器为只读存储器,这里所说的只读是指单片机
1、处理能力的概念。 51单片机属于8位,8位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CPU处理的数据是8位的。位数的高低体现了CPU处理能力的强弱。4位的处理器已经基本淘汰了,8位的处理器占据了低端单片机的大部分市场,32位处理器是现在兴起的嵌入式系统的主流配置,我们常用的电脑大多都是32位,64位的处理器也有,但是市场份额比较少,价格也较高。所以我们学习的51单片机属于比较低级的单片机,会逐渐被新兴的嵌入式处
转载 精选 2012-12-20 17:27:26
1492阅读
1. 起源发展历程 51单片机是Intel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MCS-51系列微控制器的统称,以8051芯片为核心,集成了8位CPU、RAM、ROM、I/O接口和定时器等模块,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标准解决方案。其哈佛架构(程序数据存储分离)和111条指令集奠定了技术基础。1984年Intel开放内核授权后,Atmel、Philips、STC等厂商推出兼容产品,例如Atmel的AT89系列(
各位小伙伴拿到一块新的开发板时,是不是都非常想快速的上手开发试玩?但往往苦于对开发板的不了解或没有示例工程无法下手,下面,本文将以启物开发板为例,带领各位小伙伴快速简单的生成基础的BSP工程,并让开发板联网。一起来看看吧!软件:OneOS 2.3.0(可在官网或Gitee下载)硬件:启物开发板首先,解压得到的OneOS的源码仓库,进入到projects目录,右键打开OneOS-Cube工具,输入p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