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路由在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仅使用一条物理链路连接。在交换机上,把连接到路由器的端口配置成Trunk类型的端口,并允许相关VLAN的帧通过。在路由器上需要创建子接口,逻辑上把连接路由器的物理链路分成了多条。一个子接口代表了一条归属于某个VLAN的逻辑链路。配置子接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为每个子接口分配一个ip地址。该ip地址与子接口所属VLAN位于同一网段。需要在子接口上配置802.1Q封装
转载 2024-07-23 13:09:27
94阅读
0、实验目的1、掌握基于IP地址的VLAN划分;2、掌握基于交换机端口VLAN划分;3、通过网关实现不同VLAN间的通讯;1、实验环境环境:eNSP模拟器 版本信息:1.3.00.100 V100R003C00 SPC100设备:交换机2台(S5700)、PC4台(PC)、双绞线若干(Copper)2、实验要求   1)在交换机A上划分两个基于端口的VLANVLAN
转载 2024-05-07 13:00:56
465阅读
实验组网: 这里就不对vlan做过多的讲解,主要是对于实验的讲解。第一步先给pc机配置好对应的ip地址和网关pc1pc2  第二步,配置交换机1.在交换机中添加vlan10和vlan202.将vlan10划分到ge0/0/2口中,将vlan20划分到ge0/0/3口中。ge0/0/2和ge0/0/3端口模式都为access模拟,ge0/0/1口为trunk模式,并允许
转载 2024-03-26 17:59:08
164阅读
目录前言❗❗❗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内容(一)配置PC(二)配置交换机接口的链路类型(三)设置VCMP角色(四)配置管理域的域名*(五)配置VCMP管理域的认证密码(六)进入要使能VCMP功能的接口使能四、实验结果(一)查看VCMP配置信息(二)创建VLAN并同步结语 前言❗❗❗本实验采用的华为eNSP版本为1.3.00.100 V100R003c00 SPC100,由于版本比较低,不
转载 2024-04-17 14:22:42
394阅读
实验原理在以太网中,通过划分VLAN隔离广播域和增强网络通信的安全性。以太网通常由多台交换机组成,为了使VLAN的数据帧跨越多台交换机传递,交换机之间互连的链路需要配置为干道链路(Trunk Link)。和接入链路不同,干道链路是用来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如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承载多个不同VLAN数据的,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VLAN,可以承载所有的VLAN数据,也可以配置为只能
转载 2024-04-07 23:24:00
376阅读
华为ensp交换机vlan划分三种接入模式详解冲突域、交换机、广播域VLAN概述VLAN帧格式access端口Trunk端口Hybrid端口 冲突域、交换机、广播域定义:在一个网络范围内的设备同时进行数据传输时会产生冲突的区域就是冲突域。数据帧在物理层上传输时是以电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 在传统总线型以太网中,由于通信通道只有一个,每一台设备在进行通行前都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空闲则发送数据帧,否者
现如今,随着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端机在各个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电力、银行、公安、部队、铁路、大型企事业单位专网这一块对物理隔离的以太网接入需求很大。虽然国内的光端机厂家很多,有很多厂家名义上说自家的是物理隔离,其实这其中有很多都没有做到真正的物理隔离,那么,我们在采购的时候该如何判断我们所采购的是不是真正的物理隔离网络光端机,想要了解的朋友就跟随飞畅科技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验拓扑如图: 实验需求:1.网络地址规划为200.102.Y.0,x为学号编号,所有路由器均创建环回接口 2.R1-R2-R3使用MGRE网络 OK 3.R5-R6点对点链路,使用chap双向认证 4.按图配置动态路由协议 5.area 2中不得出现5类LSA 6.R7-R8之间EBGP邻居关系,R8-R9-10之间建立全互联的IBGP邻居关系,R10-R11之间建立EBGP邻居关系 7.R
转载 2024-07-06 13:25:38
110阅读
目录 eNSP——配置通过FTP进行文件操作基本原理:拓扑图:1.基本配置2.配置路由器为FTP Client3.配置路由器为FTP服务器eNSP——配置通过FTP进行文件操作基本原理: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在TCP/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在TCP/IP协议族中属于应用层协议,是文件传输的Internet标准。
一、知识点1、ACL介绍ACL是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的简写,中文名称叫做“访问控制列表”。它是由一系列条件规则(即描述报文匹配条件的判断语句)组成,这些条件规则可以是报文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是一种应用在网络设备各种软硬接口上的的指令列表。ACL本质上是一种报文过滤器,规则是过滤器的滤芯(一般是基于通信五元素进行过滤)。设备可以根据读取的第二、三层的包头信
华为支持vlan数量是1-4094 Vlan:虚拟局域网,主要作用是隔离广播域、安全、便于管理。 端口划分vlan的话,需要设定端口类型,一般华为常用的端口是access、trunk、hybrid。 Trunk:单条链路可以承载多vlan的数据流量。 Hybrid:混合接口,可以选择access还是trunk接口属性工作。 Untagged:出交换机会把指定标签解除的一张列表。 Tagged:当某
STP简介:以太网交换网络中为了进行链路备份,提高网络可靠性,通常会使用冗余链路,但是这也带来了网络环路的问题。网络环路会引发广播风暴和MAC地址表震荡等问题,导致用户通信质量差,甚至通信中断。为了解决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IEEE提出了基于802.1D标准的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是局域网中的破环协议,运行该协议的设备通过彼此交互信息来发现网络中的
ensp中access接口基础实验
原创 2023-02-02 17:37:43
1206阅读
 ★Access接口是交换机上用来连接用户主机的接口。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eNSP,新建拓扑。根据实验内容建立如下实验拓扑图。(2)      按照如下的编址表对每一台PC终端进行配置,(这里只给出PC-1的配置截图,其他终端与PC-1一致)&nb
转载 2024-02-12 20:18:31
371阅读
一、认识华为:华为产品线: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通用路由平台VRP概述:操作系统平台二、eNSP软件概述及安装方法:eNSP概述:华为模拟器:安装步骤::eNSP界面介绍三、eNSP的操作:注册网络设备:菜单——工具——注册设备——打钩——注册:配置环境搭建    配置ip,ping,ipconfig,arp,tracert:使用抓包进行数据分析    右击绿点——开始抓包四、VRP的常用配置1
什么是VLAN?早期的局域网技术是基于总线型的结构,也就是说所有主机共享一条传输线路。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冲突域和安全问题。为了避免冲突域,我们使用二层交换机。但想想,一台计算机在总线上传输数据的时候,所有计算机都会收到数据,只不过在网络层发现不是自己的地址丢弃掉了,如果被一些人利用,完全可以将信息拦截存储下来,所有我们为了解决安全问题,我们开始划分VLAN,相当于把一个大的广播域划分成许多小的广
文章目录1 DHCP的概念2 DHCP报文类型3 DHCP的工作原理4 地址池5 实例 1 DHCP的概念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常用的2个端口:67(DHCP server),68(DHCP client)。当我们将客户主机ip地址设置为动态获取方式时,D
转载 2024-07-26 09:32:49
376阅读
VLAN原理与配置 文章目录VLAN原理与配置1、实验环境2、实验思路3、具体实施个人总结 1、实验环境静态路由搭建2、实验思路使用eNPS建立拓扑结构。调配PC1到PC5的IP信息。设置交换机SW1和SW2并查看VLAN状态。测试连通性。3、具体实施使用eNPS建立拓扑结构将放置的PC1、PC2和PC3交换机SW1连接。将放置的PC4和PC5与交换机SW2连接。框选路由器以及PC机后全部开启。连
转载 2024-02-29 14:18:00
658阅读
文章目录1 实验介绍1.1 关于实验1.2 实验目的1.3 实验组网1.4 实验背景2 实验步骤2.1 设备基础配置2.2 通过Dot1q终结子接口实现VLAN间互访2.3 通过VLANIF接口实现VLAN间互访 1 实验介绍1.1 关于实验划分VLAN后,不同VLAN的用户间不能二层互访,这样能起到隔离广播的作用。但实际应用中,不同VLAN的用户又常有互访的需求,此时就需要实现不同VLAN的用
转载 2024-04-05 10:44:32
376阅读
文章目录1 实验目的以及拓扑图2 实验步骤2.1 设备基础配置2.2 配置设备IP地址2.3 创建VLAN2.4 配置基于接口划分VLAN2.5 配置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2.6 查看配置信息2.7 保存配置3 结果验证4 总结 1 实验目的以及拓扑图实验目的:掌握VLAN的创建方法掌握Access、Trunk和Hybrid类型接口的配置方法掌握基于接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掌握基于MAC地
转载 2024-06-17 05:09:21
308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