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外存设备 2.SD启动详解 3.SD启动实战一、外存设备1 :Flash:NandFlash、NorFlash (1)NAND Flash一般地址线和数据线共用;而NOR Flash闪存数据线和地址线分开。 (2)大多数情况下闪存只是用来存储少量的代码,这时NOR闪存更适合一些。而NAND则是高数据存储密度的理想解决方案。 2 :SD、MMC、MicroSD、TF (1)MMC在
主流的外存设备介绍内存和外存的区别:一般把这种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特点是任意字节读写,掉电丢失叫内存,把ROM叫外存(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类似于Flash,SD之类的,用来存储东西,掉电不丢失,不能随机访问,只能以块为单位来访问)叫外存。软盘、硬盘、光盘、CD、磁带存储原理大多数位次磁存储,缺点是读写速度可靠性等,优点是技术
转载 2024-06-08 22:38:07
208阅读
ssd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那么大家知道bios怎么设置ssd启动吗?今天学习啦小编与大家分享下bios设置ssd启动的具体操作步骤,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了解下。bios设置ssd启动方法开机时按DEL进入BIOS,不同的BIOS以及不同的版本界面都会不一样,一般主界面上都可以找到一个Advanced BIOS Features或
# BIOS设置SD启动的指南 在计算机的启动过程中,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在计算机通电时进行自检,并找到合适的设备来加载操作系统。如果我们希望通过SD启动计算机,就需要在BIOS中进行一些设置。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置以及代码示例,帮助您完成该过程。 ## BIOS设置方法 在BIOS设置SD启动的步骤通常如下: 1. **进入BIOS设置**
原创 9月前
742阅读
主流的外存设备介绍    内存和外存的区别: 一般是把这种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特点是任意字节读写,掉电丢失)叫内存; 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类似于Flash SD之类的,用来存储东西,掉电不丢失,不能随机地址访问,只能以块为单位来访问)叫外存。 1.软盘、硬盘、光盘、CD、磁带 1、存储原理大部
转载 2023-10-16 21:28:51
537阅读
这几天晚上一直折腾S3C6410的裸机SD启动,不大想使用UBOOT,我是搞硬件的,对底层非常感兴趣,不喜欢已经写好的,因此自己一直在尝试,其实很早之前就试过SD启动,也就是ARM11上电后会把SD倒数第9KB开始的8KB(倒数0x2400B偏移量)复制到内部SRAM中执行,这个比较简单,但是代码量只有8K,不能像STM32一样玩,因此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启动方式为L0加载L1,L1加载L2,
转载 2024-07-23 17:47:45
220阅读
读写包括两种模式:SD模式和SPI模式。其中SD模式又可以分为1bit和4bit两种传输模式。SD缺省使用专有的SD模式。SD卡规范中主要讲了一些命令,响应和CRC效验等等,整个规范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SD上电后,处于空闲状态,主机发送CMD0复位SD,然后通过CMD55和ACMD41判断当前电压是否在的工作范围内。在得到了正确的响应后,主机可以继续
UBoot源代码的查看Bootloader对于嵌入式系统就像BIOS相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负责启动操作系统。如下图所示:在对Bootloader学习中,可以参考U-Boot代码U-Boot是用于多种嵌入式CPU( MIPS、x86、ARM等)的bootloader程序,U-Boot不仅支持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引导,还支持VxWorks, QNX等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使用Sourc
1.10.1.主流的外存设备介绍内存和外存的区别:一般是把这种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特点是任意字节读写,掉电丢失)叫内存,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类似于Flash SD之类的,用来存储东西,掉电不丢失,不能随机地址访问,只能以块为单位来访问)叫外存1.10.1.1、软盘、硬盘、光盘、CD、磁带 (1)存储原理大部分为磁存
转载 2024-08-19 12:00:26
54阅读
本来是不打算写笔记的,这节课主要是回顾之前的知识,为了保证笔记的完整,就贴朱老师的笔记在这里了。1.10.4.S5PV210的SD启动详解1 1.10.4.1、SoC为何要支持SD启动 (1)一个普遍性的原则就是:SoC支持的启动方式越多,将来使用时就越方便,用户的可选择性就越大,SoC的适用面就越广。 (2)SD有一些好处:譬如可以在不借用专用烧录工具(类似Jlink)的情况下对SD进行
SD启动的好处一般烧录的方式都是借助电脑进行,特别麻烦,有啦SD后,可以直接烧写在SD进行刷机,无论机子在哪儿,只要拿着SD即可譬如在量产S5PV210时,可以用SD进行量产刷机,板子贴片好的时候,内部iNand是空的,此时直接启动启动;板子出厂前官方刷机时是把事先做好的量产插入SD槽,然后打到iNand方式启动;因为此时iNand是空的所以第一启动失败,会转而第二启动,就从外部
转载 2024-01-14 11:45:13
264阅读
现在这电子产品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一个1G的TF也就二三十块钱,相信很多人手里都有闲置没用TF或者SD,这里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说怎么把它弄成启动盘这里主要用到两个软件:USBOOT1.7和Grub4Dos-0.4.4以及UltraISO,在网上都很容易找到首先把TF/SD用读卡器插到电脑USB接口上,然后用USBOOT将它做成一个Dos启动盘(在做成DOS盘之前最好先把U盘中的重要数据备份
转载 2024-01-21 08:16:55
533阅读
终于有时间升级一下我的4GB内存的联想小新I1000了,原想着如果可以扩展的话,内存升到最高,硬盘加装一个不用太大的SSD硬盘,把系统就装在SSD上面,机械就只作为一个存储的硬盘,可惜联想小新I1000不支持呀。内存条和硬盘都只是一个槽,只能更换不能扩展。 文章目录1. 查看电脑基本配置1.1 联想小新I1000的配置查询方法1.2 其他电脑配置查询方法2. 如何拆机2.1 先断电,拆下电池2.
# NUC 9 BIOS SD设置指南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开机时首先执行的程序,它负责初始化硬件并加载操作系统。在某些情况下,您可能需要通过SD启动计算机。特别是对于NUC 9这样的小型计算机,了解如何设置BIOS以支持SD启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步骤和代码示例,帮助您顺利完成这个过程。 ## 流程概览 以下是设置NUC 9 BIOS以支持SD启动的步
原创 9月前
124阅读
## BIOS识别SD ### 介绍 在嵌入式系统和一些移动设备中,SD是常见的存储设备。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的固件,用于启动计算机并初始化硬件。本文将介绍如何在BIOS中识别SD,并给出相应的代码示例。 ### SD的工作原理 SD(Secure Digital Card)是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便携式存储设备,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相机、嵌入式系统等设备中。SD
原创 2023-10-25 04:55:56
220阅读
# 如何实现“哪款 BIOS 支持 SD 启动”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了解计算机的基本运作方式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硬件层面,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启动时最基本的软件,帮助加载操作系统并检测连接的硬件设备。因此,了解如何查看哪些 BIOS 支持 SD 启动是我们每一位开发者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 流程概述 在实现“哪款 BIOS 支持 SD 启动
原创 9月前
43阅读
上手飞凌OKMX6UL-C开发板,256M NAND Flash,256M DDR3,支持从SD启动烧写程序。原来没接触过,通过这两天阅读 IMX6ULRM,有了初步的认识,特进行记录。 1.imx6ul启动方式的选择 imx6ul的启动方式通过内部寄存器Boot Mode[1:0]和电子熔丝位的值或是IO引脚的电平量的组合来决定启动方式的选择。 寄存器Boot Mode[1:0]的值以复位时读
文章目录DM368的TF启动0. 问题描述0.1 前言1. 烧写前准备1.1 官方UBL准备1.2 U-Boot的准备1.2.1 修改UBoot支持TF(MMC功能)1.2.2 将环境变量存入TF1.3 Kernel的准备1.4 basefs的准备1.5 启动引脚的设置2. 正式烧写2.1 TI烧录工具烧写2.1.1 烧写步骤2.1.2 烧写分析2.2 手动烧写2.2.1 TF分区操作2
注意:本资料来源于朱友鹏老师的课程的视频,只用于学习使用,如用于其他用途,请联系朱老师本人,不然后果自负,不允许转载!!!内存:RAM、随机读取、掉电丢失外存:ROM、只读存取、类似于flash、SD 以块为单位访问、掉电不丢失内存发展的历史: (1)磁存储设备:缺点是读取速度、可靠性。优点:技术成熟、价格便宜。在嵌入式设备中几乎无使用。 (2)现在的存储发展方向是Flash存储,闪存技术是
    在调试andriod的代码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在andriod调试的时候无法进入常规的文件系统进行简单的操作。由于想要把alsa移植到210的开发板中,发现“/”文件系统是无法进行读写的。在根文件系统下有一个system的目录可以进行读写但是执行命令的时候发现无法操作,顾想到了可读写的文件系统的移植。因此记录下来这篇文章以便后用,也为了遇到相同问题的开发者提供
转载 2024-06-17 23:52:58
112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