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电力负荷,又称“用电负荷" 电能用户的用电设备在某一时刻向电力系统取用的电功率的总和。电力负荷预测的实质是从已知的电力系统、经济、社会、气象等情况出发,根据历史负荷变化规律,对未来某个时刻或时段做出预先估计和推测。电力负荷预测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运行,是电力系统制定发电计划、交易计划、调度计划等的重要依据。对电力负荷预测进行分类依据的划分标准有很多,预测时间周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可以将
转载
2023-11-06 16:39:43
188阅读
文章目录1 摘要2 结论3 引言3.1 组合预测3.2 总结4 加权灰色关联投影算法的理论介绍5 双向LSTM6 在Bi-LSTM中引入 注意力机制7 XGBoost电力负荷预测模型8 Attention-Bi-LSTM+XGBoost 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模型8.1 既然存在两个模型,就一定有一个权重分配的过程!9 重头戏:实验部分9.1 数据预处理9.2 单一模型预测阶段9.3 权重赋予9.4 预
转载
2024-08-07 11:42:21
543阅读
# 电力负荷预测的科普与实践
在现代社会,电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日常生活中。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电力负荷预测变得尤为重要。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可以帮助电力公司规划电网的建设和运营,实现经济高效的电力管理。本文将介绍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概念,并提供一个简单的Python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 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概念
电力负荷预测是通过历史电力
一、背景介绍: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生产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准确的负荷预测,可以经济合理地安排机组的启停、减少旋转备用容量、合理安排检修计划、降低发电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负荷预测按预测的时间可以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负荷预测。其中,短期负荷预测中,周负 荷预测(未来1周)、日负荷预测(未来24小时)及提前小时预测对于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 调度至关重要。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控制、运行和计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转载
2024-07-31 21:06:01
40阅读
在电力负荷预测的大背景下,结合 Python 实现这一过程的需求逐渐增多。电力负荷预测主要是通过数据分析与建模技术来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以帮助电力公司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痛点包括数据采集不够精准、建模复杂性高以及预测准确性不足等。因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实现尤为重要。
### 初始技术痛点
电力负荷预测面临几个主要技术痛点:
1. 数据质量问题:历史负荷数据可能包含缺失值、异
1 简介为提高甘肃电网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方法.针对甘肃电力系统负荷数据的非线性和动态特性,在多层前向BP网络中引入特殊关联层,形成有"记忆"能力的Elman神经网络,从而可以映射系统的非线性和动态特性.在网络训练算法中,采用自适应学习速率动量梯度下降反向传播算法,显著提高了网络的训练速率,有效地抑制了网络陷入局部极小点.文中分别采用El-man神经网络与BP神经网络建立
转载
2024-01-28 06:00:13
84阅读
目录1 概述2 支持向量机算法 3 算例及运行结果4 结论 5 参考文献6 Matlab代码1 概述负荷预测是根据历史负荷数据情况对未来负荷作出的一种预测或估算, 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电力系统领域亟须研究的问题[1]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部门的重要工作,给电网扩展、 电力调度等方面提供重要决策依据。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入发展, 用电需求越来越多,
这是应用在澳大利亚市场的电力负荷预测的matlab代码,该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MATLAB在澳大利亚悉尼构建短期负荷预测系统。它还谈到了如何将其转换为价格预测模型以及澳大利亚市场面临的挑战。准确的负荷预测对于公用事业的配电计划至关重要。负荷预测会影响许多决策,包括在给定期间内必须使用哪些发电机,并且会广泛影响电力批发市场的价格。在电力价格的混合模型中,负荷预测算法通常也很突出,这是一些最精确的电力市
转载
2023-11-01 15:50:14
107阅读
?1 概述前馈神经网络的输出只依赖当前输入,但是在文本、视频、语音等时序数据中,时序数据长度并不固定,前馈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维数不能任意更改,因此难以适应这类型时序数据的处理。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输入与输出均为时间序列,其本质仍是基于先前元素的序列预测问题,为此需要采用与前馈神经网络不同的方法,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循环神经网络具有记忆功能,可提升网络性能。与前馈神经网络相比,循环神经网络具备可同
转载
2024-02-02 10:27:59
123阅读
一、简介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指的是支持向量机,是常见的一种判别方法。在机器学习领域,是一个有监督的学习模型,通常用来进行模式识别、分类以及回归分析。SVM方法是通过一个非线性映射p,把样本空间映射到一个高维乃至无穷维的特征空间中(Hilbert空间),使得在原来的样本空间中非线性可分的问题转化为在特征空间中的线性可分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升维和线性化.升维,就是把样本向高维空间做映射,一般情况下这会增加计算的复杂性,甚至会引起"维数灾难",因而人们很少问津.但是作为分类
原创
2021-11-08 10:40:25
185阅读
1评论
为了保证供配电系统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运行,必须要合理的选择各个元件(电力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等),除了满足工作电压和频率外,更重要的是满足负荷电流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供电系统中的各个电力负荷进行统计计算。通过负荷计算来获得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各项负荷数据,从而用来选择和校验导体、开关设备、补偿装置等等,也是电压损失计算、电流峰值计算和电压波动计算的基础。我国目前普遍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
# 如何实现“电力负荷 python”
## 一、流程步骤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实现“电力负荷 python”这个任务的整体流程。我们可以用以下表格展示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收集电力负荷数据 |
| 2 | 数据预处理 |
| 3 | 建立模型 |
| 4 | 模型训练 |
| 5 | 模型测试 |
| 6 | 结果分析 |
## 二、具
原创
2024-04-05 06:55:20
114阅读
一、简介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指的是支持向量机,是常
原创
2022-04-08 14:52:10
390阅读
8.1 研究背景及意义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对电力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同时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因为电能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的存在,对电网建设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电力部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计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项目,电力系统的各项管理工作,如电力调度、用电计划等都要依据电力负荷预测的结
1 案例背景为了解决大型钢铁企业电力用电对地区负荷冲击大,电力负荷短期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负荷短期预测算法。对钢铁工业地区负荷特性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负荷的组成部分将负荷细分为冲击性负荷和其他负荷,采用协方差和皮尔逊算法分别对负荷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化处理;选取历史负荷、温度、日期类型、钢价、电价、铁矿石价格6个属性作为负荷预测影响因素,通过模
原创
2021-11-29 15:03:39
74阅读
负荷预测 | Python基于CEEMDAN-VMD-BiGRU的短期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
原创
2024-03-11 15:00:06
196阅读
一、简介BP网络(Back Propagation),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在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找到隐层的连接权值调整问题的有效算法。直到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的提出,成功地解决了求解非线性连续函数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权重调整问题。BP (Back Pro
原创
2021-11-08 09:56:04
255阅读
二、源代码**%% 清空环境变量clc;clear allclose allnntwarn ot_test=a(9,:)
原创
2022-04-08 14:53:43
462阅读
1 案例背景为了解决大型钢铁企业电力用电对地区负荷冲击大,电力负荷短期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负荷短期预测算法。对钢铁工业地区负荷特性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负荷的组成部分将负荷细分为冲击性负荷和其他负荷,采用协方差和皮尔逊算法分别对负荷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化处理;选取历史负荷、温度、日期类型、钢价、电价、铁矿石价格6个属性作为负荷预测影响因素,通过模
原创
2021-11-29 15:26:15
70阅读
# Java实现电力负荷预测算法的指南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任务,可以帮助电力公司更好地管理电力供应。本文将教新手如何使用Java实现一个简单的电力负荷预测算法。
## 实现流程
我们将整个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1 |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 2 | 特征选择与提取 |
| 3 | 模型选择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