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ViT是2020年Google团队提出的将Transformer应用在图像分类的模型,虽然不是第一篇将transformer应用在视觉任务的论文,但是因为其模型“简单”且效果好,可扩展性强(scalable,模型越大效果越好),成为了transformer在CV领域应用的里程碑著作,也引爆了后续相关研究。把最重要的说在最前面,ViT原论文中最核心的结论是,当拥有足够多的数据进行预训练的时候,V
转载
2024-06-20 09:59:55
323阅读
目录一、数据集二、数据预处理三、CNN模型构建四、预测一、数据集分为两个excel, 分别含有积极和消极的文本,链接。完整代码最下方。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vqNIL-YHUjTlJRc-Asv9w?pwd=5e94 提取码:5e94二、数据预处理1.jieba分词#合并语料
data_sum = pd.concat([word_pos,word_n
转载
2024-03-19 10:24:56
74阅读
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是一类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方式对数据进行二元分类(binary classification)的广义线性分类器(generalized linear classifier),其决策边界是对学习样本求解的最大边距超平面(maximum-margin hyperplane)。 SVM使用铰链损失函数
循环神经网络从何而来?我在我的这篇文章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CNN)核心知识点汇总,三分钟让你从小白到精通,卷积神经网络主要用来处理计算机视觉问题,在计算机“看”的过程中,主要是进行特征的对比,通过特征的对比,可以分辨出来这个图片(视频)是哪一种,是不是我们想要的。这在很大程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但是单单靠计算机视觉能力并不能实现自主的智能,其他人类能力的实现也是很
关键思想: ViT将输入图片分为多个patch(16x16), 再将每个patch投影为固定长度的向量送入Transformer,后续encoder的操作和原始Transformer中完全相同。但是因为对图片分类,因此在输入序列中加入一个特殊的token,该token对应的输出即为最后的类别预测;1. 将图片分割成多个patches;例如输入图片大小为224x224,将图片分为固定大小的patch
一、网络结构和配置 主要贡献是使用一个带有非常小(3x3)卷积滤波器的架构对增加深度的网络进行了彻底的评估,这表明通过将深度推进到16 - 19个权重层,可以实现对先前art配置的显著改进1、结构 (1)在训练中,我们的是络一个固定大小的输入224×224 RGB图像。我们所做的唯一预处理是从每个像素中减去在训练集上计算的平均RGB值。 (2)图像通过卷积层的堆栈传递,其中我们使用接受域很小的过滤
转载
2024-07-09 17:42:14
154阅读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深度网络结构,称为“Network In Network”(NIN),以增强模型对感受野内local patches的辨别能力。与传统的CNNs相比,NIN主要的创新点在于结构内使用的mlpconv layers(multiple layer perceptron convolution layers)和global average pooling。下面先介绍二者:MLP C
深入探究ConvNets vs. Transformers,哪种预训练模型的可迁移性更好?一文献给还在ConvNets和Transformer之间犹豫的小伙伴们:也许是时候倒向Vision Transformer预训练模型了!Highlights我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即使Vision Transformer在ImageNet上的预训练表现略弱于ConvNets,Vision Transformer仍
CNN(卷积神经网络)和RNN(递归神经网络)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结构,它们各自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CNN的优点:局部权重共享:CNN通过局部权重共享减少了需要训练的参数数量,这有助于降低模型的复杂性,并使得网络能够并行学习。这种结构更接近于实际的生物神经网络。空间扩展:CNN特别适合于处理图像和视频等具有空间结构的数据。通过卷积层和池化层的组合,CNN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并且对于输
转载
2024-09-14 14:04:15
81阅读
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每次往往仅录用几十篇论文,录用率在20%左右,难度极大。国内学者在顶会上开始发表论文,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ASPLOS与HPCA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旗舰会议。其中ASPLOS综合了体系结构、编程语言、编译、操作系统等多个方向,HPCA则主要针对高性能体系结构设计。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它们推动了多项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发展,RISC、RAID、大规模多处理器、Cluster
摘要随着卷积神经网络(CNN)在深度预测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进展,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预测用于高精度稠密单目SLAM系统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方法,CNN预测的稠密深度图与从直接单目SLAM获得的深度测量值自然融合在一起。我们的融合方案在单目SLAM方法效果不佳的图像位置进行深度预测具有优势,例如低纹理区域,反之亦然。我们演示了使用深度预测来估计重建的绝对尺度,克服了单目SLAM的主要局限
转载
2024-04-15 15:04:14
45阅读
VGG全文翻译移步:2014年提出VGG-Net网络。研究了卷积网络深度对大尺度图像识别精度的影响,更深的网络能提高性能。之前的改进:更小的接受窗口、较小的步幅。ImageNet Challenge 2014定位和分类过程中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1、特性/贡献1、相比AlexNet及13年方法,使用了更小的感受窗口尺寸和更小的第一卷积层步长,将深度推到16-19加权层可以实现对现有技
文章目录1. CNN + RNNCNN卷积神经网络 RNN递归神经网络1.1 相同点:1.2 不同点:1.3 组合方式实现2. 图片标注2.1 问题描述:2.2 模型设计2.3 模型设计2.4 模型运行2.5 图片标注升级3. 视频行为识别3.1. CNN特征简单组合3.2. 3D版本CNN图像特征的前后关系没有很好的区别4. 图片/视频问答4.1 图片问答的意义4.2 方法流程 1. CNN
转载
2024-03-26 07:30:23
69阅读
本文目录1. DNN2. RNN3. RNN Cell 具体计算过程4. Pytorch实现RNN4.1 创建RNNcell再写循环4.2 直接调用RNN5. 多层RNN6. 案例6.1 使用RNN_cell6.2 使用RNN7. 独热向量one-hot缺点改进目标网络结构完整代码课后练习1:LSTM实现之前的模型代码:结果:课后练习2:GRU实现之前的模型代码:结果:学习资料系列文章索引
转载
2024-06-12 21:41:36
24阅读
。摘要如何对一个句子对进行建模是许多NLP任务中的关键问题,例如答案选择(AS),复述识别(PI)和文本蕴涵(TE)。大多数先前的工作通过如下方法来解决问题:(1)通过微调特定系统来处理一项单独的任务; (2)分别对每个句子的表示进行建模,很少考虑另一句话的影响;(3)完全依赖人为设计的,用于
转载
2024-10-11 12:40:28
84阅读
最近博主一直在准备找暑期实习,所以也是隔了很久没跟新博客。题外话,现在的计算机视觉岗竞争是真的激烈,最后才找到美团,网易,海康,Momenta的offer,打算入坑的朋友门需谨慎。最近也在Momenta实习,等实习完后会继续更新博客和继续完善github。上一篇博文写到anchor的制作与处理了。这篇博文就主要讲一下rpn网络的搭建部分。首先是整个网络的特征提取部分,博主用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含多隐层的多层感知器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结构。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 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的一种,其它还有RNN、DNN等类型,而CNN就是利用卷积进行滤波的神经网络。换句话说,
转载
2024-03-27 19:12:09
136阅读
、作者丨杜伟、陈萍导读无残差连接或归一化层,也能成功训练深度transformer。尽管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就,但训练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实践进展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理论依据。大多数成功的现代 DNN 依赖残差连接和归一化层的特定排列,但如何在新架构中使用这些组件的一般原则仍然未知,并且它们在现有架构中的作用也依然未能完全搞清楚。残差架构是最流行和成功的,最初是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背景下开发
转载
2024-04-19 15:48:23
29阅读
将CNN与LSTM结合起来可以用于处理序列数据中的空间和时序信息。下面是一种可能的方法:数据准备:首先,准备输入数据。通常情况下,序列数据可以表示为三维的张量,其中第一维表示样本数,第二维表示时间步,第三维表示特征数。CNN特征提取:将序列数据作为输入,通过一层或多层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卷积层可以提取输入数据的空间特征,例如边缘、纹理等。池化层:在卷积层之后添加池化层,以降低特征图的维度,并保留重
转载
2023-11-24 06:26:45
266阅读
Transformer模型由《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论文中提出,在seq2seq中应用,该模型在Machine Translation任务中表现很好。动机常见的seq2seq问题,比如摘要提取,机器翻译等大部分采用的都是encoder-decoder模型。而实现encoder-decoder模型主要有RNN和CNN两种实现;CNNcnn 通过进行卷积,来实现对输入数
转载
2024-04-30 04:12:41
7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