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9-海龟画图画奥运五环 课时10 python程序的构成1.python程序由模块组成。一个模块对应python源文件,一般后缀名是:py。2.模块由语句组成。运行python程序时,按照模块中的语句的顺序依次执行。3.语句是python程序的构造单元,用于创建对象,变量赋值,调用函数,控制语句等。python文件的创建和执行在IDLE环境中,可以通过File-new创建python
8.1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8.1.1  定义函数函数是组织好的,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单一或相关联功能的代码段。函数能提高应用的模块性和代码的重复利用率。在Python中有很多内置函数(例如print()函数),编程人员也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函数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定义一个自定义函数需要遵守以下规则:① 函数代码块以def关键词开头,后接函数标识符名称和圆括号();② 任何传
前言:本节笔者将会介绍函数,函数是带名字的代码块,用于完成具体工作。要执行函数定义的特定任务,可调用该函数。需要在程序中多次执行同一个任务时,无须反复编写完成该程序代码,只需要调用执行该任务的函数,让Python运行其中的代码即可。8.1、定义函数 使用def来定义一个函数,def后面为函数名函数名后面的括号则是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而函数名后面是一个冒号,冒号后面紧跟着函数体,下面来
技术型人才时代,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大环境有很大的认知,即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很难获得企业的青睐,很难获得高薪工作,因此,人们的忧患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学技术的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比如当下有很多人就咨询:“初中生适合学编程吗?学什么好?”对于这两个问题,很多人有不同的回答。首先,初中生适合学编程吗?我的回答是适合,非常适合不学c语言可以直接学python吗。这次要明确跟牢记的是初中生相当适合学Python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永恒的话题。“教无定法”,但教有规律。数学教学服从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本身的规律。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数学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因此,数学教学应进行整体性教学设计。一、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整体性教学设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成分难以在单个的知识点上表现出来,它往往隐藏在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
            python全栈开发第三模块第二章:网络编程一、计算机基础与网络   1、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①应用软件 ②系统软件 ③计算机硬件 ###软件依赖系统,系统操作控制硬件###   2、网络课程目标:让大家写一个 C (client) S (server) 架构软件 (基于网络)    2.1、什么叫网络:网络是在同一通信区域内通过互
转载 2024-08-22 09:44:29
303阅读
PAGE \* MERGEFORMATPAGE \* MERGEFORMAT 1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3、情感态度价
1、五年级Python试题(含答案)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10题)1、下列哪个语句在Python中是非法的? ( )A、x = y = z = 1 B、x = (y = z + 1)C、x, y = y, xD、x += y2、执行下列语句后的显示结果是什么? ( ) world=”world” print “hello”+ worldA、helloworld B、 “hell
python第二课一、计算机要点文本文件和字符集文本文件常见的字符集进制进制之间的转换进制的计数数据间的换算环境变量基本概念path环境变量二 python要点python语言概述python语言python语言的基本概念Python的特色python的发展及应用python之禅环境搭建python的解释器搭建python环境python交互模式pip工具的使用pip介绍pip使用python
1.文件的打开与关闭在Python中操作文件的整体过程很简单:1).打开文件。2).读/写数据。3).关闭文件。1.1文件的打开在Python中,open方法用来打开文件,语法格式如下:open(文件名[,访问模式])上述格式中,“文件名”必须要填写,“访问模式”是可选的。例如打开一个名称为“test.txt”的文件,示例代码如下:f = open("test.txt")需要注意的是,使用open
转载 2023-12-13 19:33:16
48阅读
会怎么样呢?4月26日,第一次上Python第2课,当时定的目标是了解input、print、变量、表达式、数据类型及转换函数,重点是数据类型及转换。由于前1节课过于突出“体验”了,没有仔细和学生交代基础知识,结果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卡在input、print的使用上,和大陈的预设完全不一样,临场应变也不足,整堂课很失败。幸好离下一次课隔了2天。这2天里,大陈反复思考,也和本组老师认真商量,最后决定
一、第一句Python代码 创建 hello.py 文件,内容如下: 执行 hello.py 文件,即: python /home/user/hello.py python内部执行过程如下: 二、解释器 上一步中执行 python /home/dev/hello.py 时,明确的指出 hello.py 脚本由 python 解释器来执行。 如果想要类似于执行shell脚本一样执行python脚本
Python电子教案2-1-Python程序实例解析.ppt简单说,eval()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字符串内容变成Python语句,并执行这个语句。实例代码1.1使用eval()函数将用户的部分输入(TempStr[0:-1])由字符串转换成数字,假设用户输入"102C",经过eval()函数处理,将变成Python内部可进行数学运算的数值102。 Eval()函数 使用eval()函数处理字符串需要
首先声明一下,这个所谓的三体气候模拟程序还是很简单的,没有真的3D效果或数学模型之类的,只不过是一个文字表示的模拟程序。该程序的某些地方可能不太严谨,所以也请各位多多包涵。所谓三体气候模拟,就是将太阳出现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将其呈现出来。比如说一颗太阳就是恒纪元,两颗太阳可能是二日凌空或二日连珠,三颗太阳也可能是三日凌空或三日连珠。只要明白了这一点,这个三体气候模拟的程序就很好写了。在写程序前
一、写在课前的话4月21日第5节课,是7年级信息技术课,大陈开始和学生一起学习Python。在上课前的一周,大陈一直在思考,这种大班教学(42-48人),10节课到底要教学生学会什么?大陈将把每节课所做、所看、所思写下来,供你参考,同时也希望得到你的指导。二、第一课基本思路查看了众多网络教程,大体上都是按Python下载安装、编辑器介绍、数据类型、程序三种结构开始入门。我希望能打破这种常规,因为学
从这几年的互联网行业在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不难看出对于IT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是逐渐暴涨的趋势。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的it人才已经入职,但是对于以后将会在各个行业都覆盖互联网的情况下,对于这一方面IT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会更大,特别是python编程语言。很多人想要做好一名编程工程师,但哪里这么容易,像初中生学习python需要什么基础?1. 掌握前端的知识因为学习这一门高级语言的话,还是很适合零基础
八年级上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的前置内容。第一单元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第1课 初识PythonP4 1452 C语言实验题――Hello Worldprint("Hello, World!")P5 7182 我的第一个程序n = input() print("Hello,", n)P6 6933 演讲打招呼m = input() n
转载 2023-09-15 12:41:21
519阅读
 一、程序设计语言简介我们所学的Python就是一种当今热门的高级语言二、高级语言的两种执行方式三、高级语言的两种分类四、python的拿来主义 五、Python 程序语法元素 ( 1 ):数据、常量、变量 此例中处理的是三个字符串常量 这些数据在程序中直接以其值来表征它, 因此也称为 字面值常量。 采用 标识符 来代表程序中需要处理或存储的、 其值可变的数据 ,我
转载 2023-11-03 14:40:06
207阅读
# Python教案 ## 1. 引言 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Web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本教案将介绍Python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函数,并提供一些代码示例,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 2. Python的基本语法 ### 2.1 变量和数据类型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变量来存储数据。变量的命名规则是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的组合,不
原创 2023-12-04 15:43:20
67阅读
Python语法1. 几个概念1.1 表达式• 表达式,是由数字、算符、数字分组符号(括号)、自由变量和约束变量等以能求得数值的有意义排列方法所得的组合 • 表达式特点 • 表达式一般仅仅用于计算一些结果,不会对程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1+21+2#这就是python中的表达式 'str'+'str1'• 如果在交互模式中输入一个表达式,解释器会自动将表达式的结果输出1.2 语句• 一个语法上自成体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