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目录前言一、初始化参数1.1 初始化为01.2 初始化为随机数1.3 抑梯度异常初始化二、正则化2.1 不使用正则化2.2 L2正则化2.3 dropout正则化2.4 其他正则化2.4.1 正则化数据集 2.4.1 early stopping三、梯度检验前言  前面实验三
相关工作(TSDF-Fusion, DI-Fusion)首先介绍一下这个TSDF-Fusion,这个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显示表达,最早于1996年提出。它是在每一个voxtel里面都会存TSDF值,也可以存颜色值。存储的是在一个很密集的一个个网格中,其保存的几何清晰程度与网格的分辨率相关。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即不在TSDF这一步出现精度损失的话,那么则需要一般512左右的分辨率,也就是说要
神经网络实战数据集一共分为50000训练集,10000测试集。但是我们为了速度考虑选择5000训练,500测试。初始化input_dim:输入数据是32*32彩色的。hidden_dim;隐藏层有十个神经元;num_classes输出十个类别的可能性。weight_scale:权重初始化小一些,reg正则化惩罚力度。#初始化w,b def __init__(self, input_dim=3*32
深度神经网络是如何训练的?Coursera的Ng机器学习,UFLDL都看过。没记错的话Ng的机器学习里是直接给出公式了,虽然你可能知道如何求解,但是即使不知道完成作业也不是问题,只要照着公式写就行。反正我当时看的时候心里并没能比较清楚的明白。我觉得想了解深度学习UFLDL教程-Ufldl是不错的。有习题,做完的话确实会对深度学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总还不是很清晰。后来看了LiFeiFei的Sta
本文涉及到的是中国大学慕课《人工智能实践:Tensorflow笔记》第四讲第六节的内容,通过tensorflow实现神经网络参数的acc/loss可视化,从而查看网络训练效果。准确率acc与损失值loss的保存在下面所示的代码中,model.fit执行网络训练时,已经同步记录了acc和loss的信息,保存在history中。# 第五步,执行训练 history=model.fit( 训练数据
前方    本文中如有错误请指正。背景    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现在操作txt文件较多,但是总少不了要读写csv,感觉总是把csv文件转成txt多少会有一些不便,因此打算学习一下读写csv的操作,并写出来作为日后的复习笔记。     所谓CSV(逗号分隔值)格式是电子表格和数据库最常用的导入和导出格式。csv模块实现了以CSV格式读取和写入表格数据的类。csv模块reader和wr
简单神经网络训练流程1)设置步长lr,动量值gamma,迭代次数epochs,batch_size等信息,(如果需要)设置初始权重w0; 2)导入数据,将数据切分成batches; 3)定义神经网络框架; 4)定义损失函数L(w),如果需要,将损失函数调整成凸函数,以便求解最小值; 5)定义所使用的优化算法; 6)开始在epoches和batch上循环,执行优化算法: 6.1)调整数据结构,确定数
神经网络是通过梯度方反向传播来更新参数,所需的数据集一般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其中训练数据会根据有监督和无监督学习进行分类。有监督学习对于有监督学习,一般是给网络一个输入,然后再定一个网络应该的输出的数据,称为标签(label)。 然后输入数据X,会得到一组输出Y,将这个Y与X对应的Y_label进行对比,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值(一般用mse或者交叉熵来刻画),然后通过这个差值去调整网络中的W和b
通过TensorFlow2.0训练神经网络模型TensorFlow v1中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TensorFlow v2中神经网络训练梯度下降法反向传播参考资料 在神经网络优化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其工作流程如下图: 如图所示,反向传播算法实现了一个迭代的过程。每次迭代的开始,都选取一部分训练数据,这一小部分数据叫做一个batch。然后,这个b
训练神经网络的算法有成千上万个,最常用的有哪些,哪一个又最好?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常见的五个算法,并从内存和速度上对它们进行对比。最后,他最推荐莱文贝格-马夸特算法。   用于神经网络中执行学习过程的程序被称为训练算法。训练算法有很多,各具不同的特征和性能。   问题界定   神经网络中的学习问题是以损失函数f的最小化界定的。这个函数一般由一个误差项和一个正则项组成。误差项评估神经网络如何拟合数据
首先想要说明构建的这个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还是利用mnist数据集进行训练,然后因为是最简单的神经网络,所以我们设定的网络结构是两层,然后第一层256个神经元,第二层是128个神经元,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计算出W1,W2,b1,b2的·个数。因为输入是784个,而第一层的神经元的个数是256个所以第一层的权重w的个数就是784*256,对应的应为第一层有256个神经元所以,对应L1有256个bi
 1.具体应用实例。根据表2,预测序号15的跳高成绩。表2 国内男子跳高运动员各项素质指标序号跳高成绩()30行进跑(s)立定三级跳远()助跑摸高()助跑4—6步跳高()负重深蹲杠铃()杠铃半蹲系数100(s)抓举()     12.243.29.63.452.151402.811.05022.333.210.33.752.21
1.具体应用实例。根据表2,预测序号15的跳高成绩。表2 国内男子跳高运动员各项素质指标序号跳高成绩()30行进跑(s)立定三级跳远()助跑摸高()助跑4—6步跳高()负重深蹲杠铃()杠铃半蹲系数100(s)抓举()     12.243.29.63.452.151402.811.05022.333.210.33.752.21203.41
OptimizationCritical Point是Saddle Point还是Local Point?现在我们要讲的是Optimization的部分,所以我们要讲的东西基本上跟Overfitting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我们只讨论在做Optimization时,如何把gradient descent做得更好,那为什么Optimization会失败呢?你常常在做Optimization时,会发现随
传统的神经网络存在问题 第一,就是改变我们一直用的代价函数,把最小二乘改成交叉信息熵。第二;正则化方法,这样会使得我们的算法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有更好的泛化能力。第三:改变初始化权重的方式,记得吗?在前面我们谈到如何初始化权重和biase的时候我们是用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初始化的。并且如何正确的选择超参数等等。这些方法都会对我们前面用的手写数字识别有很大的帮助。    
转载 2023-06-05 09:08:43
333阅读
前言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应用非常广阔,所以近几年的卷积神经网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图为卷积神经网络近几年发展的大致轨迹。  1998年LeCun提出了 LeNet,可谓是开山鼻祖,系统地提出了卷积层、 池化层、全连接层等概念。2012年Alex等提出 AlexNet,提出 一些训练深度网络的重要方法或技巧,如 Dropout、ReLu、GPU、数据增强方法等,随后各种各样的深度卷积神经
准备数据和加载数据#准备数据 train_data=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dataset", train=True, transform=torchvision.transforms.ToTensor(), download=True) test_data=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dataset', train=Fa
【Pytorch】神经网络分类手写数字识别Mnist数据集介绍一 、下载数据集二、数据集预处理四、模型训练五、模型保存和加载六、测试模型效果 Mnist数据集介绍该数据集由50000张训练图片和10000张测试图片组成,每张均为28*28像素的黑白图片。一 、下载数据集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import requests DATA_PATH = Path("data
GoogleNet神经网路结构一个 inception 模块的四个并行线路如下: 1.一个 1 x 1 的卷积,一个小的感受野进行卷积提取特征 2.一个 1 x 1 的卷积加上一个 3 x 3 的卷积,1 x 1 的卷积降低输入的特征通道,减少参数计算量,然后接一个 3 x 3 的卷积做一个较大感受野的卷积 3.一个 1 x 1 的卷积加上一个 5 x 5 的卷积,作用和第二个一样 4.一个 3
神经网络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许多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因此我们研究者在这过程中,很难搞清楚这些变量是如何影响神经网络的。而本文给出的众多tips就是让大家,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的加速训练网络。当然,这些tips并不是训练网络的必要过程,而是作为一些启发式建议,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自己手上的工作任务,并且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技术。首先,选择一个很好的初始训练状态,是一个很广泛
转载 2月前
40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