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其实有不少网友光读书,却不做读书笔记,这样读书效果是不理想的,一本书读完,能够记住书中十分之一的内容就算是好的了。既然在读书时做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我们如何做读书笔记才更加简单、方便且高效呢?  因为手机是大多数人都会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用手机来做读书笔记了,而想要在手机上做读书笔记就需要对应的APP应用支持,那
转载 2023-07-14 10:09:35
87阅读
首先需要明辨的是笔记app和读书笔记app是有很大的差别,大部分的笔记app都是生活办公中使用,而且这类app要么分高级账号,要么按月按年收费。再就是专门单独做读书笔记的app也很少,大部分都是放在阅读软件里面去了。像微信阅读、网易蜗牛阅读都是以看书为主,在看书浏览界面附带着有做笔记的这个功能。所以适用于看书做笔记这个场景的工具很少,在减去一些收费有广告的,真正能用的就那么几款。流书就这样的存在。
转载 2024-01-31 09:19:32
133阅读
*ACT:Application Center Test,可以用来模仿大批用户,当然也可以用来做为压力测试了; *LoadRunner:这个是Mercury的,上面那个MS的,这个貌似很强大,一整套的测试软件; *WAS:Web Application Stress,是ACT的前生,虽然没有ACT强,但是免费压倒一切; *nnd这小子居然建议我用WMV或者VirtualPC来模拟整个真实的环...
转载 2008-12-30 22:29:00
43阅读
2评论
vsh给我的惊喜越来越少了,也许我这个阶段需要的东西都拿的差不多了吧,也许是该练手练手的时候了; *PInvoke.NET:非托管API引用的wiki,网址(://.pinvoke.net/),有很专业的vs插件供使用; *Reflector:是必不可缺少的工具; *FxCop:相同编码风格的工具,汗死,以后再说; *Allocation Profiler:分析对象在堆中的创...
转载 2008-12-30 20:19:00
29阅读
2评论
*在运行多个实例时,最后关闭的实例将重写前面的实例所作的修改; *所有的操作都是以命令的形式存在,可以在选项中设置,意外的是中文版的vs的命令也是中文的; *VSWindowManager:一个可以创建多个窗口布局,并且在多个窗口布局内切换的插件; *可以给工具箱设置打包,就是用个winform程序完成添加自定义工具箱选项卡的功能;(大体过程就是读取当前vs的实例EnvDTE命名空间下,模拟...
转载 2008-12-30 15:52:00
15阅读
2评论
*XML注释很多很暴力,也很爽,NDoc,可以根据vs生成的XML生成文档; *GostDoc:很暴力的注释生成插件,md混了这么久,终于解放了,哇哈哈; *Ndoc:很暴力的通过vs创建的xml文档直接生成帮助文档; *H2Reg:哎能想到的都做到了,刚才用Ndoc生成的帮助文档,在生成的时候可以选择VS使用的HTML Help 2格式创建文档,下载Visual Studio .NET I...
转载 2008-12-30 20:47:00
31阅读
2评论
*剪切板:Ctrl-C或者剪切多个后,可以用Ctrl-Shift-V来循环这些项,栈-LIFO是进出原则; *块选择器:按住Alt就可以选择了。md真爽。不用鼠标就再加个shift; *SmartPaster:这个插件挺爽,直接将文本转为很标准的字符串代码,不是加俩引号那么简单。 *Ctrl-Space:任何时候唤起智能感知; *Ctrl-Shift-Space:用来显示当前方法的参数列表...
转载 2008-12-28 16:13:00
28阅读
2评论
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进步和成长,那么不读书是不行的,而读书也不能“白读”,如果书读一遍就忘记,这和没读书没啥两样。而在读书时随手写读书笔记就能够帮我们提高读书的效果,不过以前大家写读书笔记使用纸质的笔记本居多,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网友觉得直接在手机上记录读书笔记更为方便。  那么手机上有没有一款比较简单的轻量级读书笔记工具呢?答案当然是有的,敬业签这款功能强大的
*禁用起始页可以提高vs的打开速度; *Ctrl-Alt-A:打开命令窗口的快捷方式,常用命令:open打开文件等等太多了,可以msdn都是相关命令的别名;cls清楚当前窗口; *在命令窗口中可以用?+空格+参数名的方式查看调试时的变量,也可以输入immed进入立即模式; *alias:创建别名的命令,就是open==File.OpenFile;末尾加上/delete来删除已经创建的别名; ...
转载 2008-12-30 19:44:00
8阅读
2评论
哎说白了所有快捷键从Ctrl开始就行了 *按住Ctrl防止停靠 *窗口上右击可以选择窗口漂浮模式 *devenv.xml:存放窗口布局的文件,如果发现窗口异常等情况可以删除它后重启vs; *Ctrl-Tab:切换文档窗口 *Ctrl-F4:关闭文档窗口 *窗格拆分模式:就是一个文档拆分为一样的两个,在滚动条的顶端部分拉动就可以了 *Shift-Alt-Enter:全屏模式,md太爽了...
转载 2008-12-29 23:17:00
39阅读
2评论
这里的Hacks的意思不是说用vs做坏事情,虽然我很想,它只是收集了各种vs的使用技巧等,加速我们的开发,增强我们的vs体验。 现在感觉最近看的几本书都不错,“揭秘”给了我Asp.net进阶的知识,“vs hacks”解决了我很多平时的疑问,“vs 安全编程”给我打开vs的安全之路。第三本还没开始看,第二本现在正式开始,至于web服务,没理想中那么好,暂时放放。 *解决方案与项目:记得在给同学...
转载 2008-12-28 14:45:00
16阅读
2评论
以下是我在学习中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并不保证其正确性: 1.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事实上采用的是概率论,将粒子的运动表述为在空间中各个点出现的概率。那么,就产生一系列的工作:归一化,概率振幅,力学量的期望值等等。同时,量子力学(我们使用的是《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原著)一书中对于波函数的“生硬”推导后,得出了薛定谔方程,然后可笑的是,以此作为结论,反推波函数为什么采用复数表示式
原创 2010-06-19 09:49:15
324阅读
读书摘要: 1、Begin Tran delete from production.ProductCosthistory 该查询返回受影响的记录数。注意该查询故意没有提交,也就是说,其中包含Begin Tran命令,但没有Rollback和Commit命令。由于没有后面的命令,该表当前处于锁定状态。通常,用户可能运行没有begin tran的查询。在这些情况下,实际上它是一个隐式事务,且该事
原创 2012-05-14 17:59:25
689阅读
DBCA工具建库,默认会创建3份控制文件。控制文件管理数据库的状态。控制文件记录着数据库的名称,数据库的物理布局。ckpt进程更新控制文件信息,反映系统状态。而这些信息在下一次启动数据库时又会被用来校验数据库的一致性。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控制文件的内容也会时时进行更新,以反映数据库的变换。日志文件中记录的是redo records,redo records又是由change vectors(改
原创 2016-11-11 22:34:17
739阅读
逻辑结构oracle的逻辑结构包括表空间(tablespace)、数据段(segment)、分区(extents)、数据块(block)磁盘最小存储单位是sector,每个sector是512字节。oracle数据库的最基本存储单位是数据块,每个数据块是由磁盘上连续的sector组成的。数据块的大小是由初始化参数db_block_size指定的,通常为8k数据块结构:每个数据块从前向后可以分成4个
原创 2016-11-14 19:16:29
647阅读
P95页嵌套创建空列表用以外星人aliens=[]#创建30个绿色的外星人foralien_numberinrange(0,30):疑问:为何是alien_number???new_alien={'color':'green','speed':'slow','point':5}aliens.append(new_ali
000
原创 2020-08-06 19:12:34
439阅读
P95页嵌套创建空列表用以外星人aliens=[]#创建30个绿色的外星人foralien_numberinrange(0,30):疑问:为何是alien_number???new_alien={'color':'green','speed':'slow','point':5}aliens.append(new_ali
00
原创 2020-08-06 19:12:37
653阅读
#第四章 并发编程 ##1.摘要 本章论述了并发编程,介绍了并行计算的概念,指出了并行计算的重要性;比较了顺序算法与并行算法,以及并行性与并发性;解释了线程的原理及其相对于进程的优势;介绍了Pthread 中的线程操作,包括线程管理函数,互斥量、连接、条件变量和屏障等线程同步工具;演示了如何使用线程 ...
转载 2021-10-28 21:55:00
176阅读
2评论
转载 2008-11-01 10:26:00
201阅读
2评论
以下是我在学习中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并不保证其正确性: 1.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事实上采用的是概率论,将粒子的运动表述为在空间中各个点出现的概率。那么,就产生一系列的工作:归一化,概率振幅,力学量的期望值等等。同时,量子力学(我们使用的是《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原著)一书中对于波函数的“生硬”推导后,得出了薛定谔方程,然后可笑的是,以此作为结论,反推波函数为什么采用复数表示式
原创 2010-06-19 09:51:31
671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