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TL 成为 glibc "正选" 线程库后,它的性能如何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本文就针对 NPTL 与 LinuxThreads 的性能比较,以及超线程、内核可抢占等特性对线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评测。一、 前言在 Linux 2.6.x 内核中,调度性能的改进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1]。NPTL(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2] 使用内核的
首先,导致电脑熄屏(进入睡眠模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以逐一尝试与排查:散热问题,电脑很烫,可以拆机清灰和更换硅脂;内存条没有插好,拔出内存条,用橡皮擦拭内存条的金手指后插回,(若内存条没有插好,会在开机时短响四声,提示内存读入错误或者开机没反应),我也不知道 为什么会出现插不好的情况;可以右键开始菜单,找到事件查看器,进入日志,查看一下电脑进入睡眠的原因(例如,我的显示Application A
转载 2023-12-15 09:47:48
890阅读
bios整体配置bios系统设置Hyper Thread开启超线程,设置后lscpu命令Thread(s) per core 值显示为 2。超线程可以理解为CPU的虚拟化,一颗物理CPU并行执行两条流水线指令。确认处理器基本频率及睿频频率,部分处理器基础频率低,但是睿频不低。内核引导参数内核引导参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设备无关,另一类与设备有关。idle参数调整CPU运行频率及状态,减少低功
前言这篇文章主要是对多线程的问题进行总结的,因此罗列了40个多线程的问题。这些多线程的问题,有些来源于各大网站、有些来源于自己的思考。可能有些问题网上有、可能有些问题对应的答案也有、也可能有些各位网友也都看过,但是本文写作的重心就是所有的问题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一遍,不会去看网上的答案,因此可能有些问题讲的不对,能指正的希望大家不吝指教。40个问题汇总1、多线程有什么用? 一个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很
# 项目方案:关闭Linux系统BIOS中的超线程 ## 引言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关闭Linux系统中的超线程功能,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本文将介绍如何在Linux系统中关闭BIOS中的超线程功能,以及如何通过编程来实现这一功能。 ## 方案介绍 本方案主要通过修改BIOS中的超线程配置来关闭系统中的超线程功能。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超线程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BIOS中进行配置。然后,
原创 2024-04-15 04:09:39
238阅读
相信关注科技圈新闻的小伙伴们早就知道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第9代英特尔酷睿i7处理器砍掉了超线程技术,引发了极大争议。有人说这是一种进步,集中力量干大事才是王道;有人说这只不过是英特尔倒挤牙膏而已,充满了妥协与耻辱。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英特尔超线程技术究竟是啥,为什么它会被英伟达处以极刑。 1.什么是超线程超线程技术第一次出现是在2002年,历史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悠久得多,最开始出现于至
文章目录一、CPU线程与OS线程1. CPU中的thread2. OS中的thread二、HT/SMT技术1. 定义2. 原理3. 带来的问题三、SIMT与SIMD1. SIMT2. SIMD3. 对比 一、CPU线程与OS线程1. CPU中的threadCPU中的线程来自同步多线程(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的概念,最早Intel使用了这种技术时候就叫做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是Intel在2002年发布的一项新技术。Intel率先在XERON处理器上得到应用。由于使用了该技术,Intel将是世界上首枚集成了双逻辑处理器单元的物理处理器(其实就是在一个处理器上整合了两个逻辑处理器单元)的提供者,据说此项技术能够提高30%的处理器性能。所谓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多线程处理器内部的两个逻辑内
转载 2023-12-06 23:19:13
216阅读
其实超线程对于游戏性能的影响这个话题也已经“渊源流长”,从Intel Xeon E3流行伊始就有人讨论其与Intel Core i5系列之间的区别。但是五年过去了,Windows 10诞生了、DirectX 12游戏普及,更重要的是Intel、AMD开启CPU多核大战,主流CPU已经从四核逐步转移到六核以上,甚至是八核以上,那么超线程对于游戏性能的影响又会发生怎么的变化呢?支持度更好?还是更加羸弱
 在多核处理器设计中,还有一种技术叫做超线程技术,hyper threading ,目前主要应用在Intel,AMD的X86多核处理器上,大家买计算机时,经常会看到4核8线程,6核12线程的说明,带有这些字眼的处理器一般都采用了超线程技术。    超线程技术的实现原理和打印机类似,在CPU内部很多资源其实也是可以共享的,如AL
超线程”(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技术就是通过采用特殊的硬件指令,可以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在单处理器中实现线程级的并行计算,同时在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下大幅度的提高运行效能,从而实现在单处理器上模拟双处理器的效能。其实,从实质上说,超线程是一种可以将CPU内部暂时闲置处理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的技术。 “超线程”的实现条件:CPU的支持,主板芯片组和主板B
超线程技术   CPU 生产商为了提高 CPU 的性能,通常做法是提高 CPU 的时钟频率和增加缓存容量。不过目前 CPU 的频率越来越快,如果再通过提升 CPU 频率和增加缓存的方法来提高性能,往往会受到制造工艺上的限制以及成本过高的制约。   尽管提高 CPU 的时钟频率和增加缓存容量后,的确可以改善性能,但这样的 CPU 性能提高,在技术上存
说到ROG我相信大家都会想到超频、游戏和DIY,毕竟ROG玩家国度就是以“玩家”二次而闻名业界的。不过现在的ROG可不仅仅局限于DIY、超频或者游戏领域,实际上由于ROG产品过硬的质量与良好的性能,不少创作者、设计师实际上也是使用ROG的产品来激发他们的灵感、挥洒他们的汗水。 只是绝大部分ROG的产品由于外观过于硬核,确实又很难适配创作者、设计师的形象,相比之下ROG幻15笔记本电脑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编程模型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但多线程编程模型是目前计算机系统架构的最终模型。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攀升,X86架构的硬件已经成为瓶,在这种架构的CPU主频最高为4G。事实上目前3.6G主频的CPU已经接近了顶峰。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更新当前CPU的架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不太可能),那么继续提高CPU性能的方法就是超线程CPU模式。那么,作业系统、应用程序要发挥CPU的最大
转载 2024-06-07 20:24:26
65阅读
# 教你实现超线程BIOS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设计中,处理器能够执行多线程任务,以最大化性能和资源利用。超线程(Hyper-Threading)是一种允许单个处理器核心模拟多个逻辑核心技术。尽管超线程的实现通常在硬件层面由处理器和BIOS进行支持,但理解其背后的概念和实现步骤对于任何开发者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逐步指导你如何实现一个基本的“超线程BIOS”,即添加和配置超线程
原创 9月前
79阅读
写在最前面: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购置电脑的想法,往往也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DIY攒机方式。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电脑硬件有一定的了解的,何况在现在这种社会风气下,盲目的相信商家是不明智的。所以了解一些一定的硬件知识,增强自己的鉴别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目前网上这方面的资料良莠不齐,归类又杂乱无章,缺乏系统的整理,很难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资讯,
超线程是英特尔应用在CPU中的技术,这项技术出现于2002年。此技术可在一个实体CPU中提供两个逻辑线程,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不过超线程技术一开始仅应用在服务器,虽然后面被下放到消费平台,但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只有顶级的i7才能享有。直到Intel发布第十代酷睿,终于让酷睿全系列都加入了超线程技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超线程技术对于CPU性能的提升在核心数目不多的情况下尤为明显,能有
超线程是Intel 所研发的一种技术,于2002年发布。超线程的英文是HT技术,全名为Hyper-Threading,中文又名超线程超线程技术原先只应用于Intel Xeon处理器中,当时称为Super-Threading。之后陆续应用在Pentium 4中,将技术主流化。通常来说,超线程功能在BIOS里是默认开启的, 如果你CPU支持超线程,则会自动模拟为物理核心X2; 如果超线程没有开启,可
转载 2023-08-18 14:06:42
3376阅读
文章目录1. 错误原因2. 解决方案2.1 减少线程数2.2 增大虚拟内存 1. 错误原因报错提示: 字面意思是:空间不够了,换个角度想,也就是线程数太多根据Why am I seeing Runtime Error R6016 -not enough space for thread data? 从任务管理器里查看一下自己电脑的线程数,这个错误基本会在你打开程序(例如:打开浏览器/某些app)
最近在power下,用到SMT内容,得知老早用过的CPU超线程是SMT的一种,因此研究了一下相关的内容。 ppc64_cpu --smt=on/off 开启/关闭smt 1 socket, core, thread (1)socket就是主板上插cpu的槽的数目,也即管理员说的”路“     芯片厂商会把一个或多个Core封装在一个chip上,称作Socket(插
转载 2023-12-19 22:39:47
1218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