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章只需要了解各个场景使用什么传感器,各层之间通过什么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递。 目录:一.公共事业联网(一).公共事业联网常见问题(二).公共事业联网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1.停车问题2.路灯管理3.消防栓管理4.井盖管理5.城市视频监控6.水务(远程抄表)二.车联网1.可以预见的车联网2.车联网通信的需求3.车联网的发展阶段4.车辆常遇到的问题5.华为车联网系统解决方案6.车联网聚焦
联网安全扩展要求联网是指将感知节点设备通过互联网等网络连接起来构成的系统。联网通常可从架构上分为三个逻辑,即感知、网络传输和处理应用。其中:感知包括感知节点设备和网关节点设备,也包括这些感知节点设备和网关节点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通常为无线)部分;网络传输包括将这些感知数据远距离传输到处理中心的网络(互联网、移动网等),以及不同网络融合的部分;处理应用包括感知数据进行存储与
转载 2024-01-25 21:02:08
265阅读
联网介绍:https://www.yuque.com/shizhiyuan/iotnet/gau4w4名词解释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D
OSI参考模型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分别是物理、数据链路层、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和应用。 物理 (比特流) 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
感知:主要分为两类,自动感知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外部物理信息,包括RFID,传感器,智能家电等;人工生成信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等。 网络:网络又称为传输包括接入、汇聚和核心交换。 接入相当于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和数据链路层,RFID标签、传感器与接入设备构成了联网感知网络的基本单元。接入网络技术分为无线接入和有线接入,无线接入
 联网大致可以分成:感知、网络、平台和应用。1、感知——感知信息作为联网的核心,承担感知信息作用的传感器,一直是工业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传感器不仅感知信号、标识物体,还具有处理控制功能。感知由各种百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度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的知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
前言广泛为人所知的联网模型是三的,但是其实4联网模型才是最符合实际联网行业(因为社会分工)。三联网模型应用传输感知联网模型比三联网模型多了一个平台,可以认为四模型中的平台应用就是三模型中的应用。应用平台传输感知本篇文章的图片来源于:亿欧智库和观研天下;文字参考 (未找到原始作者)四模型介绍感知是整个联网系统的数据基础。它利用传
转载 2023-11-21 22:00:16
447阅读
1点赞
联网从下到上可以分为那三感知联网的感觉器官,是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网络联网的神经网络,负责将感知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传输应用 是将感知传输来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实现正确的控制和决策联网的标识符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有足够大的地址空间唯一性永久性简单性可扩展和兼容性简洁性感知的功能是什么?感知主要解决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数据获取和数据收集的问题,用于完成信息的采集
转载 2023-12-25 20:56:18
180阅读
# 中国移动的感知联网架构 ##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网(IoT)正日益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其在联网领域的努力,使得技术不断革新,应用不断深化。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移动的感知联网架构,并提供相关的代码示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系统。 ## 感知联网架构概述 感知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
原创 11月前
195阅读
【系统分析师之路】第十一章 新技术应用1.联网:生猪养殖的时候在猪的耳朵上打个耳钉。这个耳钉就是RFID。用来记录这头猪的整个生长过程。小区门禁,员工卡都使用到了RFID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规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识别智能化识别与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主要解决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联。 它有两个关键技术:嵌入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从
一、联网体系架构(1)四体系架构 应用----运营平台、信息中心、内容服务、专家系统…支撑—智能处理、分布式并行计算、云计算、海量存储与数据挖掘、管理系统与数据库传输—移动网络、互联网、无线网络、卫星…感知–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实时定位…(2)感知自动感知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外部物理信息,包括RFID,传感器,智能家电等。 人工生成信息设备: 包括智能手机、个
转载 2024-01-23 16:13:53
433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应用的领域逐渐增多,联网技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相连形成的网络,它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
虽说是专业课,但是呢没有发书,据老师老师说呢是书太贵了就不买了。然后所有参考资料就是PPT了,当然,老师很良心的发了几个可能考到简答题问题,让我们下来准备,那就对着PPT和百度开整!从头开始,两天速成(对,我写了两天)!简答题 (拿下它,80分到手,你爱了吗?)1.加解密原理以及分类加解密原理:数据加密是指将一个信息(明文)经过密钥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而接收方则是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
# 联网感知标准体系架构 ## 引言 联网(IoT)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促进着各行各业的转型。联网的基本构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网络和应用。其中,感知负责环境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如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等。本文将详细探讨联网感知的标准体系架构,并通过代码示例进行说明。 ## 感知的定义与功能 感知联网架构的最底层,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 数据采集:
原创 10月前
364阅读
摘要:联网平台架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终端、接入、平台、应用。作者:Super.雯 。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需要一个终端接入解耦、能力开放、安全可靠的平台作为支撑。华为为用户提供一个接入无关、电信级安全可靠、开放和弹性伸缩的平台——华为云联网平台,帮助企业和行业用户应用实现快速集成,构建物联网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联网平台架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终端、接入、平台、应用,其中平台又可
联网系统架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云平台端:处理设备的接入,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业务应用服务,展示和移动客户端的接入等。2. 边缘端:通过在接近数据源和处理逻辑的网络节点部署计算节点,能够减少数据处理的时延,隐私问题和网络带宽使用。3. 设备端:带有各类传感器的联网终端设备,也叫感知设备。包括对视频,音频,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等)等的感知。可以直接接入云端或者通过网关接入云端。设备包括智能
大型联网系统中数亿、数十亿个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多媒体采集设备、遥感设施等)在不断地感知动态变化的物理世界,并通过各类移动通讯设备、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和整合,共同构成了人类未来的信息网络,最终将形成人一机-三元融合的信息世界。据预测,三元融合世界带来的信息量将远远超过现有人类社会的信息。联网感知数据是典型的大数据,具备5V的全部特征。同时,伴随着联网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数据的获取方式、
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的互联互通。在未来十年,随着联网与互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即将迎来引领社会发展的智能化时代。对于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四,分别感知、网络、平台、应用感知
转载 2023-07-11 21:23:13
601阅读
文章目录一、联网的定义二、联网架构及组成三、RFID系统组成及示意图四、云计算&云存储五、传感器网络六、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七、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八、物理量数据采集过程九、“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三个阶段十、网络节点十一、数据处理模块设计十二、传感网络安全性设计十三、联网中“”的含义十四、无线传感网的路由协议特点十五、路由协议的四种类型十六、数据融合的特点十七、联网的分类
11.60 安全隐私感知的移动 App 推荐方法由于移动 App 类型繁多、更新速度快,移动用户通常对其与安全隐私相关的功能了解甚少。为了改进用户体验,越来越多的移动 App 致力于为移动用户提供智能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社交分享服务等。而这些服务通常需要通过申请访问移动用户的各种私人数据来进行实现,例如读取用户当前的 GPS 坐标以及用户的通讯录列表等。这种对于移动用户私人数据的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