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分别是物理、数据链路层、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和应用。 物理 (比特流) 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
ofo小黄车是怎么定位的?摩拜单车通过车身携带的GPS而实现单车定位,但是我们知道ofo是没有安装GPS,它又是如何实现单车定位的呢?我居住的地方距离地铁站步行大约15分钟左右,距离最近的商场步行将近30分钟,距离周边的便利店,水果店,饭店等步行10分钟左右,所以一直在纠结要不要买一辆代步的自行车,是买二手的还是新的。纠结的原因一个是因为自行车存放的问题,另一个是使用率确实比较低,花几百块钱买一辆
目录前言一、电单车平衡控制原理 二、电单车平衡分析 三、电单车动力学建模总结 前言 参加完16届智能车竞赛单车拉力组,最终止步华南赛区,比赛成绩为58.7s,没能进国赛挺遗憾的,单车组作为16届新出的赛题,制作难度较大,尤其是车模的平衡控制。在此我打算总结一下我们大半年来做车的经验,让实验室的学弟学妹能少走一些弯路。(PS:16届单车组为室外组,使用电磁循迹,依靠前轮打角来控制
前言广泛为人所知的联网模型是三的,但是其实4联网模型才是最符合实际联网行业(因为社会分工)。三联网模型应用传输感知联网模型比三联网模型多了一个平台,可以认为四模型中的平台应用就是三模型中的应用。应用平台传输感知本篇文章的图片来源于:亿欧智库和观研天下;文字参考 (未找到原始作者)四模型介绍感知是整个联网系统的数据基础。它利用传
转载 2023-11-21 22:00:16
447阅读
1点赞
一、联网体系架构(1)四体系架构 应用----运营平台、信息中心、内容服务、专家系统…支撑—智能处理、分布式并行计算、云计算、海量存储与数据挖掘、管理系统与数据库传输—移动网络、互联网、无线网络、卫星…感知–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实时定位…(2)感知自动感知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外部物理信息,包括RFID,传感器,智能家电等。 人工生成信息设备: 包括智能手机、个
转载 2024-01-23 16:13:53
433阅读
联网安全扩展要求联网是指将感知节点设备通过互联网等网络连接起来构成的系统。联网通常可从架构上分为三个逻辑,即感知、网络传输和处理应用。其中:感知包括感知节点设备和网关节点设备,也包括这些感知节点设备和网关节点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通常为无线)部分;网络传输包括将这些感知数据远距离传输到处理中心的网络(互联网、移动网等),以及不同网络融合的部分;处理应用包括对感知数据进行存储与
转载 2024-01-25 21:02:08
265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应用的领域逐渐增多,联网技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相连形成的网络,它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
前言:? 本章只需要了解各个场景使用什么传感器,各层之间通过什么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递。 目录:一.公共事业联网(一).公共事业联网常见问题(二).公共事业联网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1.停车问题2.路灯管理3.消防栓管理4.井盖管理5.城市视频监控6.水务(远程抄表)二.车联网1.可以预见的车联网2.车联网对通信的需求3.车联网的发展阶段4.车辆常遇到的问题5.华为车联网系统解决方案6.车联网聚焦
摘要:联网平台架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终端、接入、平台、应用。作者:Super.雯 。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需要一个终端接入解耦、能力开放、安全可靠的平台作为支撑。华为为用户提供一个接入无关、电信级安全可靠、开放和弹性伸缩的平台——华为云联网平台,帮助企业和行业用户应用实现快速集成,构建物联网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联网平台架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终端、接入、平台、应用,其中平台又可
联网系统架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云平台端:处理设备的接入,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业务应用服务,展示和移动客户端的接入等。2. 边缘端:通过在接近数据源和处理逻辑的网络节点部署计算节点,能够减少数据处理的时延,隐私问题和网络带宽使用。3. 设备端:带有各类传感器的联网终端设备,也叫感知设备。包括对视频,音频,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等)等的感知。可以直接接入云端或者通过网关接入云端。设备包括智能
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的互联互通。在未来十年,随着联网与互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即将迎来引领社会发展的智能化时代。对于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四,分别感知、网络、平台、应用:感知
转载 2023-07-11 21:23:13
601阅读
文章目录一、联网的定义二、联网架构及组成三、RFID系统组成及示意图四、云计算&云存储五、传感器网络六、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七、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八、物理量数据采集过程九、“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三个阶段十、网络节点十一、数据处理模块设计十二、传感网络安全性设计十三、联网中“”的含义十四、无线传感网的路由协议特点十五、路由协议的四种类型十六、数据融合的特点十七、联网的分类
1、联网架构和关键技术 联网的本质很简单:传感+通信+IT技术 终端:透彻的感知和测量,使生产资料能够有自己的思想,并与外界沟通交流; 网络:泛在的接入和互连、公共通信网络、联网、互联网,以确保生产资料和工业应用的泛在的连接;
转载 2020-08-25 09:51:00
231阅读
我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两年里将发生的变化,过于低估了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比尔·盖茨,《未来之路》2016年,当Gartner以“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将Internet of things从Hyper Cycle曲线中移除时,业界满怀期待,很多分析以Iphone诞生的2007年类比,认为联网即将再一次、全方位地改变的我们的世界。但1年多过去了,世界还在按部就班的缓慢演进,预期中iphone式的
—— 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其核心组成就是联设备、网关和云端。1联网网络架构从下到上依次为感知、网络和应用。感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提供丰富的基于联网的应用;举例: 在智能电网中的远程电力抄表应用:安置于用户家中的读表器就是感知中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在收集到用户用电的信息后,通过网络发送并汇总到发电厂
近年来,世界农业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农业联网感知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现代农业自动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联网在物理感知、数据传输、智能处理、应用服务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般通过通过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
联网架构上面可以分为感知、网络和应用,如下图 所示。 (1)感知:负责信息采集和之间的信息传输,信息采集的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和二维码、 RFID射频技术、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信息传输包括远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采集中间件技术等传感器网络。感知是实现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是联网包括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产业化方面亟待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
  企业的智能化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对于对联网联网平台知之甚少的管理者来说,在智能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费时费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感知与控制、网络、平台服务、应用服务。下面来给大家详细介绍联网平台的结构组成,来一起看看吧!  感知与控制:通过从传感器、计量器等器件获取环境、资产或者运营状态信息
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无线通信网系统等组成。
联网" target="_blank">工业联网的应用具有实时性、自动化、嵌入式(软件)、安全性、和信息互通互联性等特点,在上篇文章中,小编对工业联网感知、现场管理、网络有所阐述。为增进大家对工业联网的认识,本文将对工业联网应用予以介绍。如果你对联网、工业联网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应用实现所感知信息的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处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