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um DesignerPCB的绘制一.原理图导入PCB二.元器件的布局三.布线四.覆铜五.电气规则检查 一.原理图导入PCB新建一个PCB,并保存(如果不保存,无法导入)。 点击Design,然后到如到你新创建的PCB中。Add rooms勾去掉,然后点击执行。 此时,原理图的内容已经被全部导入PCB。二.元器件的布局选中元器件,并点击下列选项。 然后我们隐藏掉这些飞线,输
转载 2024-06-04 15:47:14
92阅读
使用Altium Designer软件绘制一个stm32最小系统的电路原理图芯片的PCB和SCH封装自定义元器件PCB的封装自定义元器件SCH的封装绘制stm32最小系统原理图 芯片的PCB和SCH封装新建一个工程: 新建PCB元件库和SCH元件库 打开“PCB Library"窗口,如图所示选择工具 点击next 选择PQFP,点击Next 修改参数,next 修改参数,next 点击next
转载 6月前
382阅读
本教程以绘制4x4矩阵键盘为例,在绘制PCB前,请确保你已安装Altium Designer。本节主要教大家为元器件绘制封装图,了解器件封装图的概念。1 基本概念器件的封装图相当于器件的”衣服“,必须要做到合乎标准,不然的话,无论是插件和贴片元件都无法焊接到电路上。2 绘制流程下面为按键绘制封装,由于按键属于插件,只需要根据按键四个引脚的距离即可放置对应的焊盘,在左侧导航栏点击matrixKey
转载 2024-05-18 20:52:55
794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PCB的组成1. 基材2. 铜箔层3. 阻焊层4. 丝印层二、PCB布局规则1.元件排列2.布线技术3.降低噪声与电磁干扰的一些经验三、AltiumDesigner具体制的过程与技巧1.制作物理边框2.元件和网络的引入3.元件的布局4.布线5.调整完善四、常用快捷键介绍 前言PCB由不同的元器件和多种复杂的工艺技术处理等制作而成,其中 PCB线路的结构有单层、双层、多层结构,
转载 2024-07-06 21:27:27
99阅读
【简答题】切换PCB电路中的单位是英制mil还是公制millimeter的快捷键是什么?【简答题】DXP提供5中拐弯模式分别是?【单选题】在以下资料中,应该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年平均数的是( )【单选题】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简答题】调整元器件的封装的方法是什么?【单选题】某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比2003年增长8%
本教程以绘制4x4矩阵键盘为例,在绘制PCB前,请确保你已安装Altium Designer。本节主要教大家绘制PCB图。1 排版布局在PCB图中选中元器件,利用对齐工具进行排版布局:然后再添加四个焊盘作为铜柱通孔,点击焊盘后按一下Tab键,修改焊盘属性中的开孔尺寸为3mm,X、Y尺寸为3.5mm。2 定义板子形状在底部选择Keep-Out Layer,再点击顶部导航栏的画笔(放置线条),将所有元
AD画板,初学者总是容易犯上一个手忙脚乱的错误——一会儿去找封装,一会儿又去忙原理图。这样都是很影响效率的事情,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画板得确定下来一个合理的流程。因此,在第一篇就强调一下这个问题,当然了,这里也只是说一个大致的概念,具体需要以后再一点点补充了。。新建工程 添加pcb,原理图,元件库,pcb库创建元件库原理图 元件选择,电气连接,全局编辑,编译检查pcb库 手工创建,向导创建,规范
一、原理图导入PCB  绘制原理图就不必多说了,根据自己电路的需求,去设计电源、芯片的外围电路、MCU外设分配就好。接下来主要介绍的是在导入PCB前对原理图的检查:元器件标号注解元器件封装确认:工具->封装管理器:   确认好每个元器件的封装,一定要仔细对比,尤其是一些芯片,要找到芯片的数据手册或者封装相关的数据,和自己确定的封装对比一下。否则到时候封装错了,整个板子基本上也就是废了,除非有
前言:1. 简述在拉线完毕,经检查无误后,我们需要把印刷发到厂打样。如果仅是焊接验证,常常是散板制作,回来焊接几块开发测试;如果需要批量焊接,就需要发到工厂批量焊接,这就涉及到印刷拼板问题。本人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度娘上看得云里雾里。特在此记录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也分享给使用 Altium Designer 的同学们。2. 步骤2.1 先准备好要打样的印刷通常是 DRC 加上设计
目录一、原理图库+原理图二、PCB库三、PCB一、原理图库+原理图新建工程:文件——New——Project——Name(这里复制一下)自己选择保存路径添加文件:保存工程:(粘贴) 绘制原理图库、原理图侧边栏消失:右下角system网格设置为5双击         /工具——新器件——name 放置引脚:双击键盘上的p——按Ta
转载 2024-04-11 14:36:59
753阅读
1.新建2.从原理图到PCB图的导入    2.1 原理图的Component的来源2.画板框2.1 直接自定义框大小,设置定位孔2.2 引用现有的框的大小3.设置规则    3.1 元件引脚之间的间隔4 布局&连线5 补泪滴铺铜5.check规则检查问题6 打印文件常用操作 1.新建在原有的PCB Pr
转载 2024-05-09 15:47:47
655阅读
通过一小段时间的练习,感觉先领悟设计PCB的“精神”更加重要。在这里,我指的“精神”是指PCB中涉及的元器件原理图及其封装设计。当然,设计PCB还有其他方面重要的精神需要掌握。本文所提到的“精神”是PCB的基础。只要有这个“精神”在,你就大概能够画画板子啦(的好不好另当别论)。 一...
原创 2021-07-31 10:15:35
612阅读
楼主这一次分享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双面板,与大家一起布局,如果有什么讲的不对,请各位工程师指出来。 首先,这一次的板子是一个传感器,具体的PCB已经是切割好的。在楼主上一篇我已经说过,拿到PCB不要急着布局和布线,要先看原理图。分析原理图,可以把原理图分为几个模块。线性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IC模块继电器以及控制电路接线端子以及管脚之类根据原理图,我们大概把板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继电器和接线端子的强电部
设置框:1、绘制边界在PCB图中选择电气隔离层Keep-Out Layer,然后选择菜单命令【Place】|【Line】,在PCB图中定义一个500mil*500mil的电气边界; 建议定义边界时建议首先四根独立的线,然后【双击】每一根线,通过坐标的方式设定每一根线的位置和长度,因为这样更精确;定义500mil*500mil的边界的四根线的的坐标分别是:【(0,0)和(0,500)】,【(0,
转载 2024-08-02 15:33:42
2786阅读
在上面一篇博客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原理图的绘制。接下来继续PCB的绘制。1、在工程名上右键,给工程添加新的PCB文件2、保存并命名PCB文件3、在原理图文件中选择 设计->Update...4、在弹出的框中选择“生效更改”,若后面都是绿色的对号,则说明原理图没问题;此时再点击“执行更改”,等器件成功加载到PCB文件后,再点击“关闭”。5 、加载好的器件如下图所示6、把器件后面的红色背景删掉,
转载 7月前
194阅读
以下为个人在基于AltiumDesigner在设计PCB时遇到的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人有记笔记的习惯,所以就将自己的笔记整理下来分享给大家。个人水平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版本V1.00  修改时间2016.9.26 (持续更新中~~~)————————————————————干货区—————————————————————————1.1  PCB
转载 8月前
97阅读
一、 AD工程创建创建工程创建_原理图库创建_原理图创建_PCB库创建_PCB二、添加原理图库元件符号打开SCH Library:点击左侧后缀为.schlib的文件(视图—状态栏—)右下角Panals—SCH Library左边添加(T--C)—编辑—右边更改名称、性质、comments(管脚)添加时注意有四个点的地方放在外面,连接导线 快捷键:拖动屏幕:长按鼠标右键放大视图:长按CT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Altium Designer 的安装Altium Designer 学习时间:周二晚上 6:30 —8:30学习产出:1.初步接触: Altium Designer是原Protel软件开发商Altium公司推出的一体化的电子产品开发系统,主要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这套软件通过把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PCB绘制编辑、拓扑逻辑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和设计输出等技术的完美
 Pcb 布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板子的成败,根据基本原则并掌握快速布局的方法,有利于整个产品的质量把控。一、元器件布局的一般原则设计人员在电路布局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1)为了降低成本,元器件尽量单面放置。只有在顶层元器件过密时,才能将一些高度有限并且发热量小的元器件放在底层(如:贴片电容、贴片电阻)。(2)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元器件应放置在栅格上且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尽量
转载 5月前
106阅读
在系统提供的众多工作层中,有两层电性图层,即信号层与内电层,这两种图层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使用方法。信号层被称为正片层,一般用于纯线路设计,包括外层线路和内层线路,而内电层被称为负片层,即不布线、不放置任何元件的区域完全被铜膜覆盖,而布线或放置元件的地方则是排开了铜膜的。add layer 是添加信号层。 add plane 是添加电源层、地层不同层叠方案
转载 3月前
648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