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数字经济引领未来_新基建

一、数字经济:被暂停和被加速

1、国内外整体经济下午压力加大,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加大;

2、经济增长对消费和服务业的依赖性更大;

3、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水平大幅提高,数字经济新业态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4、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明显示提升;

5、疫情的发生直接刺激了在线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和在线办公等行业内快速增长;

         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刺激”都是短期的。随着疫情最终有效控制,投资和消费活动将再次恢复到正常状态,整个宏观经济也将逐步回归正轨和恢复活力。经历此“疫”,数字经济强大的韧性及其在非常时期对应急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展现,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打造我国经济新引擎。

二、在线旅游

      疫情使旅游业跌至冰点。行业遭受重创之时,疫情也在倒逼行业和企业更加积极行动和深刻思考,如何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作为,既着眼于应对短期的疫情冲击,更要立足于未来更长远和高质量的发展。旅游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是大趋势,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服务升级,提升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以游客为中心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将成为平台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点。

       此次疫情危机对企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都是一次巨大考验。将传统旅游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同时各类在线旅游平台也将进一步强化其线下服务能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新业态将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

三、本地生活服务

1、“逆袭”的生鲜电商

2、无人化服务。无人化服务分为3类:

1)一是对于生鲜产品、外卖、快递等的无接触配送;

2)二是能自动制作、提供商品无人化货柜;

3)三是没有收银员、服务员的无人店。

3、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时代

四、互联网医疗

      暴增的需求与流量。医保政策的支持会加速线下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线上转型步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或许将不再仅仅是在线预约挂号、医疗咨询、远程问诊,而且可能逐步形成“线上+线下”“诊疗+健康”“药品+健康品”的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服务链条,从而呈现出行业多元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产业互联网

1、应急保障

       突发疫情是对我国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业严峻挑战,尤其是应急医疗物资的生产和调配能力备受考验。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全面连接工业经济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快速精准对接供需信息,提升国家面对重大疫情及其服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2、“云复工”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在线办公,“健康码”在推动疫情防控和有序恢复复产复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转型加速度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

2)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

3)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

4)转型阵痛期比较长、“不敢转”。

六、数字政务“轻”与“重”

1)数字政务 “进行时”。通过“互联网+政务网”“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推动,增加了公众对在线办政的认知度、参与度与获得感均不为提升。如何实现从在线“能办事”到在线“办成事”的跨越,因此“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被广泛推崇与倡导。中国的政府数字化转型需要一场颠覆式、裂变式效应,呈现出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质量与深度。

2)数字治理“攻防战”。面对城市突发性灾难,不仅需要果断、“硬核”的处置手段以提升公共安全与降低公众风险,在数字技术与落地防控措施的结合中,更需要寻找符合城市数字治理逻辑的“智慧“手段,并不断纠编、优化和迭代防控手段,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通过管“最终实现未来城市”以人为中心“的目标。这场疫情究竟将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从政务公开、数据开放、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洞察数字中国的未来之路。

七、政务公开

1)数字抗疫标配: APP、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开设”疫情防控 服务专区”。

2)直播与政务公开。直播时代政务公开最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务公开在不同媒介、平台与技术形式的影响下,呈现从“聚焦”走向”散光“的趋势。

其次,政务公开的目标受众对象越来越具备“围观者”特质。

最后,直播时代的政务公开效果与质量是由公开平台、公开主体与受众群体在现场合作完成的。

八、数据开放

1)数据即生命。数据开放是激活社会创新活力、创新公共服务模式、策动更深入广泛的民间智慧的重要杠杆与手段。

2)数据开放的尺度。收集联防联控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坚持最小范围原则,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保密信息要经过脱敏处理。

九、城市治理

      “口罩预约系统”与“健康码”的成功是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运营模式转 城型的前兆,其背后是城市治理与服务的“数字突围”。

十、政务服务

1)移动政府。移动政府服务介入疫情防控阶段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政务公开提升政府信任度。

第二,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在线服务的输出政务服务价值。

第三,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智能应用实现精准数据防控。

第四,基于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创新应用,以实现跨境治理。

2)无接触政务兴起。即“不见面审批”。

3)智能+政务服务。机器人服务、无人机巡查、在线智能问诊及政策供给的智能化等。

”新基建“与数字经济

一、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基于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2、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3、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创新基础设施。

二、新基建的主要特征

1、具有自我感知需求的”生命体“。

2、通过不断使用来进行自我能力升级。

3、”边建设、边应用“的迭代模式。

4、价值与影响从一开始就具有”全局性“特质。

三、新基建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1、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关系。

2、短期应对疫情冲击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3、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关系。

4、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的关系。

     ”新基建“时代到来,意味着整个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将进入快车道。数字化不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而是一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市场竞争和应对各种突发挑战的新的生产力。走数字化之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必答题。

四、新基建呼唤新治理

     新基建时代到来,意味着经济社会系统将具备”一切皆可连接、可感知“的能力。所有经济社会活动要素将从物理世界迁移到数字世界,在物理实体与数字世界”虚体“的交互动态中,数据流动更加多样化、网络化,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

      建立在数据流动基础上的社会治理新阶段来临。

     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整合是实现高效精准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

     政府数据开放对激发社会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平台企业在发展中积累起来数据也是政府实现高效治理不可或缺的支撑。

     社会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的运行都将加速数据化和网络化。将会加快构建和不断完善数据驱动的现代化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