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子云  dengziyun@126.com 转载请注明此处

       高职专科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经历过很多年的发展之后,已形成多种专业名称。在教育部的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0个;还有一些批准招生的专业目录外的专业,如物流信息技术、软件测试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游戏软件、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等,专业名称数据众多,还有的专业分有各种方向,面向社会的职业工种越来越细,人才培养规模得到逐步扩大。

    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主流经济等)所排斥,所不包容,没有号召力没有影响力没有权威力,容易被忽视被冷落。高职学院中计算机类专业的边缘化就是指计算机类专业在学院的专业中是非主流专业,或者说在学院相对弱势、不起眼。

1.边缘化现象的突出表现


    在计算机边缘学院中,计算机类专业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突出表现在招生人数下降、专业办学实力弱化、专业创新能力不强、内涵建设后劲不足等现象,有的甚至正呈消亡趋势。

(1)招生人数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考考生更愿意选择信息类的专门高职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就读,而较少选择计算机边缘学院就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计算机类专业在计算机边缘学院中不是品牌专业,学校在这些专业上的投入、师资、教学条件、以及就业竞争力上都会相对较弱。有的计算机边缘学院的计算机系已有多个专业,然而每年每个专业招生均只有一个班,为节约教学成本、保留计算机老牌专业,有的出现两个招生的计算机类专业合成一个班教学的情况,有的甚至干脆退出了计算机类专业的办学舞台。

10年前,计算机类专业在学校是十分走俏的专业,社会需求也相当大,于是乎到如今几乎每所高职学院都办有计算机类的专业,在校生人数增多,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就加剧,虽然目前IT行业仍然是十分吃香的行业,然而高职学生就业行势并不乐观。

    (2)专业办学实力弱化。计算机边缘学院往往更注重行业特色的专业,以特色办学、行业办学的理念来加重加大对行业贴近的专业投入,以取得快速的发展,并树立起行业职业教育品牌,比如物流类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发展物流类专业群、环保类职业学院重点发展环保类专业群、农业类职业学院重点发展农业类专业群等,致使学校在计算机类专业上的投入不够,由于计算机类专业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无论是实验实训设备、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还是师资培养上都需要不断更新、优化、组合,如果投入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必然会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知识落伍,教师教学水平落后,最终导致专业的办学实力逐步弱化。

    (3)专业创新力不强。在计算机边缘学院大多数仍以兴办高职指导性专业目录内专业为主,且相当多的学校是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就开始了计算机类专业的办学,历史时间较长,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还留有学科教育的阴影,创新力度并不高。当然也有的学校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如采用过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然而由于前面所述的第(2)点也直接导致了创新能力的不强。

    (4)内涵建设后劲不足。主要体现在产学研合作难以开展,学校主打专业方向不在此,也就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IT企业对计算机边缘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认识也存在误区,企业需求的大多是具有熟练并有经验的员工,相对也更偏向于录用信息类专业学院培养的学生;计算机边缘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本身的力量也存在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内涵建设后劲不足。

2.解决措施探索情况

    面对计算机类专业边缘化的问题,各家计算机边缘学院也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有的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高职教育、有的与IT职业认证教育结合起来直接举办面向某一单个岗位的教学班、有的开始兴办复合性特色专业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呈现出勃勃生机,也收到了不少的经验教训。

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原本是想弥补教学课程体系更新慢、市场接轨不畅的问题。培训机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市场衔接紧密、教学内容变化速度快,学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后可长、短期教育、培训相结合,师资共享合作,目前已有不少的高职学院与一些培训机构开展办班,如NIIT、北大青鸟。然而这种合作模式也带来一些问题,培训机构是纯企业性质,以赢利为第一准则,而且培训注重的是短期教育,致使培养的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培训机构仍不能全解决学生就业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且学费过于高昂。

    有的学校开始尝试与职业认证教育深度结合,如将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与水平考试的程序员(或软件设计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认证教育与教学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职业导向明显,学生毕业时既有职称又有学历,还可补充专业技能证书,就业能力即可大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培训与学历教育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以及IT企业对有工作经验的人才需求比重过大仍影响着这种形式的解决措施。

    笔者在供职的湖南现代物流学院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所学院以物流类专业群教育为主,为利用学院鲜明的物流行业特色,为改变原来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每况日下的状况,学院开始兴办物流信息技术这一复合型计算机类专业,并进入学院重点建设的物流类专业群,开办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为专业目录外专业,目前全国仅此一家;该专业2008年招生5个班324人,在校学生达到798人;就业形势喜人,不少学生未出校门即被企业老总提前预订;该专业为学院院级精品专业;该专业产学研优势明显,近三年各级各类重点、一般纵横向科研课题14项,与实泰物流、一力物流、希赛信息等企业建立起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教学课程体系采取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懂得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

3.解决的建议和思路

    下面笔者给出一些解决的建议和思路,供参考。

(1)兴办特色复合型专业。这就是利用行业特色突机的优势,与计算机专业相复合,依托行业专业群,办出有特色的行业性计算机类专业,比如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物流信息专业、环保职业技术学院可开设环境信息专业、保险职业技术学院可开设保险信息专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可开设农业信息专业等。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理念,能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在设置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时,从物流管理、物流与信息技术交叉课程、软件开发三方面考虑,开设了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RFID技术、GIS应用技术、网页制作、Java程序设计、SQL Server、Java Web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10门课程。

(2)集中精力办品牌专业。不要再盲目申报和扩张专业数量,将重心转移到办好1-2个品牌性计算机类专业上,积聚优势师资资源、教学与设备资源,加大投入,利用1-2年的时间形成比较优势,以稳定办学规模与办学品牌。

(3)大力开办培训教育。放开思路,放下架子,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面向社会、学生的职业认证,特别是行业性的IT培训,采取“培训+学历”教育的模式,两条腿走路。如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获得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认证,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必须获得信息处理员的认证等职业技能认证,再将这些认证课程以培训形式进行,以补充学历教育上的不足。

(4)必要时痛定思痛,停止办学规模偏小、前景暗淡的计算机类专业。

4.结束语

    破解高职学院计算机类专业边缘化的问题,各个学院有各自的实际情况,然而采取何种方案、如何来化解,都是我们每个从事计算机专业高职教育的人所要思考的,也许再经过5-10年的残酷竞争后,边缘化的问题会不复存在,站在学校、专业发展的立场,也为人才培养的大计着想,都要寻找一条出路,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议种思路,也希望能给同仁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帮助。